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關東 第052章 母子相見

經過多次改造的南港,已遠非劉備記憶中的模樣。

沿丁字形長堤,排成兩條縱列的堅木塔吊,塔身和吊臂不惜工本,用大量的鋼結構進行加固。鋼結構表面還進行了搪瓷防腐。用來弔取貨箱的粗麻繩也被更加堅固的鋼絲繩替代。

更有甚者。木質塔座包裹了一圈厚重的灰口鑄鐵基座。

這些強化和改造,顯然都是為吊起更重的貨物。

所以流水已無法驅動吊臂。而在塔基圍攏的中圈,搭建有一座類似磨棚的建築。棚內有六匹重型騾馬,合力驅動轉輪。通過荊棘輪為定滑輪上勁。從而轉動吊臂將鑄鐵權重(秤砣)提起。塔吊上的機工只需搬動手柄,令定滑輪反轉,權重徐徐落下,再將貨物提起。如此反覆,便可吊運貨物。原理和雲霄天梯如出一轍。

一條條直通邸舍的鋼軌上,軌道貨車排成長隊,往來泊位與邸舍之間,轉運貨物。劉備卻未看見一匹騾馬。而與後世礦車形狀類似的貨運小車,比舫車縮小太多,車廂內只能運貨,如何能加裝轉輪驅動。

沒有騾馬動力何來?

奧秘在軌道之間。

一條鋼絲繩拖拽的精鋼尾鉤。勾住貨車,貨車與貨車之間,亦有鉤鎖相連。只需在軌道兩頭各設一座由轉輪驅動的絞索盤。以騾馬絞索,往來拖拽貨車行進。

整個機關構造,帶來的最大改變。乃是將整個運輸、裝卸流程,系統化。減少了人為原因造成的延遲和失誤。大大提高了整條鐵軌的利用率。

關鍵是鋼鐵與木料的相結合。使得整個南港,充滿了高等機關城的即視感。

機關器與機器的最大區別,便在此處。

甲板上高舉千里鏡,環視整座港口。劉備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聯翩。上古先秦的機關術,若能在我華夏大地一直傳承下去。兩千年後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實在是無法想像。

邸舍便是貨棧。

「使商人停物於中,直稅其所舍之處價,不稅其在市所賣之物。」意思是說,只收倉儲費,不收商業稅。

底層是貨倉。設有類似後世龍門吊的橋吊。二層客舍,三層精舍。水洗水暖水淋等諸多設施,一應俱全。往來客商,無需入城。便可在南港就近安居。

如此既便於管理,提高效率。亦能防範各種天災人禍,有心無意的安全隱患。

南港除了貨運碼頭,客運碼頭,還有規模龐大的明輪船塢、水軍大營、南港城倉。

南港城倉雖建在南港,卻並非南港令李永所轄。乃歸原都亢城倉令大兄劉文管轄。

大司農下設太倉令,管理天下糧倉。諸侯國亦設此官,前綴國號,稱「某太倉」。劉備國號為薊。於是便稱為「薊太倉」。主管官吏又稱「薊太倉令」。秩千石。

首任薊太倉令,自然非大兄劉文莫屬。

散佈於薊國各處的城倉,雖造型大同小異。「上有氣樓,謂之敖房;前有檐楹,謂之明廈;倉為總名,蓋其制如此。」

但從功能上說,卻也有不同的分屬。

有建在臨鄉城內,收納國中租谷,為王室百官就食的薊太倉。

有建在都亢城中,主收納田賦的薊國官倉。

有建在樓桑學壇,專為學子、恩師就食的長滿倉。

有建在各港口的常平倉。其作用是調節糧價,儲糧備荒。糧價低時,適當高價收購。糧價高時,適當降價出售。

一言蔽之:「豐年則糴,歲儉則糶。」

此舉既避免「穀賤傷農」,又可防「谷貴傷民」。

亦有建在樓桑義舍旁的義倉。

義倉之糧,用於救助舍中流民。倉內儲糧,多由薊國官吏豪商無償捐贈。

起因乃是華大夫。華大夫妙手回春,救死扶傷,活人無數。被治癒的病患感激不盡,除去足量診金,亦紛紛送來額外謝禮。一時間,各種禮品堆積如山。

華大夫這便上報右相耿雍。

國相微微一笑:「何不換成米糧,以供義舍流民?」

華大夫茅塞頓開。凡大病痊癒,死裡逃生。送不多過一石之糧,遂成慣例。

還有建在南關城內的南關城倉與散布薊國各處軍砦兵營內的燧倉,共同組成的軍用糧倉。

以上種種,窺一斑而知全豹。單單一個倉儲體系,便可知薊國的強大。

客運碼頭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長堤還鋪設了一條猩紅的地毯。

身著蜀錦官服,列在迎接人群之前的,正是兩位國相,與居中站立的王傅黃忠。

少年時,黃忠舉家前來,定居樓桑。劉備數次遠行,皆靠黃忠守護。

樓桑數次遭襲,黃忠出力甚偉。劉備出門在外,樓桑亦靠他鎮守。

如今並六縣為國,厲兵秣馬。訓練士卒,日日不綴。薊國兵強馬壯,令行禁止。皆是以王傅黃忠為首的一眾守將的功勞。

文臣之功,自不用說。

劉備一身王服,攜儀仗走下甲板。

迎接人群紛紛跪地行禮。口呼:拜見王上。

劉備上前先將黃忠扶起,口出:義父一切安好否?

黃忠抱拳笑答:身強體健,正堪一用。

劉備又將兩位國相依次扶起:二位國相別來無恙乎?

二位國相齊聲答道:臣等一切皆好,有勞王上挂念。

「諸君快快請起。」劉備這便言道。

「謝王上。」百官稱謝起身。

除去南港屬吏,和族中兄弟,趕來迎接的多是六百石以上的高官。

放眼望去,人才濟濟。薊國能有今日之氣象,劉備焉能不喜。

「母親何在?」

「王太妃、王妃,正在宮中翹首以盼。」王傅黃忠答道。

「擺駕回宮。」劉備歸心似箭。

南港到臨鄉城的細長軌路,亦擴建成熱鬧的街衢。兩次重樓林立,鱗次櫛比。規劃與樓桑相仿。沿軌路,排建高樓院落,遷入數千戶齊民。

南港居民亦破萬戶。轄民十萬人。美宅居於水北,良田多在南岸。車輪舟往來縱橫水道。方便又迅捷。無論船速、轉向還是載重,腳踏驅動的車輪屜舟,遠勝撐篙而行的扁舟。

五十里水路,片刻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需就近搭建草廬,居住在田埂之上。

豐收時節,河道溝渠皆有兵船往來巡邏,謹防宵小。

正如眼前這般。

劉備攜七如夫人,換乘王宮車駕,駛向臨鄉城。

皆知薊王歸來。民眾沐浴焚香,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隔著白琉璃車窗,劉備頻向人群揮手致意。

民眾紛紛下拜。齊呼:恭迎大王歸國。

山呼海嘯,聲如雷鳴。

別說初來薊國的麴氏兄弟等人,便是一路隨行的薊國官吏,亦無不動容。

王上受國民如此愛戴。我等亦始料不及也。

入王城。國令士異領宮中女官出迎王駕。

引劉備入宮,登臨正殿。母子終得相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