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方叛亂 安內攘外

楊堅要平定三方叛亂,容易不容易呢?太不容易了。不算正面交鋒,已有三大困難橫亘在前。

哪三大困難呢?

第一個困難,如何贏得北周元老重臣的支持。楊堅和三總管開戰,究竟鹿死誰手,有一批人非常重要。誰呢?北周的元老重臣,也就是關隴貴族集團。這些人支持尉遲迥,則尉遲迥的勝算大;反之,如果他們支持楊堅,楊堅的勝算就大。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當時,這個集團的代表人物是李穆。

李穆是北周的開國將領之一,對北周的開創者宇文泰還有救命之恩。當年,他隨宇文泰討伐東魏,宇文泰在陣前忽然馬失前蹄,摔了下來,這時,東魏的將士也追來了。危急時刻,李穆趕來,一鞭子拍到宇文泰身上,罵道:笨蛋,連騎馬都不會!說著,把自己的備用馬給他,讓他立刻滾蛋。已經殺到跟前的東魏士兵一看李穆居然打他,以為眼前這個人不過是個小嘍啰,就拋下他,往別處活捉宇文泰去了,算是救了宇文泰一命。有了這番經歷,宇文泰從此對李穆寵信有加。李穆不是給他一匹馬嗎?回去後,宇文泰把御馬廄里所有馬,都賞給李穆。尉遲迥起兵時,李穆是并州總管。并州是原北齊陪都所在地,精兵聚集,又正好夾在尉遲迥和朝廷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他追隨誰,誰贏的可能性就大增。

那麼,李穆到底追隨誰呢?他很有可能選擇尉遲迥。李穆和尉遲迥是同輩人,一起打仗流血的老哥們,戰鬥友誼非常深厚。而且,尉遲迥是聰明人,剛一起兵,馬上派使者聯絡李穆,要跟他共圖大事。

尉遲迥的使者一到,李穆的侄子和兒子都勸李穆和他聯合。李穆自己也在猶豫。如果他真的加入,對楊堅來講可就是大麻煩。

正在危急關頭,楊堅的使者也到了。這名使者叫柳裘,是個著名的說客。

當初,周宣帝猝逝,劉昉、鄭譯矯詔讓楊堅輔政,楊堅猶豫不決,當時,柳裘一句「機不可失,持不再來」點醒楊堅,從此就把柳裘視為心腹。

柳裘既然口才這麼好,楊堅就把勸說李穆的重任交給他。不過,楊堅也知道,柳裘再能說,也只能做到以理服人,真正想要打動人,不能只講理,還要講情,做到以情動人。怎麼才能以情動人呢?

利用李穆的兒子。李穆有個兒子名為李渾,當時在京城擔任侍衛。這時,楊堅派他一同前往并州,讓他幫助遊說李穆。

楊堅為什麼這樣做?要知道,父子情深,按照一般作法,如果想讓父親就範,往往會拿兒子當人質,用兒子逼迫父親。但是,楊堅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扣壓李渾,反而主動把李渾打發到李穆身邊,充分釋放誠意,以情動人。

楊堅這麼一表態,李穆可就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立場。他怎麼考慮啊?

一、楊堅挾天子以令諸侯,反抗他就是反抗朝廷,這成嗎?

二、就算支持尉遲迥,尉遲迥也贏了,自己仍不過是尉遲迥的手下,跟現在比有什麼區別?既然如此,何必費這個勁。

三、楊堅對自己仁至義盡,倒像能成大事的人。

就這樣,經過通盤考慮,李穆決定支持楊堅。怎麼支持呢?楊堅不是派李渾來勸說嗎?李穆又讓兒子回到楊堅身邊,而且,不是空手回去,還讓李渾把家中的熨斗捎給楊堅。熨斗有什麼用?這是表態,楊堅讓李渾轉告李穆說:「希望你以此熨貼天下。」同時又向楊堅進獻十三金環腰帶,這十三環金腰帶可是皇帝才能用的腰帶款式,李穆把它獻給楊堅,用意很明顯,我不僅支持你當權臣,我還支持你當皇帝。

李穆投靠楊堅,對楊堅的影響十分重大。首先,李穆全家都是將軍,他們一加盟,楊堅這邊當然實力大增。更重要的是,李穆的政治影響力非凡,是全國的風向球。一看李穆投誠楊堅,一大批北周元老都決定支持楊堅,這樣一來,楊堅在政治上便佔了優勢。

第二個困難,如何安定前線軍心。剛擺平李穆的問題,前線出事了。

當時,李穆的侄子李詢捎來密報,說韋孝寬手下的三員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和崔弘度私下接受尉遲迥饋贈的金錢。換言之,前方將領政治立場不堅定,可能陣前倒戈!而且,就在這節骨眼上,韋孝寬生病卧床,只派身邊服侍的婦女傳達命令。無法真正駕馭手下,這是最糟糕的事!

楊堅著急了,趕緊將心腹劉昉、鄭譯找來商量,是不是需要把這幾個不忠的將領換下來。

這個消息剛傳出去,有個人匆匆忙忙趕來。誰呢?李德林。就是勸楊堅別當大冢宰,一定要當大丞相的那位高人。他來幹什麼?提出反對意見。李德林說:

公與諸將,並是國家貴臣,未相伏馭,今以挾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後所遣者,能盡腹心,前所遣人,獨致乖異?又取金之事,虛實難明,即令換易,彼將懼罪,恐其逃逸,便須禁錮。然則鄖公以下,必有驚疑之意。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這段話有三重意思:

首先,您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和這些將領本來地位都差不多,他們沒有忠誠於您的義務。您現在懷疑這幾位將軍不忠誠,想要派人替換他們。但是,您怎麼就能保證新派去的人比他們忠誠呢?

其次,所謂受敵方賄賂,虛實難辨,如果現在派人追究,不僅這幾個人可能畏罪投敵,而且上至韋孝寬將軍,下至普通士卒,難免人人自危,動搖軍心!

最後,當年燕國不信任樂毅,改任騎劫;趙國不信任廉頗,改任趙括,不都釀成大禍嗎?前朝因為這樣做失敗的教訓太多了,請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幾句話說得楊堅出了一身冷汗,趕緊道謝,說:如果不是先生,我幾乎誤了大事!先生認為該怎麼辦呢?難道就聽之任之?

李德林說:

如愚所見,但遣公一腹心,明於智略,為諸將舊來所信服者,速至軍所,使觀其情偽。縱有異志,必不敢動。

意思是,您別派將軍去,派一個您信任、前方將領也能接受的人去當監軍。只要您的眼線一到,前方的將領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楊堅一聽,佩服得五體投地,馬上尋找監軍人選。

讓誰當監軍呢?李德林提出的條件是心腹。當時誰是楊堅的心腹?楊堅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劉昉和鄭譯最放心。

本來,自己當輔政大臣就是他們的主意,這時候出亂子了,他們能不幫忙嗎?可是,別看劉昉、鄭譯兩人搞陰謀挺有本事,一聽說上前線,全畏懼不前。

劉昉說,我倒是想去,問題是,我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怕誤了大事,您還是問別人吧!楊堅又問鄭譯,鄭譯說,我也想幫忙,可是,我母親年紀大了,身邊不能沒人照顧,您還是成全我這顆赤子之心。關鍵時刻派不上用場,把楊堅氣壞了。怎麼辦呢?

正在為難之際,有人主動請纓。誰呢?丞相府的錄事,即管家——高熲。高熲原本是楊堅岳父獨孤信的手下。當年,宇文護專權,逼獨孤信自殺,獨孤信一死,樹倒猢猻散,很多門生故吏紛紛變了臉,不相來往,只有高熲不趨炎附勢,照樣和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往來。

有道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高熲這麼做,贏得楊堅夫婦的尊重。周宣帝暴崩後,楊堅輔政,獨孤夫人立刻向楊堅推薦高熲。楊堅對夫人歷來尊重,就派侄子楊雄和高熲溝通,希望他一起共謀大事。高熲慨然允諾,說:「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我跟定你,就算是以後大事不成,被滅族都心甘情願。現在,看到楊堅需要人才,高熲前來履行諾言。

前文說鄭譯聲稱自己老母在堂,不能上前線。這話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是,高熲倒是真有白髮老母。然而,接受楊堅任命後,高熲連家都沒有回,直接騎馬出發,只是臨上馬時揮淚對下屬說,請到我家稟告老母,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現在國家有難,兒子只能舍孝全忠了。這是何等的高風亮節!

高熲到了前線監軍,軍心很快安穩下來。高熲順勢留在軍中,當了韋孝寬的軍師。這樣一來,第二個困難又解決了。

第三個困難,如何避免鄰國勢力趁火打劫。

當時,北周的北邊有突厥、南邊有陳朝,都是所謂的敵國。尉遲迥一起兵,馬上就北結突厥、南聯陳朝,連兒子都送到陳朝去當人質;而司馬消難更過火,乾脆投靠陳朝,還接受了陳朝「隨國公」的封號;這樣一來,突厥和陳朝也捲入戰爭了。

這還不算。當時,北周在湖北還有一個附屬國——後梁,是蕭梁王朝的後裔建立的,這時也想趁亂謀求復國。本來,三方叛亂已經夠讓楊堅頭疼了,如果再跟這些政權打起來,就更麻煩了。

怎麼辦呢?各個擊破吧!怎麼對付突厥?當時,北周和突厥和親,要將千金公主嫁給突厥可汗,突厥的迎親使已經到了幾個月,因為北周的政治變故,一直還沒有出發。這時,楊堅送千金公主上路,鞏固友好關係。另外,突厥喜愛錢財,楊堅又派人攜帶大量金銀珠寶賄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