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熲罷相 功臣宰相

在晉王楊廣推動下,獨孤皇后和楊素對太子楊勇展開內外夾擊,使得隋文帝打算廢掉太子、改立晉王楊廣。

不過,廢立太子乃國之大事,除了皇帝認可外,還得宰相贊同。可是,當隋文帝就此事徵詢老宰相高熲意見時,高熲卻義正詞嚴地說「長幼有序」,一口否決。

高熲在隋朝的地位非同尋常,他不僅是隋文帝的佐命功臣,也是隋朝最重要的輔政大臣。二十年來,沒有哪件大事不是在他的參謀規划下完成的。他一否決,事情就難辦了。

問題是,高熲一直和隋文帝同心同德,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唱反調呢?換句話說,他為何反對廢楊勇,立楊廣?

古往今來,人們在考慮這件事時,往往會想到一樁公案。有記載說高熲和晉王楊廣有過節,兩個人因為一名美女產生過矛盾。這美女是誰啊?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

這兩人怎麼會和張麗華搭上關係?這得從開皇九年(五八九年)的平陳戰爭說起。

隋朝平陳,晉王楊廣是名義上的統帥,但實際上主持工作的是高熲。隋軍進入陳朝首都建康後,高熲馬上跟進處理善後。善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懲罰戰爭罪犯。高熲所列出的戰犯名單中,貴妃張麗華高居榜首。

我們今天可能覺得處理身為妃子的張麗華不公平,不過,按照當時人的想法,張麗華用女色魅惑陳後主,就是罪不容誅。

可是,高熲準備執行死刑時,忽然接到晉王楊廣一封加急信,信上請他千萬刀下留人,留下來做什麼呢?《隋書·高熲傳》寫得清清楚楚,「晉王欲納陳主寵姬張麗華」。楊廣要留下來自己享用。

那麼,對於晉王此一請求,高熲做何反應?高熲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張麗華和商朝的妖姬妲己一樣,是禍水,不能留,堅持斬了張麗華。楊廣一聽高熲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勃然大怒,當時就放話,說:我一定會想辦法報答高公的。從此,兩個人就結了梁子。

既然有這樣的過節,如果楊廣當了太子,以後再當皇帝,高熲一定沒有好下場,所以,高熲不可能支持楊廣。

那是不是這麼回事呢?雖然這件事在《隋書》和《資治通鑒》中都有記載,關於隋煬帝的各種小說更是渲染得神乎其神,但是,這個事情不是真的。為什麼呢?有三個理由。

第一、晉王楊廣很早就立下遠大理想,一直致力於營造不好女色的良好道德形象。事實上,他正是靠著這種形象打動隋文帝夫妻,甚至讓他們產生廢長立幼的想法。

試想,這樣一個心機深沉、自制力極強的人,怎麼可能在平陳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庇護一個天下知名的壞女人呢?就算楊廣好色,他在政治上也不會如此幼稚。

第二、平陳那年,張麗華所生的兒子都十五歲了,而楊廣當時年方二十,就算是楊廣不考慮自己的名聲和政治前途,也沒必要找個媽媽級別的美人。

第三、當時的一些史書,比如《陳書》、《南史》都明確記載,「晉王廣命斬貴妃」。也就是說,殺張麗華以謝江南百姓,其實正是出自於晉王楊廣的命令。

基於以上三個理由,所謂楊廣和高熲因張麗華而早有矛盾的記載並不成立,是後來的人在隋朝滅亡後,為了醜化隋煬帝編造的故事。

既然如此,高熲為什麼堅決反對隋文帝的廢立之舉呢?他有公私兩方面的考慮。

從公的角度來說,做為一名有經驗、有操守的政治家,高熲深知廢長立幼可能引發嚴重的政治鬥爭,輕則造成政局不穩,重則因此國破家亡,前朝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教訓,他不希望隋朝重蹈覆轍。

從私的角度來說,高熲和太子楊勇是兒女親家,高熲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所以,如果楊勇倒台,以高熲這樣敏感的身分,在新皇帝手下也很難立足。

有公私兩方面的原因,高熲堅決舉起反對廢長立幼的大旗,旗幟鮮明地反對廢太子。

除了旗幟鮮明地反對廢長立幼外,高熲也不忘在具體問題上維護太子的利益。

舉個例子。當時隋文帝要削弱太子的軍事力量,下令從東宮衛士中挑選強壯的到皇帝身邊侍衛。一聽到這個命令,高熲馬上上奏。他說:「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衛太劣。」如果把強壯的人全挑走了,東宮警衛怕會變差。隋文帝一聽,馬上反駁說:

我有時出入,宿衛須得勇毅。太子毓德東宮,左右何須壯士!此極弊法。如我意者,恆於交番之日,分向東宮,上下團伍不別,豈非佳事!我熟見前代,公不須仍踵舊風。

我經常出門,當然要壯士保衛,太子整天在東宮待著,要壯士做什麼!把衛兵分成皇帝和太子兩撥本來就不是好事,依我看,不如乾脆把太子的衛兵廢掉,都用我這邊的侍衛,在我和太子兩邊輪流上班就成了!說完,隋文帝還不忘補充一句,說,我知道你對太子有私心,請你不要做得太露骨!算是狠狠訓了高熲一下。

不過,儘管不能排除高熲的私心,但是高熲所說的不能廢長立幼,畢竟是非常嚴肅的政治原則,隋文帝也心存顧忌,不好一意孤行。

就這樣,因為老宰相高熲的庇護,太子的地位暫時算是安穩了一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