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檢察官的主要思考重點集中在一具電話上。
電話的左右兩邊各延伸出粗大的線路,一邊握在宇月悠一的手上,另一邊則連接丸吉文具店。
這個構圖其實很不科學,只是檢察官將自己的推理用想像描繪出來而己。
換句話說,他猜想打電話到丸吉文具店訂五千張白報紙的人會不會不是第三小學的木內老師而是宇月本人?
檢察官的這個想法是在他突然看穿宇月於第一個案子利用電話製造不在場證明時想到的。
打字小姐伊澤秋子打電話到木戶早智子家時,深信那是宇月住處的電話號碼,不,是對方讓她相信的。宇月會不會也對丸吉文具店使用這種心理上的錯覺呢?
當時負責調查的野本刑警意氣風發地說「這下子可以逮捕那傢伙了」,但是被檢察官制止了。因為那張寫著電話號碼的紙片己被宇月拿回。一個缺乏物證的案子要在法庭上辯護,這困難讓檢察官躊躇不前。
檢察官對不太服氣的刑警做了一個戲謔的實驗。當野本刑警憤憤不平地說:「你去當律師肯定也會成功的!」
那時檢察官的眼睛正看著派去小諸出差的刑警所寫的書面報告。
「新學期開始,訂貨總是比較多,難免會出錯。我們送過去的是五千張白報紙。電話里說因為要開會,要我們下午兩點進去。訂貨的是木內老師,可是第三小學有兩位木內老師。店員跟平帶一樣騎車送貨過去時,兩位老師都說沒有訂。」
就是這段紀錄讓檢察官靈機一動。會不會在兩個命案里電話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個被害人城崎達也接到外面打來的「電話」後被約出學校。
第二個被害人木戶早智子在說「電話」時被勒死。
當時宇月正在公寓里用「電話」談公事。這是他的說法……
所有的犯罪都具有兇手的性格特徵。而從這些案子也能感受到「利用電話」的一貫手法。
檢察官做了大膽的假設。
假設宇月悠一是四月五日去小諸,換句話說不是案發當天而是前一天,這麼一來會如何呢?從這一點推測他對不在場證明動的手腳如下:他先用市內的公共電話打給丸吉文具店,自稱是第三小學的木內,訂了五千張的白報紙。當時他應該是這麼說的:「因為要開會,請在明天下午兩點進來,聽清楚了嗎?是明天下午兩點喲。」
其結果很清楚。文具店一如要求地在六日下午兩點進去五千張白報紙,可是那位木內老師表示自己沒有訂貨。帶著東西回來的店員自然會滿口怨言、氣憤難消。這是宇月能夠預測的情形,也就是說宇月人在東京卻能「目擊」這個事實。
前去調查的刑警在報告中未提及文具店接獲訂貨電話的日期,究竟是五日還是六日呢?如吊是六日,檢察官的推理便告瓦解,他必須承認宇月的不在場證明。這件事能否水落石出,就在幾個小時後了。
期待與不安在檢察官的心裡交錯盤桓。車輪的聲響加深了他的焦躁。兩邊窗外是綿延的青綠色麥田,遠方的乾草屋頂上,電視的天線閃閃發亮。突然加速的列車往關東平原的北方疾駛而去。
檢察官點了一根煙,從公事包取出刑警的書面報告。他打算用新的角度來檢討其中的內容。
假如宇月的小諸行是在四月五日,那麼他在懷古園漫步並遺失名片夾應該也是四月五日。以這個觀點重新審視報告中的文字,檢察官似乎看到了幾個線索。
第三小學的小淵壽美江教官對於拾獲名片夾一事做了以下的說明:「那是我們班上的孩子大羽正彥撿到的。……時間嘛?那時是第五堂課剛開始沒多久,所以應該是下午兩點左右吧。對了,那一節是美勞課。那天是陰天,不太適合畫畫。是的,是水彩。我們學校從四年級開始教水彩畫。那是接續前一天所畫的,要在當天完成。」
檢察官反覆地讀這一段,邊讀邊打問號,並且思索答案。
火車已經駛離橫川站。檢察官趕緊整理心中的思緒。
(1)小淵教官所負責的班級,美勞課是兩個小時。分別安排在四月六日星期五和五日的星期四。
(2)小淵教官利用這兩天讓學生外出寫生。
(3)宇月悠一四月五日出現在懷古園,看見了小朋友的寫生。他知道隔天還會繼續這堂課,便將它當成是四月五日所看到的光景提出證詞。
(4)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丸吉文具店。他不過是將預測的結果當成所目擊的事說出來罷了。
(5)那個名片夾會不會是他在小朋友離去後才丟在那裡的?或者應該說是藏在那裡。可以想見的是他的「擺法」是一般散步的人不太容易發現的。
(6)隔天這些小朋友又在同樣的地點開始寫生。坐在那裡的小朋友自然會發現那個名片夾,這應該也是可以預測的結果吧?
火車穿過隧道後,突然迎面而來的就是山壁,當穿越另一個隧道時,窗外又變成深峻溪谷的景緻。清新如洗的視野,或許是因為空氣乾淨的緣故吧。可以清楚看見沐浴在驕陽下樹皮上面的斑紋。火車穿過二十六個隧道來到了輕井澤,視野變得豁然開朗。
淺間山就在眼前。沒有冒煙的山就像睡著了一樣顯得沉靜安詳。山腰下的落葉林充滿了春日的驕陽。
下午一點二十二分。
千草檢察官在小諸站下車。
眼前立著一個大看板,上面寫著「淺間山入口」。停靠的公車上面標示著「往淺間山莊」。或許是站前的大馬路是條斜坡,所以街景看起來是傾斜的。
問了車站裡的人,馬上就知道丸吉文具店所在的位置。檢察官邊走時,心中一邊開始排列詢問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