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世子來了!
紮營東門外。
兩天前,當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現東城外,在那裡安營紮寨時,整個揚州上下,無不是長鬆口氣。
不論外界如何傳著德世子是何等的嗜殺,何等的殘暴。
可對於揚州的士紳百姓來說,再怎麼殘暴也沒聽說過他屠城啊,可東虜不一樣,入寇以來屠的城可不止一兩座啊!
打從知道東虜一路南下,揚州的士紳百姓就是惶恐不可終日。
現在好了,有德世子在,就不用再擔心了!
只要德世子爺在,建奴肯定不敢犯揚州。那揚州自然也就不會生靈塗炭!
於是乎,自覺逃過一劫的他們自然對德世子感激涕零。其實,對於揚州城的百姓而言,「德世子朱慈穎」非但於他們有「救命之恩」,同樣也是「明星」,畢竟,在從年初到現在,在揚州食肆茶館內,德世子早就成了說書素材。
晚明不僅流行小說,同樣也流行說書,不過大都是盲人,而各地州府設立的養濟院,也就救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的官方慈善機構里,也會教那些盲童一些謀生手段,卜算、說書都是其中之一。
這些說書人,於酒樓間、茶館中,既說著《三國演義》、《水滸》之類的老書,也會說一些新近流行的小說,掙上一些糊口錢。因為大多數茶客們,早就聽厭了《三國演義》、《水滸》之類的老書,甚至就連什麼《西遊記》以至於《東遊記》之類的「四遊記」(1),也沒了新鮮感。
說書人想要掙銀子,就非得推陣出新不可,憑老書肯定是賺不了銀子,那麼怎樣在說書人中獨樹一幟!拔得頭籌呢?
自然就是蹭一波熱度、憑著新鮮熱度的優勢掙一筆。
於是乎在說書人的口中,什麼《火神火燒濟郡、大破十萬建奴》,什麼《世子爺守濟郡》、《火神斗老君》之類的看似仙魔鬼怪的話本,就從說書人的口中新鮮出爐了。
雖然這些話本粗糙,甚至大都等於扯淡,可結果說書人發現人們對那些如同仙魔鬼怪的「世子爺的故事」熱情極高,自然也樂得說這樣的故事。
說書人愛講,百姓愛聽。
一時間,德世子或者火神就成了揚州等地街知巷聞的人物,在揚州等江北城市中其粉絲量更是驚人。畢竟小說里的半仙不少,可只有這位為百姓們殺死過建奴,保過家園。
過去,百姓們只是聽說書人說道著「世子爺引天火滅東魔、除惡仙衛江山」的故事,現在東虜眼瞧著殺到離了南直隸,結果這樣神仙似的人物卻過來保揚州了,這些自覺逃過一劫的百姓又怎麼可能不激動。
百姓們如此。甚至就連同往常那些眼高於頂,素來瞧不起宗室的鹽商們,也是熱情十足的歡迎著這位德世子的到來,畢竟相比於百姓,他們更在意自己的身家性命。
至於什麼他嗜殺。
這有什麼,他好殺人,東虜才怕他,才不敢招惹他,這才不敢來打揚州。
至於借口錢糧殺人!
擱別的地方不知道,擱揚州這地方——鹽商們有得是銀子!
錢糧給足了,他還能殺人?
不但要給足錢糧,而且還要千方百計的巴結他,那怕就是德世子跋扈的明個就給關進中都高牆裡,今個都得伺候好了,只要他在揚州一天,東虜就必定不敢來犯!
錢!
咱們鹽商有的是銀子!
甚至還不等德世子過來,那些原本張羅著家當,要逃到江南的揚州鹽商就紛紛張羅起來了!
……
正午,揚州的碼頭上停泊了一隻從松江駛來的客船,待這艘十幾丈長、兩丈寬的江船於碼頭泊好後,船上的夥計挨艙知會道。
「客官,船到了揚州城。各位客官可真是會挑地方,方才一靠碼頭,就聽碼頭上的人說,德世子三天前領兵三萬駐進了揚州,有他老人家人這裡,那些個東虜是絕不敢來打揚州的。」
「德世子!」
艙內的傳出聲驚訝,然後又有人說道。
「可是濟南的德藩世子?」
「可是那個斬了萬餘逃兵的德世子?」
「可不就是他,客官,要不是因為船上有事,咱也過去瞧瞧沾點兒仙氣!」
「仙氣?德世子還真能是神仙不成?」
「仙氣,那人渾身殺氣我等倒是相信,大明宗室中,殺官殺兵的他可是頭一位!」
「那可不是,聽說他長的凶神惡煞的,每次必飲人血、食人肝……」
……
一時間艙中眾說紛紜。
「即然是趕巧了,那便去瞧上一眼吧!」
片刻後,艙門帘兒一掀,一個白袍書生從艙中走出,然後又有一位身著墨綠衣衫的侍女艙中走了出來,寒風吹來吹得兩人衣袂飄揚,好似一對神仙眷侶似的。
跟在書生身邊的侍女梳著代表著未嫁身的雙丫髻,那雙眸子瞧著遠處的碼頭,驚訝道。
「公子,那邊碼頭上確實熱鬧的很!人們往常不是瞧不上宗室嗎?」
綠衫侍女不解道。
「大家不都說他嗜好食人肝、喝人血嗎?」
「不過只是謠言而已,只是德世子殺威甚重,為人所懼罷了。但德世子殺虜萬餘人,要是我大明的宗室皆如他一般,又何愁天下不靖,何愁遼東不復,又豈會有現在東虜入寇江南之患……」
說話時,白袍書生又搖頭輕嘆道。
「可惜他卻是宗室……」
手拿摺扇的白袍書生,手摺扇輕擊掌心,然後說道。
「不過,有他駐在揚州,想必現在江北最安穩的地方,就是此地了,揚州百姓也是有福氣的,至少有他在這裡,東虜就絕不敢輕易來犯,揚州內外近百萬百姓自然也就平安無事了。」
就在兩人剛踩著跳板上岸時,碼頭邊就有小廝迎過去說道。
「這位公子可是松江過來來的,我家公子命小的來這迎著您,他一時分不開身,還請公子見諒!」
白袍書生聞言,便對那人說道。
「鄭公子客氣了。」
說罷,兩人便在小廝的引領下,上了兩頂小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