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沈七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拒絕的。儘管她的病經風后不知有什麼變數,但她不能不同意。「我不會讓蘭陵的災難重演的。」沈七喃喃地道。旌旗蔽日,檣櫓連城,白骨飛如雪的慘象,沈七覺得自己恐怕再經不得看一次了。

一襲白衣的她站上保慶城樓的時候,烈風吹動她的裙裾,飄搖如風中的牡丹花瓣。

這一夜,皓月當空,冷漠地看著下方的血腥廝殺,空氣里血腥的味道讓沈七作嘔,她真是恨不得立即從高台跳下去。

東城城牆下被北胡東華聯軍撞出一個大洞後,卻忽然鳴金收兵,任何人都看不懂這是為什麼,在他們即將勝利的時候。

不過原因很快就從敵營送到了城下。

「請西華獻上蘭陵王妃,以換得一日一夜的安寧。」一個時辰內不答覆,敵方聯軍便將重新展開瘋狂的進攻。

沈七和言云景無聲的對望。

「王妃不必放在心上,這一日一夜對咱們也沒什麼用。」言云景笑了笑,想粉飾太平。

沈七又不是傻子,如果,如果當年蘭陵有這一日一夜,那她母親就不用死,她二姐就不用死,她的哥哥們就不用死。

「雖然沒用,但也不無小補不是。」沈七沒想到她人生的盡頭居然會出現在這裡。

「王妃請三思,他們未必會遵守諾言。」

「可是萬一他們真的遵守了諾言呢?」唯一的機會,他們不得不試試。

沈七站直身子,堅定地道:「答應他們。」

言云景定定地看著沈七,沉默良久,起身走到她的跟前,緩緩跪下,吻了吻沈七的鞋面。這樣一個女人,做了這樣的事情之後,卻不會青史留名。

因為獻出王妃求安寧,將會是新的西華最恥辱的事情,這一筆歷史將被徹底淹沒,留在沈七身後的,只有不貞不潔的事實。

甚至不知道她還能否被冠以夫姓,能否葬在西華帝王的陵寢里。

言云景走後,沈七回到屋內,坐在銅鏡面前,看著自己蒼白的面容,哪裡還有昔日容光,「倩兒,替我梳妝。」

那倩兒幾乎不敢相信,此刻的沈七居然還有心情梳妝,梳妝後去敵營,那豈不是……「王妃……」

沈七燦爛地笑著,「我絕不會這麼沒價值,才值這一日一夜。」既然註定要犧牲,又豈能在乎身後名了。

沈七光華璀璨地走出大門,每個看著她的人,都在讚歎,「怪不得東華三皇子願意在此時用一日一夜交換一個女子。」

沈七的美的確是值得人用天下去交換的,史載「光烈皇后,光艷動天下」從此時開始。

言云景行到沈七的跟前,伸出手將一個小瓷瓶放入沈七的手掌,「這是鶴頂紅。」女人的貞潔從來都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在風氣開放,女兒家地位空前高的西華。

沈七笑著將瓷瓶還給言云景,「如果我死了,高敞只會更惱羞成怒,保慶城只怕危矣。」她本可以在踏入敵營的時候,以死明志,卻選擇了接受羞辱。

沈七嘆息了一聲,「如果我不去,他一定會恨我的。」她可以死,卻不可以讓他恨自己。

有時候死並不是最難的。

「王妃,待雲景保得……」言云景曾經答應過,有他一天,便有沈七一天的。

「言先生,我還有個不情之請。希望你以後能替我回一趟蘭陵,替我將這封信親手交給我大姐,你可不能拆開偷看哦。」沈七俏皮地笑笑,彷彿她不過是要出門遊山玩水罷了。

「王妃。」言云景有些哽咽,她是在逼著他活下去。

沈七拉起昭君套的帽子蓋在頭上,朝言云景揮了揮手,步伐輕盈地向前走。

保慶城的大門轟然打開,護城河上的橋輕輕放下。

紅色的昭君套和白色的裙裾,那樣的身影永遠的留在了保慶城外的原野上。

這一次,北胡和東華聯軍的攻擊居然意外的推遲了兩日,在三日後才擂起了戰鼓,足夠保慶城的人修復東城城牆的那個大洞了。

大概是因為這局面是犧牲了今日已經登基為帝的蘭陵王正妃而保下的,保慶城硬是堅持到了西華新帝文熙帝親自將兵來解圍的時候。

那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日子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地過著,轉眼便是一年。

這一年發生過很多大事。先是新帝臨危登基,改年號為文熙,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東華帝都鄴城,再次統一東西,預示著華朝的中興。

其次,文熙帝親征北胡,歷時一年之久終將北胡驅出葫蘆關,史稱「葫蘆關大捷」,最後以雙方在保慶城下盟誓立約而結束了從華朝建立之初就開始的華胡之戰。

保慶盟約約定,西華開放邊境三處口岸通商,向北胡納歲幣。

全國嘩然。

勝利之師卻簽訂此種盟約,豈不是給國人蒙羞,壓根兒不想文治武功皆凌駕眾人之上的文熙帝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時人不解,但百年後的人卻是極尊崇文熙的。保慶之盟足足保了華朝百年的平安。試問,葫蘆關大捷後,一入秋冬,北胡缺衣少食之際能不犯險南侵么?納歲幣正是為了保華朝的太平。

胡人民便是兵,上馬能戰,下馬能牧,不需糧秣便能打仗,而華朝軍能否?從來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若常年北征,只怕國庫一年下來的積蓄,秋冬便要耗盡在北征上。

華胡通商,胡人能買到仰慕已久的華人制書,而華人則能得到最為稀缺的戰馬,且以華朝商人的能力與胡人做交易,那些納去的歲幣早就隨著通商而滾滾流回華朝了。於此華朝兵力日強,國力日盛。

後來文熙帝頒布旨意,允許華胡通婚後,華胡之邊境一個營守衛便足以。

只是當時高坐朝堂的人未必就看了這麼遠,未必就敢冒受天下悠悠眾口指責之險,此事後來直接導致新成為宰相的張信之引咎致仕。

不過這都是後話。在葫蘆關大捷還沒有傳到北胡的大後方齊力扎大草原的時候,沈七還在那裡上竄下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