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賢相滿朝 宋璟罷相:惡錢、旱魃、跟不上時代的宰相

因為宋璟辦錯了兩件事。哪兩件事呢?第一件叫做惡錢事件,第二件叫做旱魃事件。

先看惡錢事件。所謂惡錢,不是我們今天說的假幣,而是指私人鑄造的銅錢。它是真的,只是份量不夠,成色也不好。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基本還是自然經濟佔主體地位。老百姓一般都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實在有什麼生產不了的東西,一般也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解決。比如我用兩匹布換你的一罈子酒,基本上用不著花錢。所以,國家鑄很少的銅錢就能滿足需求。可是到玄宗開元年間,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經濟逐步繁榮起來,人們用錢的地方愈來愈多,政府鑄的銅錢不夠用了。怎麼辦呢?那就自己造吧!搞點銅,照著開元通寶的樣子仿造。可是,私人仿造哪有政府造的錢精緻呢?再說了,商人唯利是圖,如果都照政府的標準造錢,也就沒什麼賺頭。所以,造出的錢都是又小又薄,兩個私錢還抵不上一個官錢的份量。這就是所謂的惡錢。惡錢進入市場,當然會引起物價飛漲等問題,事關國計民生,這讓宋璟很頭疼。怎麼辦呢?宋璟就下令嚴禁惡錢。不僅禁止使用,而且誰手裡要是有惡錢,還得限期收繳。按說這兩個措施也都是對的,但是,你要是這麼做,就必須考慮兩個前提。第一,政府能夠有足夠的好錢來佔領市場;第二,對現有的惡錢持有者,必須要給足夠的補償,還要給足夠的兌換時間。可是,宋璟嫉惡如仇,脾氣又急,這兩個條件都沒考慮清楚,就開始嚴禁了。結果糟了,惡錢不讓使用,市場上就因為沒錢流通,一下子蕭條不少;另外,到處收繳惡錢,也不給寬限,也不提補償,那些惡錢的持有人也不滿意啊!人家手裡的又不是假錢,只是份量和成色差些,你要收繳,不是跟搶錢一樣嗎?搞得民怨沸騰。

正在這時候,又出了所謂旱魃事件。怎麼回事呢?宋璟不是嫉惡如仇嗎?他自己道德高尚,就特別看不慣那些道德不夠高尚的人。罪犯自然道德都不夠高尚,所以,宋璟很討厭罪犯。在所有的罪犯之中,他特別討厭那些已經被判刑,但是還不服氣,堅持上訴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宋璟覺得你已經犯罪了,就應該老老實實地反省過錯,接受懲罰,接受改造。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分斤掰兩,給自己辯護,妄圖減輕懲罰,那就是錯上加錯,就是刁民。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居然給御史台頒布一道命令,說:罪犯只要認罪態度好,不上訴,就從輕處罰,放了他都可以;如果堅持上訴,就給我關起來,關死為止。這不是意氣用事嗎?完全不符合司法精神。好多人明明是受了冤枉,不得不提起申訴,這一下可好,冤沒申成,反倒要把牢底坐穿了。一時間輿論沸沸揚揚。

正好當時天旱,古代人科學水準低,以為天旱就是旱魃作怪。所謂旱魃就是一種能導致乾旱的怪物,一般是冤死鬼變的。怎麼對付旱魃呢?按照風俗,就要舉行燒旱魃的儀式。兩個演員,一個扮成旱魃的樣子,另一個就審問他,審問完了教訓他一頓,再把他燒死。據說只要旱魃燒死了,老天就能下雨。

我們現在覺得這種儀式純屬迷信,但是古代人不一樣。下不下雨關係國計民生,所以,不僅老百姓熱衷於燒旱魃,就連皇帝也要參加這儀式。開元八年(七二○年),關中平原遭遇旱災,宮裡就開始燒旱魃了。這一天,兩個演員來到玄宗面前,其中一個演員先扮成旱魃出來,另一個演員就問他:你為什麼出來呀?這個演員說:我是奉宰相的命令出來的呀!前頭那個演員勃然大怒,喝斥道:大膽,你怎敢說自己是奉宰相的命令出來的!扮成旱魃的演員回答說:宋相公不讓人申冤,關在監獄裡那些受了冤枉的人可就慘啦!他們的怨氣直達上天,我這個冤死鬼不得不出來呀!這不是當著皇帝的面演諷刺小品嘛!而且諷刺的就是當朝宰相,這兩個演員的膽子也夠大的。可是,要不怎麼說玄宗是明君呢?他並沒有怪這兩個演員。但是,對宋璟可就有意見了,你看,身為宰相,你不說平審冤案,反倒製造冤案,你乾的事兒都讓演員當成諷刺小品的材料了,朝廷的臉往哪兒擱呀!

就這樣,因為經濟工作和司法工作的失誤,開元八年初,宋璟也被免職了。此時,距離他拜相剛剛過三年零半個月。可能有人又要給宋璟鳴不平了,宋璟人多好啊!人誰無過,錯了還可以改嘛,怎麼就這麼不給人機會呢?其實,唐玄宗絕不是不給人機會的皇帝。事實上,宋璟被罷免,除了具體工作失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也跟不上時代的需要。

怎麼叫跟不上時代需要呢?如果說姚崇跟不上需要是因為太靈活的話,宋璟跟不上需要就是因為太不靈活了。舉個例子。開元五年(七一七年),因為關中大旱,糧食供應不上,所以唐玄宗決定和整個政府班子一起到洛陽去,減輕長安的經濟負擔。這也是唐王朝的一貫做法,當時叫做「就食」 ,就是追著糧食走的意思。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要開拔前,突然出了一件事,太廟 側。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帝後、皇親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的配享殿。基本上歷朝歷代都有太廟)的柱子壞了,整個房子塌了。這太廟可是李唐皇室放祖宗靈位的地方啊!一下子垮塌下來,挺影響心情的。唐玄宗就想聽聽宰相的意見。問宋璟是怎麼回事。宋璟怎麼回答呢?他言之鑿鑿地說:這是天譴啊!您的父親睿宗皇帝剛剛去世才半年,您本來應該老老實實在宮裡守喪才是。可是,您非要去洛陽。本來這個事情我就不同意,您不聽我的,現在怎麼樣,遭天譴了吧!我勸您趕快打消去洛陽的念頭,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一聽宋璟這麼解釋,玄宗很鬱悶。心想,我到洛陽又不是去旅遊,不是因為糧食不夠吃才去的嗎?現在你讓我別去,那糧食問題怎麼解決呀!到底去還是不去呢?玄宗自己決定不下來。

左右為難之際,他忽然想起一個人來。誰呢?姚崇啊!姚崇雖然已經不當宰相了,但是,唐玄宗對他的判斷力相當欣賞,何不再問問婉崇呢?那姚崇怎麼說呢?姚崇跟宋璟可不一樣,他說:太廟壞了是吧?它早該壞呀!太廟的柱子還是前秦皇帝苻堅留下來的呢,到今天好幾百年了,壞了是正常,不壞倒是反常了呀!換句話說,這柱子壞,正好趕上您要出門,不是因為您出門才壞的呀!您大老遠往洛陽跑,還不是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怎麼會遭天譴呢!所以我勸您該走就走,否則糧食問題怎麼解決呢?再說了,您已經宣布要走了,長安這邊也做好準備,洛陽那邊也做好準備,如果又不去,不是白費事嗎?那得造成多大的浪費呀!至於太廟嘛,派人修修不就可以了嗎?玄宗一聽有道理,比宋璟那種不切實際的建議高明多了,這才下定決心,到東都洛陽去。

這件事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宋璟太道德至上,不考慮實際情況,太不靈活了。這樣的事發生一次、兩次還行,老這樣皇帝可就受不了了。開元八年,唐朝社會已經出現很大變化,新問題層出不窮,沒有一點靈活性怎麼行呢?所以,宋璟的歷史使命也完成,該下台了。這樣看來,宋璟下台和姚崇下台一樣,都是唐玄宗主動選擇,並且一手操縱的結果。

宋璟的不靈活和道德至上,最終給他帶來了免職的命運,隨著他的離去,開元初期這個君明臣賢、銳意進取的歷史階段也結束了。那麼,作為幕後推手的唐玄宗,他在拜相方略上到底有哪些特色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