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秦淮祟影 二

在中國地圖上,沿著昆崙山、祁連山、秦嶺、大巴山、太行山、燕山畫一條線,山形走勢特別像條龍。長安、洛陽處龍頭之上,北京處在龍頭之下。山為石,屬陽,這三座城市為石龍之首,勢沉氣穩,建都此處,國氣長久。

金陵卻處於水龍(長江)之首,水屬陰,有形而常流。諸葛亮出使江東,感慨此地「中阜龍蟠,石頭虎踞」。城內外有三山一水,山北水南,山西水東,本來是帝王之都的好格局。可惜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皆為陰,故有王勢而氣不足。

雖然金陵又名石頭城,以名補勢,藉此穩固江山基業,可是格局大勢先天形成,故建都六朝都是短命王朝。

金陵以水成勢,沉穩不足,靈秀充盈,自古就是文風頗盛,風花雪月,才子佳人輩出的名城。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弔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駕飛車淩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蘇東坡這首《漁家傲》的詞就是描寫宋代金陵美景。

關於金陵,還有幾個傳說。

《輿地誌》記載:「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江東有天子氣』,乃東遊以厭之,又鑿金陵以斷其氣。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斷之處。」大體意思是,秦始皇出巡經過金陵,隨行方士見此地格局有王氣,秦始皇下令開鑿鍾阜(江寧方山),使淮水流貫城內,泄散王氣,流金類似發水自然就是現今的秦淮河,自此金陵難成天下大勢。

這就是「秦始皇斷金陵王氣」的傳說。

正所謂「懷璧其罪」,金陵城千百年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經無數戰火洗鍊,百姓遭難。

七十多年前,金陵城更是經歷了一場毫無人性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遇難。有一種說法,「金陵城每一寸土地都埋著累累人骨」。雖然誇張,可想而知那次屠殺多麼慘無人道。

另一個傳說更有趣——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後,在金陵城外高山埋金鐘以鎮王氣,所以此山名為鐘山,又名紫金山。

據說在南宋,有人在紫金山挖到一塊碑,碑文寫著「埋金之處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於是金陵百姓涌到紫金山裡去挖金子、挖財寶,卻一無所獲。時間久了,此事不了了之,但是「鐘山藏金」的說法由此流傳下來。

紫金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高為陵,又埋著金子,古金陵盛產金(並不是黃金,而是銅),這就是金陵的城名由來。

我正感古懷今正起著勁兒,月餅突然說道:「三點鐘方向!」

「有發現?」我順著方向看去,幾個穿著洋氣的漂亮丫頭有說有笑地逛著街。

「自古江南出美女,果然名不虛傳。」月餅滿臉惋惜狀,「走得太快,沒來得及拍照。」

雖說是冬天,但丫頭們穿得不多,身材婀娜多姿,腿長腰細,白白嫩嫩得著實可愛。我直勾勾望著,捨不得拔眼:「月公公,您老人家也動了凡心?」

「我是看你發獃,萬一來個追尾,還不夠添堵,」月餅擺弄著手機,「給南少俠提提神。」

「DNA優異啊!」我一本正經地科普,「五胡亂華,西晉遷到江南建立東晉,中原士族南遷避難,大多聰慧俊美,後人能不漂亮么?再說江南水汽足,吃得清淡,小丫頭長得不水靈那才叫沒天理。」

「看不出挺有研究啊?」月餅揚揚眉毛,「要不南少俠在這兒找個情投意合的丫頭,生幾個大胖小子,秦淮河畔洗洗尿布終老一生,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計畫生育是基本國策!」

「前幾天看新聞,馬上放開二胎政策。」

這麼邊說邊聊,兩個多小時才挪到秦淮區大石壩街的白鷺賓館,在停車場按照門崗老大爺滿嘴金陵話指揮了十多遍,才把車停端正了,我也冒了一身汗,只恨沒有自動泊車功能。

之所以住在這裡,一來賓館名兒取自於金陵白鷺洲,文化氣息頗濃;二來緊靠著夫子廟和秦淮河,行事方便。

這個時節不是旅遊旺季,房間充裕,估計服務員對我們倆滿腦袋頭髮茬子造型起了疑心,捏著身份證對照好幾遍才給房卡。

拎著行李進屋,頓感寒氣逼人,只覺得陰冷透進血液凝到骨頭,我打了個激靈:「好重的陰氣!」

月餅打開空調:「江南沒暖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