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列宿 第097章 以自為方

太學壇,後院精舍。

歷經擴建的後院,亦頗具規模。遍布館舍,曲徑通幽。與學壇圓樓,相得益彰。

學壇大儒,皆喜居此。

翌日晨。一輛王宮車駕,悄然駛入。正是薊王登門,拜見恩師。

恩師號稱酒豪。能飲一石。

昨夜雖與一眾大儒,對酒當歌,慨嘆人生幾何。席上皆醉,唯恩師獨醒。劉備知曉內情,故起早來見。

「恩師醒否?」劉備常服立於廊下。

「王上稍待。」恩師整理儀容,出舍相見。

賓主亦是師徒。促膝落座。

劉備呼恩師。盧植稱王上。稱呼雖改,情誼不變。

「此去南州,有何所獲?」盧植笑問。恍惚回到年少,獨授夜課時。

「天地廣大,山海無涯。」劉備慨嘆。

「中夏地薄,言之有物。」盧植輕輕頷首。整體偏北的華夏,卻不如日光普照的南州,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試想,大漢若能一季三熟,何愁天下萬民,饑寒交迫,聚眾而反。

比起南州豐饒,中夏確屬薄地。

「既然豐饒,因何蠻荒。」盧植又問。

「竊以為,正因豐饒,無處不可果腹,故無人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故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又豈會降大任於斯人也。」劉備言道:「正因唾手可得。便不會去製造工具,助其力所不能及。亦不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天時地利。更不必開山鑿渠,疏通九州之水。又豈會攻伐相殺後,慮及大而化一。」

「莊子曰:『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目視劉備,盧植言道:「王上至情至性,乃『至人』也。」

劉備自有領悟:「莊子所言,『天人』、『神人』、『至(真)人』,乃『聖人』之三位一體。」言下之意,唯有此三類人,能成聖人。

如何成聖?

答曰: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

孫子亦曰:法無定法,式無定式。因時利導,兆於變化。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盧植口誦,亦出《莊子·天下》篇。

「王上欲成聖乎?」

「不欲。」劉備斷然搖頭。

「『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莊子所言『天』、『神』、『至』三人,不成聖人亦可為君子。」換言之,君子乃聖人退而求其次。

盧植又問:「王上欲為君子乎?」

「不欲。」劉備亦搖頭。少時學劍。長姐言,販夫走卒,皆有劍心。便問劉備欲習君子劍否。彼時,劉備便斷然搖頭。

「不為聖(人),不為君(子)。」恩師笑問:「王上此生,何所求?」

「大而化一,無愧吾心。」劉備答曰。

「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盧植言道:「王上言,『大而化一,無愧吾心』。便是『以自為方』。乃『內聖外王』之道也。」

恩師言下之意。內聖外王之道,便是以自為方。然以自為方的前提,是三位一體。需是『天人』、『神人』、『至人』,中之一。

劉備至純至備,至情至性。正是「(三)人中之一」。

「本有一席話,說於王上當面。如今,不說也罷。」盧植乃當世大儒。素有遠見之明。少時便言劉備「可比光武」。時至今日,又何必多言。

劉備亦未強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便是『道』。

故薊王言「大而化一」。

薊王知行合一,故稱『內聖外王之道』。簡稱『王道』。

與薊王促膝長談,盧植夙願終了。待薊王將薊國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天下大同,大而化一。王道自成。

如何行事?

以自為方。

自薊王大夢初醒,煉成真我。方才悟道。

先賢早有所言。聖人、君子,非『天』、『神』、『至』,三人不可為。果然言之鑿鑿。

之於劉備而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真名等同於真我。劉備少時名平。後與一縷殘魂相容,驟然開竅。於宗祠大考時,一鳴驚人。孩童多手指蘸水,一豎豎,書於案上。而後取三豎一組,默記在心。劉備卻早已心算得出。又何須動手?

正因見其無動於衷。故族長出言相問。

這才引出麒麟天降,星移斗轉。令原有歷史偏轉。

真名雖得,卻來路不正。後經劉平之亂(歷經二十餘載,三百萬字),終得圓滿。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君前臣名,贊拜不名。

足見「聲名」之重要。

逆天改命,又豈是容易二字。

少帝年幼。恐為奸人所惑。待覲見太妃,恩師便早早返京。何車騎雖頗多不舍,卻也無可奈何。

難得與董驃騎,薊國相遇。

二人亦敵亦友。頗多相契。

董驃騎日夜思念京師,卻不敢輕動。畢竟性命要緊。尤其《起居遺詔》為太后所得。立帝無望。更加二宮太皇,縱情山水,久已不問政事。董驃騎醉生夢死,亦是無可奈何。

習慣了前呼後擁,大權在握。如何能戒斷權利成癮。

臨別時,何車騎笑言,何不同返。

董驃騎眼中精光一現。

白檀城,聯軍大營。

大帳內,人頭攢動。

城外大軍,編製齊整。

漠北都護府,將兵長史竇賓高居帥位。將兵從事田疇,並門下西曹掾徐庶,分列左右首席。

各族悍將,齊聚帳下。

「各部依令行事,行圍追剿逐,不可濫殺。後續如鱗逆進,謹防漏網之魚。」竇賓年紀雖輕,卻不怒自威。長於漠北苦寒之地。又曾隨父入京,欲護時竇太后北上。少年老成,身具東胡血脈。與帳中悍將,同宗同源,天生近親。薊王命其統帥各部,正當大用。

「喏!」眾將齊聲應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