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六合 第001章 義存無斁

三足金烏,船宮七殿。

薊王中殿,大宴諸王。

諸王女眷,則於左右偏殿赴宴。由薊王妃嬪,盛情款待。待罷筵,自有宮人,送入各處寢殿。與王共寢。

金烏船宮儀軌,不下薊王宮。自上而下,涇渭分明。不容半分差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見諸王皆已酣醉。多飲恐忘形。薊王遂起身罷筵。群臣恭送,再將諸王,把臂攙回。前、後、左(前後二殿)、右(前後二殿),計六殿。與中央大殿,以三重十字飛閣相連。三重之上,唯天梯上下。斷不會出錯。飛閣皆有御姬守衛,望樓還有女仙值守。甲板上下,另有繡衣都尉史渙,領繡衣吏警備。海上塢堡,守備森嚴。毋論經停何處,皆安全無虞。更何況,遼關水砦,亦有精兵駐守。

即便心懷不軌,欲登船行刺。亦需先入水砦,再攀金烏。稍有不慎,命喪當場。東窗事發,插翅難逃。

凡歸屬船宮建制。無論女官、屬吏、宮婢、衛士、匠人、舟楫士,出身清白人家,舉族居於南港。非三族連保,不得登金烏也。且各層甲板,並各艙室,進出皆有口令。層層門禁,生人勿進。即便抱恙有疾,船宮亦有良醫。不得私自上下。

船宮後殿,薊王寢宮。更是十步一崗,五步一哨。自上元夫人,假扮公孫王后,賺開宮門,一眾御姬便如臨大敵。

不懼刺客死士。只怕諸夏仙門,無所不用其極。

仙門唯有仙門制。再思鍾貴妃,豪擲億錢。聘王母座下二夫人並七玉女入家門。與諸夏仙門,化干戈為玉帛。堪稱神來一筆。至此,薊王與諸夏仙門和解。才有天下女仙,聞訊出山,自薦枕席。勠力同心,共襄盛舉。助薊王延年益壽,天下歸一。

薊王投桃報李。親征天竺,滅佛國,立豐州。引十萬戶漢民,反哺佛地。可想而知,必有諸夏仙門信徒,於豐州紮根。此消彼長,仙佛共生,幾成定局。

且得薊國,年年巨額門俸。待薊王三興。西王母國,與(大)漢同休,亦可預見。

故,王母遣使覲見。欲求靖陵立司金館。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王太后焉能不知。且上元、雲華二美人,皆已孕身。仙門亦可誕下麟兒。王太后自是,樂見其成。

凡與薊王相干。事無巨細,王太后皆心知肚明。謂「知子莫若母」。三墩與母親,自幼相依為命。母子情深,「雖石泐(lè)海枯,義存無斁(yì)」。

薊王,至人無己。正因,大愛無疆,胸懷天下。

王太后遣人來報。言,東瀛妃那美,所居靈輝殿五重登真館。美人盧暒、上元、雲華,所居北宮易遷館。當擇一館,擢升為殿。

登真,猶登仙。乃取成仙之意。乃東瀛妃那美,並一眾觀天閣女仙所居。內置白陽池。池中以溫泉水輔以仙方,調配而成「解穢水」,可解穢氣。為天師道,不傳之秘。薊王常乘夜而來,容成仙修後,與眾名女仙共浴。

易遷,仙人所居宮名。位於北宮三、四二重。側倚十字飛閣,出館可下北宮苑。凡與仙門,沾親帶故,多居於此館。如美人田聖、駱晹、盧暒等,並稱「易遷美人」。各有仙號,「鉤弋夫人」、「冥蝶夫人」、「幽姬夫人」,不一而同。

王太后言下之意。東瀛妃那美,本是昔日邪馬台,今之筑紫國女王。又是列島神女巫。東瀛諸國,皆奉其為女主。奉薊王為男主。東瀛列島,日漸持重。事關東瀛都護,百年大計。(東)瀛妃那美,理當策封為貴妃。獨居一殿。

薊王遂命將作寺,增築易遷殿,為薊宮二十二殿。策封瀛妃那美,為貴妃。易遷美人,皆充媵從。

如此,登真館專置觀天女仙。由釋比翟姜、墉宮玉女等,眾仙門美人掌管。約定俗成,凡珠胎暗結,成功受孕之女仙,皆入易遷殿。「先登真,後易遷」。謂「先登後遷」。相沿成習,遂成慣例。

春光明媚,薊王先醒。

鴛鴦合歡榻上,玉體橫陳,美人海棠春睡。

抽身下榻,自下浴室。御姬相伴,沐浴更衣。宮人來報,諸王宿醉未醒,早餐皆已預備。可隨時享用。薊王遂入餐廳,與后妃用餐。

再入正殿,受群臣覲見。

薊王此來,絕非享樂。家國天下,不可缺一。交善諸國主,亦是怏怏上邦,待客之道。另效雍奴藪,析分三川郡之事,亦需薊王欽定。

三川守荀諶,領西川長第五巡、東川長令狐邵、中川長金尚,已入殿恭候。

「拜見主公。」昨夜把酒言歡,酒氣未消。今早,神清目朗,舉重若輕。果然名士風範。

「免禮。」殿中只有主臣之分,自毋需多禮。

「三川郡如何析分,諸位可有高見。」薊王居高下問。

「稟主公,或可東西中分。」三川守荀諶,雖未能位謀主之列。然才智乃荀氏六長之首。不在薊都尹婁圭之下。

荀諶之意,東西劃分,而非南北。薊王心領神會:「與長城並行。」

「主公明見。」荀諶答曰:「以醫無慮山,並大遼水為界。中分三川郡。便於戍邊,亦利圩田。」

「善。」薊王從諫如流,轉而又問:「當取何名。」

荀諶亦有所思:「《周禮·職方》:『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地區內最大最重要之名山,主山)』。既是幽州『山鎮』,何不取『北鎮』之名。」

「北鎮,鎮北也。」薊王一語中的。先前薊王已設安北郡。再置鎮北,恐引關外騷動。「北鎮」,卻無此慮。

「未嘗不可。」薊王輕輕頷首。依荀諶所言,東西橫切。抵近長城,為北鎮郡。南部仍為,三川郡。

知薊王不欲用「鎮」字。西川長第五巡,再進良言:「雁門關,為雁門郡。遼關,何不稱遼關郡。」

「『鎮,安也』。『遼關』,省『關』。取名『安遼』如何?」薊王博採眾長。

「主公,明見。」群臣拜服。

安遼郡下,又置赤璋、中野、遼關三縣。

至此,臨鄉侯國不計。薊國足有,五尹十守,五十又一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