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列宿 第201章 廣瞻博望

博望坡,位於堵陽縣西南七十五里處。北負伏牛山,西倚淯水。為伏牛山延伸於此之漫崗(綿延起伏之丘陵地)。地勢險要,扼襄漢隘道之通衢,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先為侯國。前漢時,張騫二使西域,功勛卓著。武帝元朔六年,封「博望侯」於此。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博望」由此得名。新莽時,改稱樂宜縣,今漢復稱博望。

正因博望城,扼咽喉要道。進出南陽,皆需途經此地。故被賊人所據。

時南陽大水。境內諸水倒灌。淯水漫溢,首當其衝。博望城亦受水淹。所幸勢高,未遭滅頂之災。待城內水退,倉內積糧,多半仍可食用。遂遭賊人霸佔。

賊酋周倉,本是河東鹽販。後裹挾入黃巾,輾轉河南。南陽黃巾敗後,呼嘯山林。以避官兵圍剿。卻不與潁川、汝南等地黃巾余部勾通。

傳聞,宛城陷落時,孫夏率殘部北突。欲退避伏牛山中,與官軍周旋。豈料官軍緊追不捨,於西鄂精山,雙方再戰。孫夏軍敗,黃巾亂軍死傷萬餘。餘眾四散而走。十萬南陽黃巾,土崩瓦解,不復先前之勢。

南陽之戰,黃巾軍,先後有趙弘、韓忠、孫夏三渠帥,戰死。乃至群賊無首,如鳥獸散。周倉、裴繼等南陽殘部,恨潁川黃巾波才、黃邵,汝南黃巾劉辟、龔都、黃邵、何曼、何儀等部,見死不救。故不與往來。

話說,八州黃巾,被朝廷大軍圍剿分割。各自為戰,自顧不暇。如何能馳援別部。尤其恩師坐鎮虎牢,以大河為界,鏖戰南北,數路兵發。雖有青徐黃巾張饒部,上下勾連。仍在劫難逃。

恩師為何取大河上下,為決勝之地。只因時下,華夏正處於大河文明的頂端。

少時夜課,恩師以大漢十三州地形開篇。令劉備茅塞頓開。此便是所謂「大局觀」。

大河既是天塹,又是屏障。背靠大河,上下齊攻。背水一戰,後顧無憂。更加坐擁漕運之便。黃巾無有水軍,唯望河而哭。

受恩師平定黃巾啟發。薊王大興水軍,廣造大舡。遂成縱橫之勢。

往來四瀆,通行四海。鐵壁鏵嘴,無往不利。

博望坡上,博望城。

何後車駕,裹挾商隊入城。游商往來,乃為銷贓。南陽十室九空。便有積糧,亦早食盡。唯仰賴游商,暗中轉運。謂「衣食父母」不過如此。黃巾賊焉能加害。

只需是熟人熟面。守城黃巾,自當放行。

至於隊中人馬,又豈能逐一辨認。

出博望城,下博望坡。宛城近在咫尺。

商隊需滯留一日,以銷賊贓。何後單車出城,太過顯眼。故亦隨商隊,暫住市中。

或有人問。為賊銷贓,必然謹慎。半路偶遇,萍水相逢。商隊如何會任由太后車駕亂入其中。

只因千秋三師,皆遊方術士也。

方士,便是方外之士。走街串巷,相面解夢,卜問吉凶。稍帶尋醫問葯,跌打損傷,包治百病。天涯同路,結伴而行,乃是常情。尤其黑市游商,能得方士入伙,可遠避神鬼,何樂而不為。

好比西域游商,路遇女市入伙,亦喜不自禁是一個理。終歸有所增益。

既相逢於江湖,必相忘於江湖。

故黑市游商,多用化名。商隊所佣,亦天南海北,不一而足。尤其商隊護衛,皆出巨寇死囚。多為「以武犯禁」,「罪不可赦」之豪俠。重金買通一干人等,喬裝改容,隱姓埋名,救出牢籠。從此鞍前馬後,為游商所用。

換言之。黑市游商,亦是一個嚴密的組織。如同洛陽子錢家一般無二。

甚至各有身份。以便掩人耳目。

自薊王上洛。薊國機關馬車,大行其道。往來商隊車馬,與何後車駕大同小異,混跡隊中,自不惹眼。

黑市之熱鬧,遠超何後想像。

各種珍貨,琳琅滿目。多是掘人祖墳得來。無本生意,莫過如此。

討價還價之聲,不絕於耳。

尤其兩漢五銖,馬蹄金餅,堆積成山。還有金玉滿堂。

最令何後驚奇之物,乃是一口上好棺槨。

盜墓賊言,棺內美婦,出身豪門,栩栩如生。引黑市商人,爭相競價。

何後隔窗問道:「因何爭屍?」

青牛師答曰:「稟夫人,乃為嫁殤也。」

「何為嫁殤?」何後不知。

「嫁殤者,謂嫁死人也。」青牛師答曰:「此謂生時本無昏(婚)議,男女兩殤,因嫁而合葬之。」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幼子倉舒卒,操傷惜之甚。司空掾邴原女早亡,操欲求與倉舒合葬,原辭曰:『嫁殤,非禮也。』」

足見流行。

傳聞,嫁殤,上古時已有。因空費人力、物力,故曾予禁止。《周禮》云:「禁遷葬與嫁殤者。」

後世稱冥(míng)婚。

至宋代盛行。據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再行占卜,卜得允婚後,便各做冥衣,行合婚祭,將男、女併骨合葬。

「不料女屍,亦得高價。」何後感慨。

甘始言道:「天下之大,無往不利。」

東郭延年亦道:「更有盜屍賊,專行此事。尤其貴女屍骸,存世完好者,可售千金珠玉。」

何後遂想起宮中舊聞:「桓帝馮貴人,美艷絕雙。死後卅余年,群賊發其冢,見貴人顏色如故,但肉小冷。賊遂競奸之,鬥爭相煞而死。莫非賊人本意,亦為盜屍嫁殤乎?」

三師六目相對,各自嘆息:「太后明見。」

此乃靈帝年間舊事。

何後隨口一問:「可知何人盜屍。」

「我等實不知也。」三人異口同聲。

觀三人似有難言之隱。何後忽靈光乍現:「孝仁皇。」

劉萇,靈帝劉宏生父,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解瀆亭侯劉淑之子,其妻為永樂董太皇。靈帝即位,追尊父劉萇為孝仁皇。

何後又道:「先前,討伐豫州黃巾。沙丘台上,見孝仁皇金絲玉縷屍。孝仁皇死時不過為亭侯。如何能披金絲玉衣。必是先帝登基後,暗中開棺授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