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

2015年6月17日。

超重型運載火箭——長13的首發測試失敗了,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27秒左右在空中解體爆炸。

這款幾經修改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加滿燃料後的全重為2686噸,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為172噸,載荷比逼近6.5%。

黃修遠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了文昌航天城的總裝配工廠,負責長13項目的總工程師王院士,以及一眾研究員、工程師、設計師,都在忙碌著。

看完初步的事故調查報告,黃修遠大致明白了事故的可能原因。

一旁的王院士苦惱地說道:「並聯發動機的弊端果然非常難搞。」

「意料之中。」黃修遠並沒有感到意外。

因為從長13的設計思路上,黃修遠就知道這個項目肯定不會太順利,長13運載火箭為了獲得足夠的動力,並聯了6台大型火箭發動機,而且採用了固體燃料——N20/6。

並聯發動機的缺點,就是容易相互干擾,非常考驗各個發動機之間的協調控制,一旦其中哪台發動機出問題,很容易造成整體失控。

這一次試發射,就是因為其中一台發動機輸出動力大了0.61%左右,破壞了原定的飛行軌跡。

而且長13還有其他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此次發射的失敗。

王院士無奈地說道:「估計要排除一遍問題,下一發可能要到九月份才可以試射。」

「沒關係,失敗也是一種經驗,總好過實際運行出問題。」

對此王院士也是一臉苦惱:「就是時間太緊了,要是可以延長一兩年,我們肯定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問題。」

航天系統並不知道可控核聚變的事情,對如此急促上馬大批航天項目,感到興奮的同時,也深感其中的壓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可控核聚變技術太敏感了,會導致那脆弱的戰略平衡徹底解體。

加上可能提前出現的小冰河氣候,極有可能會加劇大中華區和其他地區的差距,這些情況綜合起來,會加大一部分勢力鋌而走險的可能。

因此全力推進航天事業,建立月球城市,成為眼前的當務之急。

長13運載火箭的首發測試失敗,雖然給航天科工朦上一次陰影,但是黃修遠並沒有太過於擔心,畢竟長13運載火箭最大有效載荷,僅僅只有近地軌道172噸、同步軌道105噸、月球軌道70噸。

而採用金翅大鵬號代替芯一級的長11運載火箭,目前可以實現近地軌道243噸、同步軌道171噸、月球軌道92噸。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載荷,利用金翅大鵬號發射非常成熟的長11運載火箭,也是當前進入外太空的主要手段。

至於有了金翅大鵬號後,為什麼繼續研髮長13,主要是為了配合另一個項目。

現在長13的綜合性能,顯然比不上金翅大鵬號+長11,但這個項目必須繼續研發下去。

因為長13除了大氣層內發射之外,還計畫在外太空分級組裝,即在空間站上組裝後,作為來回月球的超重型飛船使用。

按照航天科工和雄鷹航天的規劃,長13會分解成為5個部分,通過金翅大鵬號發射到天宮空間站上,然後將5個模塊組裝起來。

近地軌道組裝型的長13,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將提升到1880噸,月球軌道有效載荷則可以達到940噸。

如果是作為來往於近地軌道和月球軌道的交通工具,將改變當前月球飛船返回載荷過小的問題。

目前月球飛船要返回藍星,燃料必須精打細算,返回近地軌道的最大載荷,減去飛船本身的各個系統,可以額外帶回近地軌道的重量,大概只有1.5~3.2噸左右。

這還是無人運輸飛船,如果是有人的飛船,這額外載荷大概只有0.6~1.7噸左右。

如果飛船人員超過5人,有效載荷將進一步下降。

顯然這不符合航天發展的戰略需求,必須讓月球飛船,可以承載更大的載荷,返回藍星近地軌道。

長13就肩負著這個重要任務。

別看這款運載火箭在大氣層內,綜合性能平平無奇,如果改用近地軌道組裝,那它可以1艘飛船頂10艘長11月球飛船。

這種在近地軌道空間站上組裝的飛船,是實現快速建設月球基地、月球城市的重要手段。

黃修遠也知道項目時間太緊了,可是他也沒有辦法。

現在諾亞會也非常瘋狂,今年以來,對方硬生生髮射5枚新土星五號,其中爆炸了2枚,成功了3枚,初步在月球建立了一個24噸左右的小型無人基地,以及5顆月球衛星。

另外還有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波音、藍色起源等公司,也在NASA龐大資金的刺|激下,重新開始重建新空間站——諾亞方舟號空間站。

至於西洲聯盟和露西亞,則拿著國際空間站縫縫補補,至於月球方面,他們幾年只發射一顆探測衛星。

這種全面的太空競賽,看得一眾小勢力目瞪口呆,別說奮起直追了,他們甚至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而藍星的國際格局,也在這種大浪淘沙的衝擊下,逐步形成三大陣營,即中華、美洲聯合體(諾亞會)、新西洲聯盟(西洲聯盟+露西亞)。

至於其他的小蝦米,不是三大勢力的傀儡,就是緩衝區,或者是博弈區。

全球的熱點區域,從亞太地區轉移到了環錫蘭洋地區,特別是錫蘭洋西北地區的波斯灣、紅海,更是亂成一鍋粥。

三大勢力在該地區犬牙交錯,陸續爆發了好幾次代理人戰爭。

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地面上的明爭暗鬥也沒有絲毫停歇,甚至為了搶奪資源,讓一些行為,變得更加明火執仗起來。

大中華還好一些,畢竟有各種新材料、高效的元素提煉技術,本身對外部資源的需求量不大。

下場搶奪資源的手段,也相對溫和隱蔽,更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遏制諾亞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而諾亞會的手段則兇殘很多,直接撕破一直以來的虛偽面目,瘋狂掠奪各種稀有資源。

很多地方的資源,都被諾亞會採用毀滅性的方式開採。

特別是環大西洋沿海地區,諾亞會將5支航母艦隊都布置在大西洋。

這些掠奪來的資源,被他們投入航天和軍工領域,在巨大壓力下,諾亞會的實力也在瘋狂膨脹著。

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一種瘋狂和壓抑中,第一次冷戰時代的那種社會氣氛,又一次出現。

而很多聰明人,已經看出這一次冷戰的決定性因素,就在太空上。

如果哪個勢力在太空領域上,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那隻能成為失敗者,而且這一次競爭,比以前更加殘酷,甚至決定了文明的未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