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循,內聖外王之道。
今漢與薊國,漢室與宗王。毋論權謀,只論王霸。孰能「制天命而用之」,便是天下共主。養成有道明君,乃勝出之必然。
於是乎。亂世無庸主。
外事,必言江表十港,海外十洲。北天竺豐州、山南方國、海西條支國等,風土民情,上計匯總。亦是當務之急。尤其得知,豐州有廣袤千五百萬里三登沃土,並千五百萬向化之民。國計民生,遠超海外荒洲。百官無不振奮。
天子御賜,九龍桓表。許薊王,開疆闢地,並土封王。豐州雖為大漢十五州。然吏治皆出幕府。薊王調西域都護府,百城屬吏計萬人,治豐州之政。又立左右綏南將軍大營,計十萬精兵拱衛州境。
二權分立,軍政並行。薊王扼控天竺之心,不言自明。
謂「眾郡奉計,百蠻貢職」。類比西域五十五國。豐州治下,北天竺列國皆在。故劃分為「百蠻」。只需「貢職」,毋需「奉計」。
所謂貢職,便是供奉「方物」。
《書·旅獒》:「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注曰:「方物,方土所生之物。」
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九土述職,各貢方物,以效誠耳。」亦可釋為「方國之物」。
一言蔽之,只需上供,地方名產足以。毋需如薊國這般,人歲六十三錢獻費,年年不斷。
待薊王將豐州諸國,分封子嗣。家國同構,郡國並行。那時,由徼外方國,升為漢室諸侯國。則需季季奉計,不可或缺。
亦無不可。
彼時,薊王或已君臨天下。諸子「畢獻方物」於父。亦是理所應當。
薊王遠征,四海方物,廣輸國中。更加干支海市,攜薊人遠行。新任豐州牧萬震所撰《南州異物志》,上中下三卷。風靡北國。版費頗豐。
薊王有意,以枝扈黎大江,並央恰布藏布江,二江合流,兩歧三通之道。中分豐州。東天竺諸國,並山南方國,及扶南等國,立為寧州。首任寧州牧,當是豐州別駕梁習。
扶南乃南州大國。並為漢土,非一日之功。寧州當初立州治於臨江城。先兼東天竺諸國,再並山南方國。而後與象林苑東西夾攻。攻滅扶南等國。豐、寧二州,再分邛州、黔州、黎州、扶州等。如此不斷向化,直至皆為漢土。
薊王天下雄心,國人焉能不知。尤其海內奇珍異寶,各式人種,隨海市往來。令薊人眼界打開,知行倍增。對世界認知,可謂一日千里。比起前漢時東方朔所撰,光怪陸離,奇聞異志《海內十洲記》。萬震所撰《南州異物志》,可謂詳盡著實,言之鑿鑿。不可同日而語。
得機關術、造船術、航海術,各式奇技加持。大航海時代,呼之欲出。更有甚者,銀炭高爐,百鍊清鋼,產能暴增。新式機關輪船,將作寺正設計清鋼龍骨。另有傳聞,畜力機關器,亦將被蒸汽機關取代。
蒸餾酒精之法,亦出薊王所授。時多用於餾百花香露,及醫用酒精。如今再行餾出,經連續精餾,可得燃料級酒精。稱「精醇」。精醇,乃為機關兵器專用。又聞,西林少年馬鈞並諸葛孔明,所造氣動袖箭,已初具神形。
一言蔽之,時代變矣。
辛西婭獵衣內甲,加固狩獵女神套裝。三百函園姬並三百雲霞衛,正陸續換裝。所謂清鋼隕琉璃,便是後世防彈玻璃。
薊王攻城掠地,亦令四方人才匯聚。薊國二十一署寺,網羅天下奇人異士。助推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此便可見,兼容並濟,包羅萬象,開明國策之利。獨尊儒術,定海神針。《二十等爵》,利國利民。《圩田制》築大國之基。
漢時儒學,上承春秋戰國,百家精要。下延儒家各派,分庭抗禮。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偃武修文,崇德報功,勤政治,養黎民,興禮樂,宣教化,錶行義,勵風俗。繼以明章,守而不失,於是東漢之風,忠信廉恥及於三代矣!」
是故,「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又說,「東漢三代以下稱盛治,莫有過焉」。
於是,蓋棺論定:「論世風,謂東漢最美,炎宋次之,而歸功於光武、明、章,藝祖(亦作『萟祖』,文德之祖。代指歷朝太祖、高祖)、真、仁。」
所以才有,世風日下。
待散朝。百官魚貫下殿,車駕出宮。
循例,相約小酌。
譬如郡國並行。幕府封國,百官各司其職,互為表裡。先前,國吏不言府事,幕臣不說國政。如今,皆為薊王家臣。家國同構,百無禁忌。治國,謀國,各有側重,一脈相承。
門下署,鸞棲館。
薊國五尹,並幕府六謀主:五尹之西管寧,五尹之東鍾繇,五尹之南陳群,五尹之北崔琰,五尹之中婁圭;賈李和優之賈詡、李儒,八分田沮之田豐,四通才達之荀攸、戲賢,東孝西直之郭嘉。
齊聚一堂。
另有南閤祭酒許攸,陪坐五尹之列。如此,六六對坐,不缺一人。
「呂布寇兗,所為何來?」五尹之中婁子伯,舉杯發問。
「除甄都上公之禍也。」賈文和,捧杯作答。
「勝負幾何?」婁子伯,小酌再問。
「負多勝少。」賈文和,淺飲對答。
「何其急也。」婁子伯,必有此問。
「歲不與也。」賈文和,早有定論。
「『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無寒歲,秦滅無燠年』。『君道得,則和氣應,休徵生;君道違,則乖氣應,咎徵發』。是故,鬼谷子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賈文和,說者無意。婁子伯,聽者有心:「春日發兵,逆天之正。雖成必敗,歲何不與?」
賈文和,託言「歲不我與」,言指天命不可違,故爭分奪秒,以應天時。於是婁子伯,亦以逆天違命,雖成必敗,反問,歲何不與。
謂智者千慮。聞二人言語交鋒。眾人皆側耳傾聽。
賈文和,一語破天機:「乃為三月上巳,泛舟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