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宰相弄權 天寶三大案:李林甫對太子接二連三出擊,卻屢屢失手

李林甫組織起酷吏隊伍之後,更加雄心勃勃,他不僅把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視為自己的對手,而且還把太子李亨視為自己的眼中釘,一直處心積慮地想廢了他。於是圍繞著換太子,李林甫製造了三起大案。第一個案子是韋堅與皇甫惟明結黨案。韋堅是什麼人呢?他有三個身份。第一個身份是李林甫的表小舅子。韋堅是姜皎的女婿,李林甫不是姜皎的外甥嗎?所以兩人有郎舅之親。因為這層關係,韋堅最初跟李林甫的關係很親密。但是,不幸的是,韋堅還有第二個身份,就是財臣,主管漕運。赫赫有名的廣運潭盛會就是他主持的。我們不是說財政官員也是李林甫的猜忌對象嗎?這樣一來,韋堅當然要受到李林甫的猜忌了。更要命的是,韋堅還有第三個身份,就是太子李亨的大舅子。韋堅的妹妹正是李亨的太子妃。我們說過,李林甫對李亨當太子一直耿耿於懷,必欲除之而後快。有這後兩個身份,李林甫和韋堅的關係也就逐漸由親變疏了。為了打擊韋堅,李林甫把他從財政部門調離,擔任刑部侍郎,算是明升暗降。韋堅當然也不滿意。當時李適之還是宰相,韋堅就逐漸向李適之靠攏。到這一步,李林甫馬上把他列入黑名單,每天派人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那皇甫惟明又是何許人呢?他早年曾經是太子李亨的部下,後來逐漸靠軍功起家,當時已經擔任河西節度使兼隴右節度使,一人統領兩軍。我們知道,唐玄宗時代在邊疆地區設立節度使制度,共有九名節度使與一名經略使,相當於十大軍區,而皇甫惟明一人就領兩大軍區,絕對炙手可熱。太子故人與邊將這兩個身份已經夠讓李林甫不自在了,更要命的是,天寶四年(七四五年),皇甫惟明從西部邊陲回到長安後,居然跟唐玄宗講,李林甫不是好人,希望皇帝能考慮其他宰相人選。這可把李林甫氣壞了,當然,皇甫惟明也就上了黑名單。

怎麼把這兩個人拿下呢?天寶五年(七四六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了。舉國同慶,太子李亨也到街上來賞花燈,與民同樂。這地球真的很小,李亨走著走著,就碰上大舅子韋堅。兩個人說了一會兒話,就各奔東西了。太子李亨是回宮,韋堅呢?他跑到一個道觀,屏退道士,偷偷地會見了一個人。誰呢?皇甫惟明。韋堅會見皇甫惟明都說了些什麼,今天已經沒人知道,不過,既然他們都對李林甫不滿,很可能是私下議論到李林甫。要知道,韋堅和皇甫惟明周圍早就布滿李林甫的眼線,所以馬上就有人向李林甫彙報。李林甫一聽眼睛都亮了,韋堅和皇甫惟明是否在議論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外戚和武將這三條線索居然串在一起,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政變三人組!只要把這個事情往政變這個思路上一引導,不怕皇帝不收拾他們,我的政敵不就一網打盡了嗎?

怎麼操作呢?第二天,李林甫就派人上報玄宗,說韋堅和皇甫惟明趁元宵佳節,在宮外道觀私下聚會。唐玄宗也是搞政變起家的,一聽見外戚、武將、道觀這些敏感詞,馬上就警覺起來。心想,他們鬼鬼祟祟想幹什麼,是不是太子等接班等不及了?聽聽宰相的意見吧!李林甫怎麼說的呢?他說,這個事情我不知道,不過,韋堅和皇甫惟明都是太子的人,外面風傳他們有意擁立太子。而且,韋堅在當天晚上也跟太子見過面。李林甫這麼一說,正好暗合玄宗的心事,玄宗一下子就火了。這還了得!馬上讓人把韋堅和皇甫惟明抓起來。誰審呢?當然是古溫了。吉溫可是酷吏,從來只怕案子小,不怕案子大。當年韋堅不是整治過漕運嗎?他大肆株連,把那些挖河的民夫都給抓起來,硬讓他們承認跟韋堅通謀。這些民夫根本沒見過韋大人,能招出什麼來啊!好多人因為招得不得要領,就被打死了。就這樣,雖然沒有抓住任何謀反的證據,韋堅和皇甫惟明還是都被貶到嶺南去了。朝廷里受到牽連的官員就有幾十個。那太子怎麼樣呢?雖然沒有下台,但是也嚇得魂飛魄散,為了自保,趕緊主動跟韋妃離婚,大義滅親。可憐韋氏妃子,已經和太子生了兩男兩女,算是老夫老妻了,現在也只好離開皇宮,削髮為尼,伴隨青燈黃卷了此一生。照理說,這個案子已經打出李林甫的威風,他應該滿意了吧?不可能。因為雖然政敵去掉不少,但是並沒有把太子扳倒,以後還是威脅。怎麼辦呢?

太子李亨雖然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李林甫,也只得忍氣吞聲,因為任何小小的差錯,都可能讓他無法順利接班,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只是太子自己可以謹小慎微,卻無法保證周圍的人不給他惹火上身。天寶五年,太子李亨岳父家的一次家庭糾紛,竟然又把李亨引入一件誹謗皇帝案,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太子李亨最終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很快,李林甫又製造了一起大案,叫做杜有鄰案。杜有鄰又是何許人?他是太子的丈人。他的女兒嫁給太子做良娣。所謂太子良娣,身份相當於太子的妃子。杜有鄰除了有一個女兒嫁給太子之外,還有另一個女兒嫁給一個叫柳積的人。這個柳積也是當時的名士,交遊特別廣,和好多著名的文人、官員都有交情。不過,既然是名士,也就有名士的脾氣。柳積為人輕狂、做事衝動,不知道為什麼就和岳父杜有鄰鬧翻了。按照一般人的做法,鬧翻了,以後別來往不就得了?柳積偏不。他想好好整一整杜有鄰。怎麼整呢?柳積知道,自從出了韋堅的案子,太子問題非常敏感。杜有鄰不也是太子的老丈人嗎?他就到處散播流言蜚語,說杜有鄰交結太子、誹謗皇帝。流言蜚語有點像今天的網路謠言,傳得快,影響面也大,馬上就成了長安城裡的一個熱門話題。李林甫一看,真是天助我也,正愁找不到機會,機會居然自己來了。馬上,又讓吉溫去調查。結果一調查,發現這一切原來都是柳積策劃的。按說,查到這一步,頂多法辦柳積,治他一個誹謗罪也就罷了。可是,如果那樣,李林甫哪能滿意啊?就授意吉溫勸柳積,你這個事情又牽涉太子、又牽涉皇帝,是個重罪,難免一死。但是,如果你能多牽扯一些人,證明他們跟你岳父有關聯,確實曾經誹謗皇帝,你就可以立功贖罪,得以減刑。柳積別看平時輕狂,到這時候,骨頭都軟了,把平時跟他有過交往的那些名士全供出來了,說他們都曾經誹謗皇帝。按他的想法,供出的這些人裡頭有中央官員,也有地方官員,而且都是名士,社會影響力那麼大,還真能把他們都殺了不成。

那吉溫到底是怎麼處理的呢?等到柳積招供得差不多了,吉溫可就凶相畢露。杜有鄰也好,還是柳積交代出來的那些名士也好,統統被打死在大理寺,屍體就堆在大理寺的院子里,讓人毛骨悚然。那柳積本人怎麼樣了?他出賣這麼多人,也沒能躲過一死。吉溫說,別看他揭發別人,這陰謀裡面也有他一份,把他也給打死了。按說,到這一步,李林甫也該收手了吧?他沒有。結案之後,李林甫向玄宗彙報說,通過杜有鄰這個案子,我發現那些貶官在外地的大臣往往對陛下不滿,不如派個御史去排查一下他們的情況。派誰去呢?派羅希奭去。羅希奭哪裡是排查,他就一路殺過去了。韋堅、皇甫惟明上一次案子不是被貶官了嗎?這時候也活到頭了。殺到後來,那些貶官的人都知道,反正羅希奭一來就是個死,而且死得很慘,還不如索性自己先自殺呢!包括前宰相李適之在內的好多官員因此就自殺了。

在自殺的官員里,最令人遺憾的是王琚了。我們講過,王琚可是唐玄宗先天政變的功臣,開元初年被貶到地方去。貶官之後,王琚也就把政治看淡了,只知道縱情享樂。他歷任十五個州的刺史,基本上就沒幹過什麼正經事。每到一個地方就知道賭錢喝酒、貪污納賄。所以,每次調動工作,他的隨行物品都要裝滿無數輛馬車,綿延好幾里路。按照《舊唐書》的說法,就是「每移一州,車馬填路,數里不絕。攜妓從禽,恣為歡賞,垂四十年矣」。雖說幹了很多出格的事,但是,念及王琚昔日的功勞,唐玄宗一直對他優容有加,從來沒有追究過。但是,這次可不行了。唐玄宗已經委政於李林甫,而李林甫最恨王琚他們這樣負才使氣的人,豈能饒過他!王琚本來就是個政治敏感度非常高的人,聽說羅希奭要來,自知難免一死,當即就喝葯自殺。沒想到劑量沒掌握好,沒死成。按說,人經歷過一次死亡,總會更加珍惜生命,可是,羅希奭製造的恐怖效應太厲害,完全壓倒王琚的求生之心。王琚一次沒死成,就又換了一種方法,懸樑自盡了。一代功臣,在垂老之年,就這樣死於非命。這樣,李林甫藉助吉溫和羅希奭,把有可能亂說亂動、威脅他地位的文人也殺了個差不多。到這一刻,開元年間政壇上曾經洋溢著的和諧寬仁之氣已經蕩然無存。當然,我們也知道,當初李林甫盯上這個案子,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牽涉到太子嗎?太子怎麼樣了?太子又被迫和杜良娣離婚。一年之間,接連損失了兩位夫人。

李林甫對太子李亨身邊的親信接二連三地出擊,讓李亨大傷腦筋。據史書記載,他因為整天憂心忡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鬢髮斑白。看到太子心力交瘁,連唐玄宗也非常感慨,並沒有嚴厲追究下去。然而好景不常,李林甫又利用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