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盛世長歌 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原因是什麼

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重點談兩個原因。第一,社會發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唐玄宗時期是社會高度發展、變革特別激烈的時代,很多舊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們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但是,任何一種新制度都需要長期磨合才能成熟。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誘發危機。就拿給唐朝釀成大禍的節度使制度來說吧!它本來是為了解決府兵制既擾民、戰鬥力又差、還缺乏邊防常備軍的窘境而產生的,它的出現本來是好事,也解決了當時唐朝軍事上的大難題。但是,這種制度也存在著缺陷。什麼缺陷呢?它把兵權都集中到邊將手裡,形成所謂內輕外重的不穩定結構。一旦節度使的忠誠出現問題,危機就會應運而生。換言之,這本來就是一種還不成熟的制度。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來駕馭、來補足了。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第二個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層面也出問題了。

出現什麼問題了呢?唐玄宗逐漸陶醉於開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再也不肯克己復禮,而是變為驕奢淫逸了。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裡的奢侈品都搜出來燒了嗎?但是,天寶年間,專為貴妃刺繡的女工就有七百人。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女都放回家嗎?但是到了天寶時代,他又開始到處訪求美女了。而且,為了選美,唐玄宗還特地設置一個使職,叫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挑選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元稹有一首詩叫《上陽白髮人》:「天寶年中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迴避,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一位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活生生地拆散別人的家庭,這難道不是奢侈腐化、不是墮落嗎?既然在精神上已經不再勵精圖治,政治上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什麼問題呢?

唐玄宗後期,在政治上有兩大失誤。第一是任相失誤。第二就是拒絕納諫。我們講過,開元年間,唐玄宗一直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宰相人選。這些宰相,都能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隨時指正唐玄宗的失誤,正是他們和玄宗一起締造輝煌燦爛的開元盛世。但是,從開元後期開始,唐玄宗愈來愈懈怠朝政,也愈來愈喜歡柔順能辦事的李林甫了。李林甫不是一個有遠見、能夠把握政治方向的人。更要命的是,他也不是一個正人君子,平生最擅長嫉賢妒能、打擊異己。自從他當了宰相,玄宗就再也聽不到高瞻遠矚的真知灼見,社會問題也長期得不到解決,國家能不走下坡路嗎?本來,如果宰相不行,還可以用納諫制度來調整、來彌補。但是,到了天寶年間,不僅是李林甫、楊國忠他們不讓唐玄宗聽到不同意見,就是唐玄宗本人,也不願意再聽逆耳忠言。安史之亂爆發前,有人向玄宗彙報安祿山要謀反的事,他聽也不聽,就直接把人家送到安祿山那裡去。這樣拒絕批評、拒絕建議,能不天下大亂嗎?唐玄宗為什麼會犯這樣大的錯誤呢?

有一句詩說得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玄宗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其實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驕奢之心。唐玄宗前前後後一共當了四十六年皇帝。在這四十六年中,他前期明智,後期昏聵,這基本已經成為歷史的共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除了唐玄宗個人不能加強修養、善始善終之外,是不是也有皇帝制度的責任呢?我們講過,皇帝本質上講是沒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其實恰恰和年齡成反比,當政時間愈長,皇帝昏聵的可能性就愈大。號稱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僅僅當政二十三年,就出現統治後期不如前期的問題,而唐玄宗的任期則整整是太宗的兩倍。試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樣只當政二十三年的話,誰能說他不是最偉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但是,事實上是,無論他有多年邁、多懶惰、多昏聵,他這個皇帝都只能一直當下去,從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當到中年的志得意滿,再當到老年的沉迷荒唐,這不也是一種悲哀嗎?皇帝的悲哀最終造成大唐的悲劇。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的統治黯然結束,大唐盛世也一去不返了。

西元七六二年,唐玄宗走完自己毀譽交織的一生。謚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簡稱唐明皇。有一個叫鄭丹的詩人在《明皇帝輓歌》里寫到:「律歷千年會,車書萬里同。固期常戴日,豈意厭觀風。地慘新疆理,城摧舊戰功。山河萬古壯,今夕盡歸空。」這首詩寫得豪邁,但是,也寫得悲情。事實上,我想,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人的肉體終將寂滅,但是,讓每個人覺得安慰的是,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永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