第440章 呂武在下一盤大棋

呂武當然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只是他的腦迴路相比起當代人在「彎彎繞繞」這一方面全面優勢罷了。

真的進行智力上的比拼,他很明白自己絕對不會佔什麼優勢。

古人真的不笨,只是他們見識方面比較短缺,思維與價值觀也跟現代人不同。

所以,呂武的優勢只是「見識廣」上面。

國君、智罃等等人不知道呂武在打什麼主意嗎?

有郤至前面的例子,他們沒呂武講完就有自己的判斷,只是呂武的提議跟郤氏又不同,才決定同意而已。

郤氏動用國家力量,乾的是討面子,可能給晉國帶來好處,出兵的各家能得到的利益不多。

呂武的提議是將莒國抬上桌,眾家來個分而食之。

這樣一來,出發點一樣是維護私家的威嚴,得到的結果卻不是那麼相同。

另外一層,國君需要國內大團結;智罃發現想再分食一個卿位家族難度太大,暫時收手了。

下雪的冬季,如非必要沒人願意踏出家門。

到了這種季節,各國難得消停了下來,該活動的各家則是一點沒耽誤。

對於參與西征的各個家族來說,他們需要趁這一段時間好好地盤點家當,為冰雪融化之後該做什麼提前做準備。

呂武將一部分家人接到「新田」的新宅,另一部分則是留在「陰」城那邊。

這一趟過來的人之中,包括嬴(女競)、姬晗以及長女呂怡,次子呂偉,姬妏、嬴幸以及年紀太小的子女則是留下。

另外,老祖母一樣不想過來「新田」。

這樣的情況不獨發生在陰氏,各個卿位家族一樣沒將所有直系親人安置在「新田」這座晉國都城。

其餘家族看情況,很多家族在「新田」沒有一寸屬於自家的土地,他們除非是得到召喚,要不肯定在自己的封地生活過日子。

呂武在昨天拿到了家族產業的總匯。

包括攏共有多大的封地,各塊封地去年的投入以及產出,人口的分布現狀等等。

這一次西征,陰氏作為發起者之一,獲得的好處跟魏氏差不多。

人口方面陰氏分潤了三萬多人,馬一萬兩千多匹、牛兩千多頭、羊兩萬餘只,其餘各類物資超過三百車。

資源方面的收穫只是一部分,對呂武來說打殘秦國才是相對重要的事情。在這一點上面魏氏跟陰氏的追求一致。

從義渠那邊繳獲戰馬之後,呂武有親自進行查看,發現義渠的戰馬只是比中原馬好一丟丟,跟北方馬(蒙古馬)依然不能比。

發現這一點的呂武沒有過份追求戰馬的分配,冷眼看著各家為了分得更多戰馬吵得臉紅耳赤。

智氏的貪婪在智朔身上再次得到發揮,攏共四萬匹戰馬被智氏拿去了一萬三千多匹,其它的戰利品也不放棄。

這是一種極度不正常的分配!

智氏並不是西征的發起者,他們只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開戰後發揮的作用只能說一般般,甚至比一些出兵少的家族都要差勁。

沒有足夠的功勞為前提,索要卻比誰都要多,何止是不要臉那麼簡單,就是實際上擺出一張猙獰的臉在明搶了。

呂武和魏琦私下進行商議,談了什麼沒外傳,無外乎就是「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的那一套,選擇縱容智氏的貪婪。

另外,范氏也要了四萬多匹戰馬中的七千匹和其餘戰利品,同樣表現出貪婪的一面,只是有智氏頂在前面,使得范氏的吃相看上去好看了一點點。

剛剛被呂武拿到手的「霍」地在經過兩年的整理,確認不適合作為一塊農耕區使用。

當然,不是說「霍」地就完全就搞農耕,只是能開墾的土地太少。

「霍」地的地形顯得非常複雜,靠近大河的區域大多是濕地,另外那些平原地帶又是土質鹽化嚴重,值得慶幸的是至少還有幾塊適合放牧的平原。

「我家牧場是否過矣?」呂陽問道。

呂武笑著說道:「『呂』、『霍』以北非獨可作牧場,亦可開墾農耕。」

兩地的北邊都被呂梁山攔住去路,卻是存在一些谷地的。

雖說是谷地,也區分縱寬到底多廣,就像蜀地那邊雖然山多,不代表川蜀產糧區不存在那樣。

其實看的就是發現利用價值,再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建設。

呂武說道:「未來數年我家需抓緊修路。」

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怎麼都要把幾塊封地用道路連貫起來。

那些路能夠修起來對陰氏無比重要,不光是平時的往來便利,僅是在兵力調動的好處就足夠去費時費力投入了。

呂武也沒想要修規格多麼高的路,比如修水泥路什麼的。

他則是會在各條道路搞驛站系統,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傳遞速度。

一再受到言傳身教的呂陽知道道路的重要性,重重點頭表示明白。

現在各個家族對道路的重視沒那麼高,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路,才不在乎那條路到底多寬或多平整,許多路線也就允許人走,車輛無法通行。

陰氏要的是必須能提供戰車通行的道路,條件允許甚至要形成交通網,到時候其他家族從下達徵召命令到集結完畢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陰氏在交通網的支撐下也許只用花半個月就能完成集結。

調動和集結是那樣,封地遭到攻擊多少時間之內能增援上去,陰氏在救援上也必然比各個家族的速度更快。

修路這麼種工程動用的人力物力會很大,得到的好處則屬是更多,說是百年大計都不算過分。

呂陽問道:「阿父,為何戎騎一萬為限?」

講的是三年內,陰氏的騎兵需要達到一萬的規模,卻不徵召超過這個規模。

呂武不能隨意應付,說道:「今時今日,雖有馬鐙、馬鞍、馬蹄鐵此『三寶』,馬不高大、不堪重負無以支撐騎士身著重甲、馬披掛,不為沖陣之騎,善側擊、游弋襲擾,不當主力。」

事實上,哪怕是戰馬能夠支撐起足夠的重量,還要看衝鋒速度、耐力等等方面。

再來是,真的有突騎兵或具裝重騎兵,還要現場判斷合不合適沖陣,沖陣之後的性價比怎麼樣之類。

說難聽點,訓練和武裝一名具裝重騎兵的花費可能足夠武裝起十名左右的步兵,具裝重騎兵投入作戰後只是發揮出十名步兵的價值都算虧。

這是具裝重騎兵在選員和訓練上面的難度和周期,裝備打造的困難,等等方面跟步兵的不相同。

步兵花三個月基本也就能用一用,具裝重騎兵需要至少耗費一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更長。

步兵給把武器就算完事,具裝重騎兵光是戰馬就很難找到,別說其它的裝備了。

所以了,哪怕手裡有足夠數量的具裝重騎兵,歷來就是在關鍵時刻投入使用,沒有統帥會在一開始傻乎乎就派上去沖陣打消耗。

關於陰氏戎騎正面沖陣連步兵都打不過這一點,呂陽有在進行試驗時親眼所見。

那是步兵列出陣勢,看到騎兵沖陣沒有慌亂自行四散為前提,騎兵撞上去頂多就是消耗步兵陣型的前端幾排,砸出幾道水花就被淹沒了。

說白了就是,騎兵更多是打心理戰,嚇得敵方步兵自亂陣型地亂跑亂竄,一旦敵方步兵散了,才是騎兵的收割時刻;如果敵軍保持嚴謹陣型,騎兵衝上去就是一波流的消耗。

呂武一再給呂陽重複的就是:游弋,襲擾,側擊!

像陰氏現在的輕騎兵,一再游弋騷擾都要小心敵軍的弓箭手,有機會頂多給敵軍側面來一下,剩下的就是欺負潰敗之後的敵人,玩銜尾追殺這種活了。

這也是現在軍隊的特殊性。

特殊在什麼地方?

軍隊是各個家族為單位,平時士兵別的沒幹,專門在訓練殺人技巧。

他們能聽懂各種指令,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力。

導致的是現在的軍隊發生潰敗,一般是貴族先慫再帶著崩盤,士兵自行瓦解的例子相反比較少。

通俗一點就是,現在的兵源素質比起後面那些冷兵器王朝在平均值上更強,沒打就崩潰這種事情在小型諸侯國身上都很難看到。

某些王朝的軍隊,強的可能極強,強到沒有他們打不贏的局部戰爭;弱的則是開拔前往某個戰區的半路,人幾乎都要跑光了。到了戰場,他們可能就是湊個人頭數,不要指望能去衝鋒陷陣,別看到敵人就崩潰算是燒高香了。

呂武說道:「我家若占河套、代地,可增騎兵為五萬。」

那是陰氏領地需要為前提,騎兵的數量必然進行增加,否則很難保住那些地盤。

呂武繼續說道:「十年之內,一再針對秦國,若能滅之必不猶豫;向北則消滅吞併諸狄、戎,開疆拓土壯大我家。」

其實想滅掉秦國估計會很有難度,哪怕是拉上晉國一再針對秦國,秦人最多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