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這些念頭讓蘇敏覺得自己可笑至極,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葉思明和沃利發了一封電郵,把倫蒂對她說的話和盤托出。回信很快就來了,不出她所料,那兩個人都有些興奮,幾乎立刻就開始討論實踐MDI的細節問題。

他們三個中間只有蘇敏念過國立全日制大學,為了用足稅收上的優惠政策,最佳選擇就是註冊在上海。蘇敏打算把自家店堂樓上的兩層租下來,作為註冊地,二樓陳列樣品,三樓做工作間。

按照優惠政策細則,他們的註冊資本可以三年內分期到位,首期只要拿出百分之十就可以了。蘇敏和葉思明都是沒積蓄的窮光蛋,但對沃利來說這只是小錢,他表示啟動資金可以由他一個人來出,也沒提什麼股份。葉思明覺得這樣再好不過了,蘇敏心裡卻有自己的想法,要做就要做的正規一點,她不想到時候搞得不清不楚的。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她竟然也會遇到這樣的局面,和KEE初創時如此相似,實在是有些諷刺。

她很快就去諮詢了本地官方背景的「天使基金」,但這個聽起來很美好的扶持計畫只針對科技創業。一個基金會的人聽了她的介紹,態度很和氣,卻又有那麼點不屑,建議她去申請小額商業貸款,賣衣服嘛,三五萬的也就足夠了。

從基金會辦公室出來,蘇敏有些鬱悶,但想到這只是第一次嘗試,又鼓起了一點勇氣。她找到的第二個可能的投資人是一個浙江商人,她從前做翻譯時認識的。此人講一口帶著些寧波口音的普通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這間公司二十多年前做服裝起家,本來只是小本經營的民營企業,日漸發達,幾年前在國內上市,生意也開始涉獵其他領域,甚至還開著一家小規模的投資公司。

寧波人聽蘇敏說了她的計畫之後,先後約她談了兩次,一次在辦公室,第二次在一間酒店的露天酒吧,聊得也滿投機的。蘇敏覺得事情可能有戲,不禁歡欣鼓舞,直到她漸漸發覺,此人對她本身的興趣比和她做生意更多,幾次三番或明或暗的表示,公司方面拿出錢來投資可能比較難,但他個人倒可以出幾十萬給她開個小店。她有些生氣又覺得好笑,但還是沒流露出任何情緒,直截了當的回絕了。

寧波人便也順勢嚴肅起來,公事公辦地說:「服裝利潤太薄了,行業競爭又激烈,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把攤子越縮越小,金融投資和房地產做得比較多一些……」

蘇敏不想浪費時間,笑著打斷他,說了聲謝謝就起身告辭走了。

她的態度讓寧波人感到意外,沒說話,也沒有站起來送她,臉上露出那樣一種淺笑,既世故又冷漠,好像她的行為和態度是多麼的幼稚可笑,她想做的事也肯定不可能成功。

蘇敏是個敏感的人,心裡頓時覺得很不舒服,隨後一整天都很鬱悶。她突然又想到方書齊,不知道多年之前的他是不是也有過相似的經歷,被一次次希望和接踵而來的失望磨光了耐心,有時候就好像有個蠱惑的聲音在她耳邊一遍遍的說「算了吧算了吧算了吧」,但當她真的打算放棄,又是一百個不甘心。

回到家裡,蘇敏又找Spade J訴苦。

Spade J開導她:「歸根結底,Fashion business就是一場營銷的遊戲,你手上又不是什麼籌碼的都沒有,何苦自己把姿態放的這麼低?」

這句話讓蘇敏又有了一點信心,上次梅玫的那段視頻已經讓他們在lookbook.nu上小有名氣,在CFDA那場比賽中獲獎的消息也有幾家國內媒體報導,誠如Spade J所說的,MDI並不是一點基礎都沒有。她馬上找葉思明和沃利商量,決定趁熱打鐵,先小規模的做起來,等有了實實在在的知名度和銷售額之後再找投資人,那個時候跟人家談起來,手上也多一些擺得上檯面的籌碼。

三個人各自向家裡借了一筆錢,加上不多的一點積蓄,註冊了一個非公司法人。蘇敏家的房子也簽了正式的合同租下來,沒有裝修,只買了幾樣必要的東西。隨後便分工合作,把他們參賽的那個系列投入了極小規模的生產,每個款式每個尺碼只做幾件。所有成本核算和面料採購都由沃利負責,但主要的製作還是由蘇敏在上海完成。

葉思明趁著放假又去了一次美東,把梅玫請到曼哈頓,拉了上次的原班人馬,按照之前那段視頻的構思,拍了一組照片。這次不是無償的幫忙了,但梅玫也只是象徵性的收了一點報酬。蘇敏則在上海拍了另一組的照片,風格迥異但主題統一,她自己也是模特之一,再找人把兩組照片剪輯在一起做了一個catalog,很有一些別緻而且自由的國際風範。

不出他們所料,這個catalog一經上線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生意也很快上門,雖然定價並不便宜,但不出三天已經有好幾個款式售罄,剩下的也有不少斷碼了。沃利很興奮的提議量產,蘇敏二話不說堅決反對,又拖了幾天才開始勉勉強強的接受追加的訂單,引得一幫子年輕多金的女孩子追著他們打聽什麼時候出新貨,去歐洲掃貨之前也要跟蘇敏聊聊,聽聽她的意見。

MDI的訂單漸漸多的做不過來,蘇敏並不急著招人,反而推掉一部分生意,安心把手頭積下來的單子一一做好。那段時間,她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夜裡花很長時間一個人躺著想事情,許多想法都是那些寂靜的時間裡產生的。她在工作台下的推櫃里藏了一瓶黑標的Jim Beam,偶爾倒上兩厘米左右,慢慢的啜飲,有時候甚至也會點一支煙,任其在指間燃盡,這都是他的習慣,她有時候想起來,覺得自己就像是在懷念一個故去的亡靈。

也是在那個夏末,有家雜誌找她做了採訪,之後還約她寫過幾篇短文,雖然只是五塊錢一本的雙周刊,不是什麼一線時尚雜誌,但銷量很好,目標人群也是不錯的。還有一個電台主播在她這裡買過不少東西,過後便在深夜音樂節目里說,對她產生了「源自於荷爾蒙的好感」,說喜歡她把四十度的威士忌當水喝,喜歡她突然沉默,滿世界找筆和速寫簿的樣子,既彪悍又性感。

有時候,她會想起一些人和事,不是存心回憶,只是因為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就好像陪外公看電視,電影頻道正播放一部很有些年頭的譯製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其實,佛羅倫薩,她只去過一次,不到四十八小時的短暫停留,卻牢牢記住了面對大運河的那扇窗,由半透明的白色沙簾遮掩,撩開窗帘,推開窗,便可以看見他在下面朝她揮手……她慶幸旁邊沒有其他人,外公可能發覺了,也可能沒有,始終認認真真的在看電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