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那個……
呂武是西征的發起者,他是下軍將。
合謀的魏琦是新軍將。
中行偃是上軍將,親自過來之後就會成為部隊裡面的最高官,是來接手西征部隊指揮權的嗎?
西征並不是一場國戰,算是家族發動的私戰。
這種戰爭除非國君重新定義為國戰,要不然都只是一種「次級」戰爭,不是誰的官職高就是指揮官,一般由發起者來擔任指揮官的職位,並主導戰爭的走勢。
呂武需要先搞清楚中行偃是個什麼意思,否則必然會對指揮系統造成混亂。
這一次參與西征的家族挺多。
卿位家族確認參加的是作為發起者的陰氏,合謀者魏氏,還有家主親自帶著兩個「旅」過來的中行氏,其餘就是超過五十個中小貴族,又以小貴族的數量最多。
智氏、范氏、解氏也確定參加,只是他們的部隊還沒有抵達。
會有這麼多的家族參與,一些是親自受到呂武的邀請,更多是求加入。
畢竟,呂武每次對外征伐都有收穫,對戰利品的處置也是公平公正,中小貴族還是非常樂意跟隨陰氏作戰的。
同樣的理由,呂武每一次的收穫都不俗,哪怕是作為卿位家族一樣喜歡跟陰氏搭夥。
這一次,少則出動一個「卒」,多則出動兩個「師」,不算齊國的那兩個「軍」,僅是晉國貴族零零散散地湊起來已經超過一個「軍」的兵力。
而那還是智氏、范氏、解氏的部隊沒抵達前的部隊數量。
其中,陰氏和魏氏各自出動兩個「師」,中行氏來了兩個「旅」,先氏、張氏、籍氏分別來了一個「旅」。
要是智氏和范氏再給力一些,說不定西征的部隊能湊出兩個「軍」的編製。
不知道也就算了,一旦知道呂武號召之下隨隨便便就能湊出兩個「軍」的部隊,誰都要驚掉下巴。
「攻擊何時展開?」中行偃沒提接管指揮權的事情,相反問了這麼一句。
那麼問就已經是一種表態,表示不會追求指揮權,只是過來跟著一塊吃肉的。
呂武定了定神,說道:「齊軍已被我拆散,月余之前展開攻擊。」
他給中行偃介紹了一下戰況。
包括數量為兩萬五千的齊軍士兵被拆成了十個「單位」,分散出去清掃洛水以東的區域。
同時,魏氏的兩個「師」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北上,估計是在對洛水以東進行清掃。
中行偃有點聽明白了。
大河西岸只有數量不多的白翟部落,無法展開什麼大型的交戰,先期的軍事行動只是很普遍的掃蕩以及劫掠。
至於拿齊國的部隊當僕從軍來用這種事情,沒有先例為前提,呂武這一次這麼用極可能會成為以後晉國「卿」操控邦交國的套路。
所以,呂武這一次那麼使用齊國的軍隊,算是為晉國開創了一個很好的辦事「先例」了。
以晉國「卿」的機靈和霸道,信不信以後動不動就召喚附庸國和盟友給自己家族干私活,會成為一種慣例?
中行偃有些愣神,說道:「此次西征主攻義渠之戎?」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
白翟老早就向西逃竄,大河西岸沒有留下多少白翟部落,有些還是消息不通從西邊或北邊遷移過來的。
他們在大河西岸不會遭遇到強力的抵抗,等於說也不會有太多的收穫。
出動了那麼多家族,兵力又是那麼強大,怎麼能白白忙活一場,絕對是要繼續向西,隨便找任何一個非盟友幹上一場的。
西邊都有誰?
晉國知道的是,西邊有秦國和義渠。
他們是先進入原本屬於白翟的棲息地,以進軍路線方向來推斷,一路向西肯定是進入義渠人的地界。
為了收穫而出征,無關於道義或禮制,打秦國還需要先派人宣戰,打義渠這種戎人則不用有太多的講究。
那麼還用得著多想嗎?
肯定是逮著義渠人先干一干,要不要干秦人再看局勢需要。
中行偃問道:「今次可將攻秦?」
呂武很坦白地答道:「必攻也。」
義渠之戎強不強大?
陰氏已經跟白翟那邊的首領取得聯繫,這一次要先聯合起來干義渠,將義渠干趴下再干秦國。
白翟與義渠剛正面時突然遭到秦國背刺,損失略微慘重,陷入虛弱狀態。
如果能跑的話,白翟真不願意繼續拚命。
對白翟來說非常苦逼的是,往西逃亡的路線被義渠擋住,向北則是被山脈攔住(陰山),向南是秦國,向東則是晉國。
就說吧!
要咋整?
白翟思來想去,秦人太特么不是東西了,先騙白翟跟晉國拚命,導致白翟不得不西遷逃亡。
他們跟秦國約好了一塊干義渠,奪取屬於義渠人的地盤喘口氣,結果是遭到秦國的背刺。
反過來聯合義渠干秦國這種事情,白翟有嘗試跟義渠人嘗試溝通,派去的人直接被煮了。
對義渠人來說,他們很開心地騎著馬匹、唱著歌,人在家中玩耍,禍事天上砸下來。
一聲不吭跑來要摁著俺在地上干,幹不成想握手言和?
特么想什麼吶!
干!(一種謾罵)
俺不但要干白翟,連無恥的秦人也要一塊干。
誰慫,誰特么是鱉孫!
義渠覺得秦人無恥是有理由的。
秦國先背叛白翟跟義渠言和,估計是覺得一家能幹兩家,不講武德再次偷襲義渠,將戰事演變成三方亂戰。
呂武滿臉笑意地說:「如今三方會戰,秦為三方最強,亦難以獨吃兩方。我方突兀加入必然得利。」
跟白翟聯合這種事情肯定不能當做是聯盟。
晉國是中原霸主國,又哪能像秦國那樣跟異族聯盟,只能算是陰氏想找個異族來當狗,進行的一種小嘗試而已,跟國家層面是扯不上半點關係的。
當然……如果局勢必要的話,又能跟國家層面接軌啦。
只是現在的人玩得沒這麼花,獨有呂武可以那麼不要碧蓮。
包括陰氏的兩個「師」在內,攏共將近三萬士兵的部隊駐紮在大河西岸,清掃殘餘白翟的是齊軍。
呂武跟白翟聯合又在打白翟這種事情?
現在的異族並沒有得到統一,他們是部落與部落之間形成聯合。
所以,呂武跟某個或某一些白翟首領達成共識,不代表整個白翟就成了陰氏的盟友。
不獨是白翟,像赤狄的某些部落成了陰氏的狗腿子,一樣不代表所有赤狄跟陰氏就變得親密了。
諸夏玩「以夷制夷」這一套很久了,第一次是誰幹的無法進行追溯。
呂武只是撿起老祖宗的傳統技能,因時應變地繼續玩一玩而已,算不得是什麼新花樣。
只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老祖宗那麼玩過,一些知道呂武在幹什麼的人,了解呂武在幹什麼之後,無不覺得呂武實在太會玩。
不是他們無知,純粹是想要獲得信息的難度很大,也就不提什麼傳承延續了。
等啊等,等來了智氏、范氏和解氏,以及落在後面的二十來個中小貴族。
智氏來的是智朔。
范氏來的是彘裘。
解氏則是解朔親自過來。
那個彘裘是士魴的兒子,跟士匄屬於同輩。
士魴繼續使用「士」來作為前綴,兒子卻用了「彘」來作為前綴。
可以理解彘裘是士魴定下的接班人,未來會成彘氏的家主。
另外一個,呂武是等程滑死了,才知道這位非常頭鐵而又憨直的弒君者,是范氏別出之程氏的家主。
程滑的輩分很高,跟荀庚屬於同輩。
荀林父那一代,程氏的程驩正式從范氏別出,程氏後來跟范氏分道揚鑣,也就成了自主自立的一家。
要是程滑願意跟范氏攀親戚,程氏當然又能成為范氏的一份子,關鍵是這個頭鐵娃不幹啊。
再則就是,士燮掌家的時候,范氏能多低調就想多麼低調,不獨程氏正式脫離范氏,連輔氏都是相同的結果。
簡單而又直接的說就是,范氏的士燮執行拆分了家族。
如果士匄走自家老爹的老路,別出的彘氏也該慢慢被丟到一邊。
然而,士魴沒想脫離范氏,另一個別出的劉氏……也就是士雃這一家子,頂著劉氏的前綴一樣還是范家人。
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呂武依然無法光從誰的前綴來分辨到底是哪一家子的人,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搞明白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比如來之後找個機會湊到呂武身邊的原初沒自己介紹來自先氏,誰又能僅從一個前綴立刻知道是先氏的族人。
「家主問候陰子安好。」原初是一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