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翁婿鬥法 去留兩難

不過,雖然這次僥倖逃脫,但是,楊堅走出宮中,心裡害怕了。他知道,以周宣帝的性格,既然對他如此不放心,殺他是遲早的事情。

有道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楊堅覺得,與其在周宣帝眼前提心弔膽、朝不保夕,不如到外面避避風頭再說。可是,他是首席宰相,找什麼理由才能脫身呢?楊堅思來想去,決定去求一個人。

誰呢?鄭譯。此人是周宣帝的寵臣,同時也是楊堅讀太學時候的老同學,與楊堅關係一直不錯。楊堅找來鄭譯,悄悄對他說:「久願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留意焉。」意思是:「我老早就想到地方去了,這你也知道。你在皇帝面前說得上話,希望你看在老同學的面子上,幫我美言幾句。」

鄭譯雖是個佞人,也是個聰明人。他固然追隨周宣帝,但是,眼看著周宣帝兇狠殘暴,大失人心,又整天喝酒縱慾,他也怕周宣帝不得長久。楊堅在朝廷很有勢力,說不定哪天修成正果,他何不結個善緣,也給自己留條後路呢?出於這樣的心態,鄭譯慨然允諾。他說:「以公德望,天下歸心,欲求多福,豈敢忘也。謹即言之。」意思是,以楊公您的道德威望其實是天下歸心,有一天,您會得志的,到時候,我還指望您照顧我,我怎麼能不替您辦事呢?您放心,我會儘快辦。

可是,答應歸答應,怎麼才能讓楊堅走,又不引起周宣帝的疑慮?鄭譯開始動腦筋。他知道,周宣帝有心病,擔心自己在政治上一無所成。周宣帝從小受周武帝打壓,形成強烈的叛逆心理,當了皇帝後,總想證明自己比父親強。

可是,當年周武帝平齊,可是豐功偉業,不易超越。現在,周宣帝想勝過父親,就只剩下平定江南了。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周宣帝雖然荒唐暴虐,但是,對於開疆拓土一直念念不忘。受到楊堅委託後,鄭譯便由此遊說周宣帝。

有一天,周宣帝又對鄭譯說起平陳之事,打算派他帶兵進攻南陳。鄭譯趕緊說:

若定江東,自非懿戚重臣無以鎮撫。可令隨公行,且為壽陽總管以督軍事。

如果要平定江東,不用朝廷懿戚重臣做統帥,難以鎮撫,請命令隨公普六茹堅隨軍前往,擔任壽陽總管,負責前線軍事。

周宣帝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他看楊堅不順眼已經好一陣子,沒理由殺了他;留著他,又怕他作亂。不如索性讓他到外邊去,利用他的軍事才能為自己打仗。如果打得好,自然得歸到皇帝的英明領導;如果打不好,正好藉機把他殺掉,怎麼都不吃虧。

大象二年(五八○年)五月四日,周宣帝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準備發兵南征。接到任命,楊堅終於鬆了一口氣,好歹可以活著離開這是非之地了。可是,真要整裝出發時,楊堅又覺得鬱悶了。

一年前,他才從地方回到中央,那時還以為從此飛黃騰達,沒想到又被打回原形。政治鬥爭風雲變幻,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更重要的是,他對周宣帝也不放心。

怎麼不放心呢?楊堅不是整天找人看相嗎?看來看去,自己也有點無師自通,他總覺得周宣帝一副短命相。有一次,他還對自己的心腹說:

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貌,壽亦不長。加以法令繁苛,耽恣聲色,以吾觀之,殆將不久。

無論從周宣帝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是從長相上看,楊堅都覺得周宣帝活不長。這讓楊堅不放心。不是擔心他死,而是擔心他死的時候,自己不在場。如果周宣帝死了,憑他的兒子,七、八歲的小皇帝肯定無法掌控局面,到時,政局必定又有大變化,如果自己遠在地方,鞭長莫及,怎麼辦呢?想到這裡,楊堅心裡非常糾結,不走不安全,走又捨不得。那麼,楊堅到底有沒有走?北周的政局,又將面臨怎樣的變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