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後位之爭 廢王不立武:為求一子,王皇后求助神靈、行厭勝之舉

雖然皇后沒廢成,但是,王皇后可是嚇壞了。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只要皇帝惦記上了,廢黜就是遲早的事情。怎樣才能挽回玄宗的感情呢?這次,王皇后也學乖了,她不再一味地硬碰硬,也知道打感情牌。怎麼打呢?當時玄宗出於禮貌,偶爾也會到她這兒來敷衍敷衍。王皇后就抓住機會,眼淚汪汪地對玄宗說:「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斗面,為生日湯餅邪?」什麼意思呢?阿忠,是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的小名。當年玄宗還是臨淄王的時候,沒少到丈人家去蹭飯吃。可是,王仁皎好賭錢喝酒,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次,李隆基在生日那天到王仁皎家去,中國人不是講究過生日吃長壽麵嗎?在唐朝叫湯餅。

可是,王仁皎家連一點面都沒有。怎麼辦呢?再怎麼艱難,也不能虧待女婿啊!王仁皎就把自己身上穿的紫色半臂衫脫下來,到當鋪里當了,買回一斗面,給李隆基做了一頓麵條。現在,王皇后提醒李隆基,這樣的艱苦歲月咱們都一起走過來了,我們家待你不薄,我王氏待你也不薄,你難道都忘了嗎?多情的唐玄宗,聽了王皇后這番話也很感動,好一陣子都不再流露出廢后的意思了。另外,王皇后性格豪爽,雖然在皇帝這裡不得寵,但是,跟其他妃嬪、宮女處得倒是滿好的,大夥都覺得她平易近人,沒架子,出手大方,是個傻乎乎的好人。所以,儘管誰都知道皇帝不喜歡她,可是沒有一個人落井下石,說她的壞話。要知道,皇后可是六宮之主,王皇后群眾基礎這麼好,唐玄宗也想不出什麼理由來廢黜她,這麼一拖,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雖然廢后風波暫時平息,但是王皇后還是覺得地位不穩固,為了挽回唐玄宗的心,王皇后準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皇后的舉動反而加速唐玄宗的廢后步伐,那麼,王皇后究竟做了什麼呢?

雖然唐玄宗已經好長時間不提廢后的事了,但是,王皇后自己心裡還是不踏實。她知道,打感情牌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誰也不能整天生活在回憶里。要想維護自己的地位,關鍵不在這裡。那麼,關鍵問題在哪兒呢?王皇后覺得,上一次唐玄宗和姜皎商量廢黜她,借口就是沒有兒子。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她的皇后地位就穩當不了。更要命的是,她不生兒子,武氏這幾年倒是頻頻生育,而且生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漂亮,這讓王皇后愈發不安。怎樣才能生一個兒子呢?王皇后就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人要是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本能的想法就是求助於神靈。今天我們不是還能看見到送子娘娘塑像前燒香的人嗎?王皇后兄妹倆的想法和這些人一樣,想要求神靈幫忙。

於是,王守一找到了一個叫明悟的和尚。明悟大師說,這個事情好辦,我教你一個祭祀南北斗的方法。但是,光祭祀還不行,還要找一塊霹靂木,也就是被雷劈過的木頭,在上頭刻上天、地兩個字和唐玄宗的名字,然後戴在身上,再念誦一條咒語,你就能生兒子了。王皇后有病亂投醫,當然不折不扣地照辦。可是沒想到,她頭一天祭祀,第二天玄宗就知道了。

皇帝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呢?要知道,這個事情如果放在現在,叫做搞迷信活動,批評教育兩句也就完了,但是,在古代可不一樣。在古代,王皇后的這種行為叫厭勝。厭勝可是重罪,一定要好好審理。唐玄宗親自接帥,把涉案的幾個人都抓來了。結果,一審之下,更大的問題出來了,原來,明悟和尚讓王皇后念的那條咒語可不是一般的咒語,他說的是:「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到這一步,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本來,如果咒語只是天靈靈,地靈靈,保佑我生一個兒子一類的話語,這還是一般問題,可以理解,也可以從輕發落。但是,你要是說「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那就轉化成政治問題了。因為當時誰不知道武則天是何許人呢?這可是唐朝統治者的最大傷痛,你王皇后念這樣的咒語,難道也想改朝換代嗎?事情到這一步,結局也就可想而知,王皇后被順理成章地廢黜,打入冷宮,很快鬱郁而死。

可是,我們在為王皇后嘆息的同時不免要問一個問題,王皇后搞厭勝,唐玄宗是怎麼知道的呢?誰在整天盯著她,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要知道,王皇后在後宮人緣不錯,沒有什麼人特別恨她,因此,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我覺得,這樣做的只可能有一個人,那就是武氏。七十年前的唐高宗時代,武則天就是整天盯著王皇后,終於抓到王皇后的厭勝案,從而在廢后問題上推進了一大步。現在,武氏故技重演,也抓住王皇后的小辮子。這樣看來,新一任的王皇后只是在咒語里表明要向武則天學習,實際上扮演了當年倒霉的王皇后的角色,而武氏才真正學到武則天的精神。那武氏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呢?傻子都知道,有廢就有興,她想當皇后了,而這也正是唐玄宗的意思。但是,如果王皇后剛一廢黜,武皇后就閃亮登場,這也太明顯了,影響不好。所以,唐玄宗和武氏都很有耐心,他們願意等。然而,朝中大臣們對此卻非常敏感,強烈反對。那麼,大臣們為什麼要反對呢?唐玄宗又是如何決策的呢?

等了兩年之後,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年),唐玄宗覺得差不多了,終於跟大臣提出來,武氏溫良恭儉讓各項美德俱全,我想立她當皇后。這不又是一次廢王立武嗎?是不是七十年前的歷史重演?沒有重演。因為大臣反對了。李隆基這個動議剛一提出來,馬上,一個叫潘好禮的人就上書了。他說:「武氏乃不戴天之仇,豈可以為國母!人間盛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復自有子,若登宸極,太子必危。」什麼意思呢?三點內容。第一,武家和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能讓武家的人再當皇后呢?難道還想出一個武則天第二嗎?第二,唐玄宗當時已經立太子了,而武氏又有自己的兒子,一旦她當上皇后,太子肯定當不安穩,你難道還想引起更大的紛爭嗎?第三,坊間都說張說想通過支持武氏來謀求再次拜相,陛下難道希望看見後宮和外廷相互勾結嗎?

大臣這樣表態,唐玄宗怎麼辦呢?要不要向唐高宗學習,聯合武氏,對大臣開戰呢?唐玄宗沒有。他決定妥協了。畢竟,除了說張說和武氏勾結不大靠譜外,大臣們說的另外兩個問題確實存在,就連他自己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顧慮。唐玄宗還是個負責任的政治家,他明白,立不立武氏當皇后畢竟只是他個人的感情問題,他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情得罪大臣,更不願意因此引起政局的動蕩。這樣一來,王皇后是廢了,但是武氏也沒能被立為皇后,皇后的位置,就此空下來了。不過,雖然不能為了心愛的妃子放棄政治大局,唐玄宗也沒有虧待她,他給武氏一個惠妃的頭銜,這就是在楊貴妃之前寵冠六宮、叱吒風雲的武惠妃。

武惠妃雖然沒有皇后的名分,但是,宮中的禮節、待遇都和皇后一樣,也算是一個無冠之後,事實上的第一夫人了。經過幾年的折騰,唐玄宗的家庭問題算是解決了,那麼,他還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