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爆炸聲籠罩著整個戰場!
在劇烈爆炸中,一個接一個煙柱和著火焰在明軍的陣地上升騰起來,一時間火紅的焰火就像是節日慶典中的禮花似的,只不過這個禮花卻是要命的!
土耳其人的炮擊是極其猛烈的,甚至首先炮擊的不是野戰炮,不是榴彈炮,而是臼炮,他們的射速更快,威力更大。在平定叛亂以及和基督徒的作戰中,土耳其人早就積累了一套火炮運用戰術,他們善於用臼炮發起突然襲擊,以盡量殺傷敵軍。
即便是有戰壕的保護,不時落入戰壕的炮彈仍然奪去了不少戰士的性命。
……
在臼炮發射時,奧斯曼人的炮兵部隊這才進入戰場,與歐洲各國不同,總是主動進攻基督國家的奧斯曼人喜歡用加農長炮,12磅野戰炮不過只開胃小菜,18磅甚至24磅長炮才是他們在野戰戰場上的主流,源自中國的單軌炮架,提升了這些海軍加農長炮的靈活性,可即便是如此在野戰的戰場,這些海軍長炮移動也是相對困難的,但是憑藉著過人的威力,他可以憑藉射程上的優勢給予敵人以重創,不過,他們同樣也需要提防敵人炮兵的反擊,和過去一樣,他們的大炮都由土籠保護著。
臼炮進行了兩輪射擊後,奧斯曼炮兵的加農長炮紛紛從土籠中間伸出了炮口,訓練有素的炮手們調整著火炮的射角,瞄準著中國人的陣地,點燃引火繩後,稍等數秒,隨著一陣陣的轟鳴,一個個炮口接連不斷的噴吐出了火舌!
因為地形起伏的關係,奧斯曼人把他們的炮兵布置坡地的上方,儘管很顯眼,但是卻有土籠保護,所謂的土籠就是一個用枝條編織成的裝滿了土的籠子,高度大約一米、直徑大約半米。它可以很好地保護大炮和士兵不受到炮火的傷害,這裡距離明軍的陣地不遠不近,直射距離也就是1000米出頭的樣子。中國人的線膛槍打不了這麼遠,那怕就是12磅野戰炮,在這個距離上,精度也是極為有限的,而長炮在這個距離上,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畢竟敵人的陣地是固定的,跑不了,瞄準了打就行!
不過能打得著不等於打得垮!
那些用土壕堆起來的胸牆看似簡陋,但除被被榴彈直接擊中,否則也不一定能造成多少損傷。
但是奧斯曼似乎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他們一上來就用野戰炮、榴彈炮向著明軍的陣地發射實心彈,鑄鐵實心彈是廉價的,他們發射這種炮彈只是為了摧毀明軍的胸牆。
一發發鑄鐵炮彈在火藥燃氣的推動下,飛出炮膛然後準確的落在了明軍的陣地上面!這些炮彈直接砸中胸牆後,立即崩出一片飛土,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給明軍的陣地帶來什麼打擊。
還有一些炮彈落後到地上,然後猛地跳起,從胸牆的上方掠過,當然是同樣也是什麼都打到的,因為明軍的步兵都蜷縮在胸牆後面的戰壕里。要說威脅,頂多就是擊穿胸牆的實心彈落入戰壕中,可能會砸傷某個戰士。
僅此而已!
對於此,艾哈邁德等人根本就不在意,畢竟他們知道大炮攻城是一個漫長過程,使用12門火炮,每門每天發射100發炮彈的話,大約需要12到15天才能轟倒一道城牆。也就是說,一共要使用一萬四千到一萬八千發炮彈。
還好,現在擋在他們面前不過只是一道胸牆而已,每一炮都能轟開一大塊胸牆,不過只是幾輪炮擊,胸牆就變得千瘡百孔。而更為猛烈的還是臼炮和榴彈炮打出的炮彈。
數百門各型臼炮和野戰炮,加農長炮一起開火的聲勢,是驚天動地。而且他們在明軍陣地上爆炸的聲勢更是極為嚇人的,有如雨點一般的炮彈落在陣地上爆炸的動靜那可真是地動山搖!
看著前沿陣地完全籠罩在土耳其人的炮火之中,陳森微微皺了下眉頭,土耳其人的攻勢如此猛烈,完全超出他的想像。
「你們怎麼看?」
他頭也不回的問道。
「土耳其人的炮火確實很猛烈啊!」
「是啊,算起來,咱們可是好久沒有打過這樣的硬仗了……」
一時間,眾人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著,似乎他們都沒有把土耳其人的炮火當成一回事。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這看似猛烈的炮火,不可能給戰壕里的戰士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傷害。
有時候,頂多也就只是聽著響,感受一下地動山搖的震撼而已。
「告訴炮兵,除非有命令,不得反擊!」
炮兵不得反擊!
當然不能反擊了,暴露了火力,怎麼儘可能的殺傷敵人的步兵呢?
沒有了炮兵的掩護,前沿的明軍步兵,只能在戰壕里默默的忍受著土耳其人的炮擊。
劇烈的爆炸席捲著戰場。
持續不斷的炮擊不知進行了多長時間,如此猛的的炮擊,原本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時野戰戰場,即便是土耳其人用開花炮彈摧毀了叛軍的反叛,這種炮彈也是極少發生的,畢竟,大家都是排隊挨槍斃而已。
排隊挨炮決?
還一挨幾個小時,步兵又不傻,會站在那挨炮擊。
但是在攻城時,炮戰可能會持續十幾天,甚至幾個月!
那怕是朱國強的「發明」木托開花彈,傳播到了歐洲,得到了廣泛普及的情況下,開花彈給步兵帶來的殺傷也是有限的。並不僅僅是因為黑火藥的威力不足。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誰會能站在那讓開花彈轟上幾個小時?
現在土耳其人之所以會這麼轟,說白了,就是因為明軍的這道工事,明軍沒有按長理出牌,沒有站出來列成隊和他們排槍隊挨槍斃。而是躲進了戰壕里。這也就給了土耳其人炮轟的機會了。
為了突破明軍野戰防禦工事,而艾哈邁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進行了長時間的轟擊。完全是把明軍的防禦工事當成城池去打。而不是直接用步兵去平推,這或許正是他眼光獨道的地方。這甚至也是後世很多軍事學家樂以稱道的地方,甚至覺得他是一位具有劃時代軍事思維的軍事家,當然,這不過只是一些人的吹捧而已,畢竟類似的戰術大名已經應用多年了。壓根兒就沒有什麼新鮮的。
成百上千的開花彈不斷的在明軍陣地上炸開,此時他們的陣地上已經完全被籠罩在了黑色的煙霧當中,嗆人的火藥味充斥在戰場上,嗆得戰壕里戰士們喘不過氣來……
相比於實心彈,無論是臼炮還是榴彈炮,野戰炮、加農炮發射開花彈的炮擊效果都相當不錯。
不過,相比於實心彈,開花彈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是貴!
其實,這個時代歐洲的火藥價格是昂貴的,在沒有發現智利硝石的時候,歐洲的硝酸鉀主要是靠硝田法搜集。這導致了其成本高昂,在17世紀初,發射一枚炮彈所耗費的火藥價格甚至相當於一名步兵一個月的工資。所以說大炮轟他娘說起爽,實其完全就是一個大型燒錢現場。
那怕是十年前,廉價的中國火藥湧入歐洲,讓歐洲的火藥價格呈現直線下跌,但價格仍然很貴,便宜只是相對的。畢竟,中國也沒有什麼富集的硝石礦,和很多人想當然以為中國古代有大硝石礦不同,古代中國的硝,完全依靠人工提取,南方山洞的洞硝,山東、河南、北直隸鹽鹼地每年冬天掃出的硝鹽,經過精心的熬制提取後,變成上等的白硝,它的產量極高,清末民初僅湖南一省的洞硝產量就超過三十萬斤,至於山東、河北、河地,土硝產量更是以萬噸計。而充足的土硝為大明的兵工廠提供了數量足夠且廉價的硝酸鉀。隨著大明不斷拓展海外貿易,火藥廠生產的顆粒火藥被裝上帆船遠銷至歐洲,憑藉著其優良的性能,還有相對較低的價格,立即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甚至導致許多火藥廠破產,畢竟,人人都愛便宜貨,況且那個便宜貨的性能還好過高價貨。
相對便宜的中國火藥,進一步普及了火藥武器,也為開花彈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條件。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種便宜也就是把一個月的工資,變成半個月的工資,仍然……很貴!
一個兵的。
兩個兵的。
一千個的,
兩千個的……
這打的不是炮彈,而是銀幣,炸出的不是硝煙,而是……金銀之花!
金銀花……呃,不是葯,是火藥!
通過手裡的望遠鏡,艾哈邁德·科普魯律不禁感嘆著那些錢沒有白花……去年一年,土耳其就從中國進口了兩萬桶火藥!
足足兩百萬斤!
那可是花了不少小錢錢……好像有一半都在伊斯坦布爾。想到這,艾哈邁德的心裡立即滴出了血,那些火藥中國人會留下來了嗎?
那可是值上百萬兩銀子啊!
但不得不說,中國的火藥確實是威力十足啊!
在劇烈的爆炸中,他們的胸牆被炸飛上了天,甚至就連搭建工事的木料也被炸上了天,有時候隱約還能看到人的肢體掀到了半空中!
「要是那些中國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