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立國(大結局)

江面上,到處都是高大的風帆戰艦,這源於李逵的固執,其實李逵手下的頂級造船師孟康就發現,採用大宋的造船技術,將其發揮到極致,打造出的戰艦更加容易超控,命名為寶船。唯一的缺點就是速度比風帆戰艦要慢上一些。

而水師使用下來之後,一直認為寶船更好用。李逵終於不得不認錯,他發現並非是西方的東西一定更好用,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而是西方在近代一直是勝利者。

從大航海時代,到殖民時代,然後到工業時代,西方一直在勝利。

這導致全世界的人都認為,西方近代發展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道路和方向。

其實,甭管風帆戰艦也好,寶船也罷,在動力輪船出現之後,就能淪為淘汰的交通工具。

可惜,李逵根本就來不及研究蒸汽機這種動力裝置。

更不要說內燃機之類的。

好在,甭管他的艦隊是否有缺陷,但在這個時代,這樣的戰艦,已經可以稱霸整個大洋,一個小小的高麗,根本就不在話下。宋人不斷的上岸,甚至連試探的手段都不用,顯然是並不將對方看在眼裡。

李逵在戰艦上,下達命令:「派人令高麗人投降。」

城內的高麗人根本就不假思索:

「拒絕,告訴宋人,我們絕不投降。」

「將宋人趕出去!」

第一次勸降失敗,李逵並沒有生意,而是命令柳承志派遣第二批勸降者,僅僅是語氣重了一些:「告訴城內的高麗人,臣服,或者滅亡!」

這一次,城內的高麗人信心暴漲,他們大概覺得宋人是拿他們沒辦法了,想用詐騙的方法來獲得他們的效忠。這種便宜,高麗人自己就佔了,怎麼會讓宋人得如此大好處?

勸降的士兵在城頭上被斬殺,宣誓著城內高麗人的決心。

尤其是城內守軍統帥李定韜自信的對他擁立的新王道:「大王,宋人不過如此!」

對於高麗掌權者來說,投降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投降,還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地方上的世家。誰知道投降了宋人,他們的富貴榮華,還能保證嗎?

面對高麗人近乎挑釁的行為,李逵也不生氣,開始進一步的逼迫。可讓他奇怪的是,高麗人似乎只知道龜縮在城內,並沒有出城作戰的打算。這種反常的行為,讓李逵給予高麗人足夠的重視。

他哪裡知道,城內高麗人,除了極小部分的士兵是高麗常備軍之外,其他士兵都是臨時招募的農夫和城內的平民,根本就沒有作戰的經驗。聚集起來,如同是被驅趕到一起的鴨子,嘰嘰喳喳的鬧個不停。

短暫的試探之後,李逵終於相信高麗人不敢出城的事實。

他下令能上岸作戰的都準備登陸作戰。他是講道理的人,兩次勸降之後,他覺得仁至義盡,接下來多死一些高麗人,絕對不是他的殘暴,而是高麗人不開眼,自己找死。

「下船,列隊。」

「檢查火藥是否潮濕。」

隨著登陸上岸的士兵越來越多,一場大戰將被拉開帷幕。

和大宋一樣,高麗也早就進入了農耕時代,這個時代最大的特色就是,軍隊也好,國家也罷,都是陷入一種防禦的態勢之中。不如草原民族來的有攻擊性,戰爭拼的是硬實力。

綜合起來就是城池,軍備,還有物資。

而這三個方面,在高麗南京方面都不佔優。

說高麗南京或許會很奇怪,這到底是哪裡?

後世,這地方叫漢城,後來改名叫首爾。還有如今的高麗東京城,後世叫釜山。

叫什麼名字,其實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座城池雖說屬於高麗的四大都城之一,可實際上,駐軍,防禦,都不怎麼樣。高麗一直的防禦重心一直是在其領土的北方,而不是隸屬於南方的高麗南京城。

說起來也奇怪,這個時代的東方各國,都喜歡玩多都城的把戲。比如說大宋的四大都城:東京(開封)、西京河南府(洛陽)、北京大名府(邯鄲)、南京應天府(商丘)。除了最後一個都城之外,其他幾個都是歷史名城,都曾經有過都城的歷史。

其實商丘也不差,可相比其他幾座城池來比,規模上差了很多。但勝在底蘊深厚,尤其關鍵的是這裡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老家。

是龍興之地。

地位相當於明朝的鳳陽府。要不是朱元璋的故鄉是鳳陽府,大明也不會將鳳陽府作為陪都,甚至一度修建了大明規模最大的城牆,雖說最後爛尾了,但真要修起來,肯定比燕京和南京都要雄偉。

相對於大宋的四個都城,遼國有五個都城。但並非像大宋那樣,因為人口太多,不得不提高几個城池的地位。遼國是因為疆域太大,不得不設立五個都城。

而在高麗,本來就不大的國家,人口也不多,就分成四個國都,就變得可笑起來。

大宋的幾個都城,哪怕是遼國的幾個都城,李逵即便是掌握了火器,擁有了大炮,可是面對動不動就超過五丈的城牆,城牆的地基甚至達到了三丈以上,這樣的城牆,別說李逵手裡的黑火藥大炮,哪怕是後世的重炮,也打不塌這些土城牆。

這根本就不是武器優勢能夠反轉的。

即便是面對遼國的幾個城池,涿州、燕州就不說了,哪怕是易州和同州,這樣的城池,這些城池的城牆也能無視大炮的威脅。唯一能夠欺負一下就是城門。

可高麗的南京?

算了,這城池比縣城都要愛笑,而且還很古怪的是,高麗人一個個五大三粗的矮壯,可就是喜歡那種秀氣的感覺。

導致城牆有種偷工減料的樣子。

以至於連李逵都有種攻打這樣的城池,像是攻打縣城的錯覺。除了城池的規模確實不小之外,城池的城牆,城樓,女牆,防禦的溝壑都數量不足,甚至都沒有。

不斷的有士卒拉著沉重的裝備上岸,同時數量不多的戰馬也被驅趕上岸。

從打造營地,宋軍組建戰陣,都沒有見到襲擾。

就連跟著李逵南征北戰,見多識廣的公孫勝都納悶,嘀咕道:「這高麗人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我軍立陣,連一點襲擾的想法都沒有?」

吳用跟隨李逵的時間很短,有點不解道:「本不該如此嗎?」

打開京太順利了,順利到吳用也一度以為打仗就是這麼容易。可公孫勝卻笑道:「不然,大軍壓境,尤其是靠近城牆,這是雙方爭奪最為激烈的時候。一旦守軍退守城內,就是能是挨打的局面了。這才是交戰雙方傷亡最大的時候。」

「可是賢弟且看,高麗人躲在城牆上,眼睜睜的看著我軍一點點推進。除非他們不懂兵法,要麼就是對方手中只有烏合之眾,一旦出城,就有奔潰的危險。」說到這裡,公孫勝傲然道:「此戰我軍三日就能定乾坤。」

「大帥有令,全軍準備。」

「火炮進入瞄準!」

一條條命令下達,由不得公孫勝和吳用去胡思亂想。

而打頭陣的那幾門火炮是十二斤的火炮,就是炮彈重量十二斤。這樣的火炮不算是李逵手下最重的火炮,更重的火炮,戰艦上也有。

可即便是十二斤的火炮,重量也要快達到一千斤。雖說可以拆卸開來之後運輸,等運送到戰場組裝。可主炮管的重量是火炮的大頭,根本就不可能拆卸開來。更重的火炮想要從戰船上運下來,就需要碼頭和合適的裝置。

已經不是普通人力可以做到的了。

「推送至射程之內!」

「開炮!」

站在城頭上的高麗士兵,之前還一副看戲的模樣。覺得外敵來了,也不過是如此,他們可是站在城頭之上,宋人想要進攻,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高麗南京城還是有些精銳的,當然說精銳也不妥當,算是高麗的常備軍。

高麗最重要的防禦在北方,需要防禦遼人,女真的入侵,其次就是京城開京的防禦,也需要重兵把守。而南方,相對於北方複雜的地形,以平原為主的高麗南方不需要大軍駐紮,加上再往南就是大海,只要海島上的倭人不進攻,高麗南方根本就不需要軍隊防禦。

這也導致高麗軍備的部署是北重南輕,只是在南方兩京之間有一萬多常備軍。

平攤的話,高麗南方的兩個京城,南京和東京的常備軍,每個城池大概就五多千人馬。加上能打的私軍,一萬人應該是有的。

按照對付劫匪的經驗,高麗士兵都已經站在了城頭。成捆,成捆的箭矢被搬運到城頭。還準備了滾石檑木之類的防禦物資。加上煮沸的開水之類的,倒是有模有樣。如果是在火器出現之前的戰爭之中,這樣的城池不好打。攻城一直是最為不利的戰爭環境。

在高麗人看來,或者在他們將軍們認為,這是一場惡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肯定是城牆。

可大炮開炮之後,炮彈如同鎚子砸碎核桃般將厚重的城門砸出了一個口子。第二聲炮響之後,緊接著是第三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