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太隨便了吧?

按照行軍速度推算,李逵率領的軍隊,只不過剛剛抵達蘭州城下,就拿下了城池,這不合理。

再推算,因為兵力少,而且遠道而來,李逵要是個懂得兵法的人,自然不會靠近城牆太近。如今李逵已經快成大宋軍神了,沒道理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繼續推算,如果需要恢複士兵體力,斥候偵查,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會更多,兩天總該需要吧?那麼高俅帶兵抵達之前,李逵不太可能有任何動作。

可恰恰是不可能,卻變成了可能。

事出反常,必有妖。童貫不信邪了。

大宋宦官界第一兵法大家童貫說什麼也不相信蘭州城是被打下來的,他趴在糧車上,伸長了脖子,瞪著眼珠子使勁打量張川,宛如就像是被踩住了後背的土鱉。

張川雖說不太待見宦官,這源於他爹的關係。張輿是種諤的部下,以前就和宦官李憲鬧地很僵,甚至還有怨言,認為是李憲才害死了大宋那麼多的西軍。可畢竟李憲是皇帝的使臣,監軍,張川在面對童貫詢問的時候也得做出表面功夫。

他拱手來到了童貫面前,躬身道:「蕃將不懂兵法,被李大人略施小計就俯首就擒,此戰我飛廉軍大勝。」

大勝毫無質疑。

蘭州城都拿下來了,即便是蕃將棄城,飛廉軍趕到之後,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城池,也算是飛廉軍的功勞。就收復失地的功勞,也不是尋常斬首能相提並論的功績。

童貫心裡堵地慌,他認定張川騙他了,因為他是宦官,就不懂兵法?

當然,他也不相信李逵能憑藉三千人就戰勝一萬多騎兵。他覺得自己肯定錯過了什麼,很可能是一場巨大的運氣。至於說蕃將不懂兵法,這話也說得過去,反正這三千飛廉騎兵上下都被李逵買通了。文官不需要戰功,李逵更不需要。

收復失地這樣的戰功,對李逵有用之外,其他的斬首功勞,對他不僅無用,而且有害。

總不能李逵給自己上奏戰表的時候,說自己斬殺多少人吧?

一個聰明的文官,是不會將這些攻來和自己聯繫起來的。當年王韶收復河湟之地之後,入京,執掌樞密院。但是很快就發現,文官不把他當自己人,武將把他當成搶功勞的異類,誰也不待見他,加上御史台中有人不滿,沒多久就倒台了,灰溜溜從樞密使的位子上被擼到了知州。

這肯定不是王韶文官做武將,帶著西軍在戰場上廝殺的原因。

當初,王韶可是經常上陣殺敵,有過身中七箭,還逆轉的場面。

要不是大宋的鎧甲實在防護力不錯,讓他只不過是受了小傷,王韶早就戰死沙場了。

王韶太惹眼了,加上他做過御史,鋒芒畢露,給自己裝飾的太華麗。

但李逵不一樣,他基本上從來不寫軍報之類的奏章,反正以前有郝隨的秘折,後來還有種建中,自然不用他幫忙。

而且,他從來不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奏章上。

最多寫上三個字『臣李逵』,這是表明這份奏章是李逵上書的,這就足夠了。

以至於朝堂上不少大佬都以為李逵在戰場上是搖扇子的書生,根本就不知道這貨拿著大砍刀四處給人放血。

童貫也覺得李逵多半是個智將,儒將。畢竟,他也沒有上過戰場看到李逵大殺四方的樣子。

認定了李逵走狗屎運的童貫冷哼道:「蕃將自然不懂兵法,算了,你給我說說,如何拿下的蘭州城,咱家到時候也好寫秘折。你只要告訴我斬首多少,首級在哪兒,咱家待人去驗明。至於俘虜,就不用說了。」

這是正經事,童貫不敢耽誤。

畢竟皇帝派他來西北,首先不是來搶奪軍權的,而是充當皇帝在西軍之中的耳目。將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都原原本本的通過秘折送到宮中。

「這個……」張川猶豫了一下,對童貫躬身道:「啟稟公公,斬首七八千吧?」

「什麼,七八……」童貫之前還氣定神閑的打定主意,一定要給皇帝的秘折上好好編排李逵,這廝竟然連他都打。有道是打狗還看主人,他童貫雖說是個殘缺,卑賤之人。但說什麼,也是皇帝的奴才,哪裡好隨隨便便的就白挨這頓打?

打他還不說,還要騙他,太過分了!

童貫忍不了。

可聽了張川的話,頓時驚地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驚叫道:「七八……千。」

說完,嫉妒的接連吞了好幾口唾沫,要是自己有如此功勞,豈不是……要連升十級?宦官升遷很容易,得到皇帝的恩寵,繼續得到皇帝的恩寵,皇恩浩蕩……然後就可平步青雲。大宋因為受到皇帝恩寵而陞官節度使的宦官也有不少。

「咳咳咳!」童貫之前擔心李逵會不會殺良冒功?這在軍中是大忌,可這種事也免不了。最容易得到的軍功,會讓任何一個武將都喪失了對戰功的渴望,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魔鬼。

「算了,張川你還是說說俘虜的事吧?」

「俘虜有三千多,不到肆仟的樣子。當時蕃兵被擊潰之後,大人讓人追擊了一陣,加上戰場上投降的,來不及逃走被堵在城裡的,就這麼多人。」

「來咱家邊上說話。」童貫一直歪著腦袋和張川對話感覺有些吃力,於是伸手招呼童貫道:「你把騎兵如何抵達蘭州城,如何進攻,蕃軍如何大敗,這些過程都好好給咱家說說。」

「是,公公!」

童貫畢竟是皇帝派來的監軍,李逵能看不起童貫,欺負童貫。但是張川真沒有這膽子,只好步行跟著糧車,從騎兵如何行軍開始說起來:「我軍急行兩日,於第三日抵達蘭州城下十箭之地。當時蕃兵將領以為我軍疲憊,出城進攻我軍。」

童貫頷首道:「兵法有雲,以逸待勞,就是這個道理。」

張川也不在意,打仗就是這樣,誰贏了,誰說話響亮。他繼續道:「我軍退城之後,蕃兵緊追不捨。我軍就將計就計,牽蕃兵在野外尋找機會。蕃將見機,以為有機可乘,緊追不捨。卻故意和我軍拉開距離。」

童貫點頭贊同道:「此乃老成持重之法。」

張川微微蹙眉,覺得有點怪異:「隨後大戰一觸即發,我軍開始衝鋒,蕃兵準備不足,被我軍從中擊潰,蕃將當時選擇退兵。」

「一擊不中,選擇退兵,此乃良將之能。戰場上先言不敗,再言勝,此乃張馳之道。」

……

張川聽童貫的評論,心裡就更不舒服了。

這種心情上的不悅,很快就引起了童貫的警覺。他是從宮裡出來的宦官,對於任何周遭的感知都要比尋常人強大的多。要不然,惹怒了不能惹的人,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童貫開口問:「張將軍,是否不舒服?」

可童貫也納悶了,蕃將哪裡是不懂兵法的樣子?反倒是李逵才是那個不懂兵法的人啊!

「童公公,為何你一直在誇蕃將之能,他要是有本事,豈不是我大宋飛廉軍就要損失慘重?」張川接著闡明道理:「可我飛廉軍斬殺無數,最後才是勝者。」

「張將軍勿怪,童某身子不便,這才會錯意了。」童貫只能用身體受傷來搪塞。

童貫這才警覺,好像自己誇錯了對象。這等錯誤,童貫以前是肯定不會犯的,要不是李逵給他帶來的壓實和震驚實在讓他匪夷所思,也不至於如此顛倒。

可問題是,童貫也是懂兵法的人啊!

以逸待勞,錯了嗎?

張弛有度,錯了嗎?

老成持重,錯了嗎?

為什麼都做對了,卻在戰場上一敗塗地?童貫糊塗了,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難道戰術僅僅是勇氣足夠就行了?

事實上,童貫雖然心神不寧,但一直以為自己是在誇飛廉軍,沒想到鬧出了這個烏龍。可讓細細想來,蕃將彷彿才是那個懂兵法的人,李逵這樣的作死能手,不把自己害死,已經是老天開恩了。

童貫越想越亂,可是他不能不問。

等到入城之後,他就得繼續和李逵掰扯。

文官帶兵,他們有上奏的權力。監軍同樣也有上奏的權力。

前者上奏通過通進司,由通進司主官給事中上報給門下省,抄送中書省都事堂,再上報皇帝。而宦官監軍直接越過這些官衙,給內省上書,直接會送到皇帝面前。

要是李逵和童貫的奏摺南轅北轍,即便皇帝不說,也會不高興。

因為兩份截然不同的奏章說明前線將帥不和,拿大宋的社稷開玩笑。

這是一個雙方需要坐下來好好談判的利益分配過程,童貫寸功未立,這時候,他比誰都著急。

尤其是,在李逵明面上就給他穿小鞋的情況下,更是擔心李逵到時候水火不進,不但不給功勞,還要在他身上踩幾腳才開心。

他不得不防!

至於另外的,童貫也腦袋發昏,似乎蕃將做的要比李逵好得多,可為什麼這廝就如此不耐打。不說別的,就是堅持到自己到戰場,也好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