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引薦

武舉開考,文試主要是孔孟之義,就是讓未來的武將們知道,打仗好不好沒關係,主要立場要正確。

兵法看似很重要,但這玩意不在成績之中,因為主考官們對兵法的理解都不怎麼樣,他們更願意將《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法,作為政治手段,而不是用於戰場。誰讓主考武舉的是樞密院和兵部。兩個衙門,都沒有一個武將。

另外一個主考部門殿前司,還很沒有存在感。

誰讓武將再厲害,只能當副將的規矩,在大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唯一幾個破規矩的武將,結局都很不好。

比如說:狄青。

樞密院來檢查的官員,也不會是什麼簽樞密院這樣的高官,而是品級比較低的小官。但因為出自厲害衙門,對外脾氣大慣了,根本就不在乎李雲說的:他和皇帝打過麻將。

李雲這麼說,難不成還能拉來皇帝做證人不成?

這讓解氏兄弟非常緊張,他們在身後偷偷拉著李雲,低聲道:「李雲,我等是來參加武舉的,不是來鬧事的。」

邊上的兵部官員根本就沒開口的打算。在大宋,可能兵部的存在感在六曹部之中是最低點的了。禮部還能主持省試的考試,也有祭祀的籌備工作,很重要;吏部就不說了,官員考核,出京的官員都要巴結;戶部自從將三司使的職權收走大部分之後,儼然有成了六部之首,有了和吏部抗衡的資本;刑部、工部至少也管著一大灘子事,唯獨兵部。

訓練軍隊有殿前步帥和騎帥掌控,派遣主將副將,由樞密院主管。發動戰爭,指定戰略計畫,兵部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就連製作軍械,大部分還被工部和鹽鐵司分去了不少。

兵部的官員就完全當自己是個陪太子讀書的累贅。好處輪不上,背鍋千萬不要被砸中。

李雲見對方油鹽不進,氣惱道:「信不信我轉身回去上太學,和你家小衙內當同窗?」

做同窗是假,但禍害人肯定是真的。

對方傻眼了,你可是蘇門子弟,要點臉行不行?

對方不會懷疑,李雲的動機。看他那個族兄李逵就知道老李家都是些什麼人。

反而篤定的認為,李雲肯定會將自己寶貝兒子在太學裡欺負的死死的。

至於李雲能不能上太學,太能了。就李逵這不著四六的性格,把他作為文官的福利之一,送族弟進太學難嗎?

真不難。

至於浪費一個名額,李逵的兒子都還沒影子的事,他能在乎?

堂堂樞密院計議官,好吧,這官真不大,要是李逵在場,能欺負到他死死的,還不敢吭氣。至於為什麼要刁難李雲,主要是大佬樞密使李清臣很不待見蘇門,欺負李雲能在大佬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此時,對方也想明白了,李氏光棍的性格,真不是能隨便欺的受氣包。

對方也會反擊,甚至能打到他的痛處。

他現在倒是希望李雲能夠通過武舉,甚至奪得武狀元的身份,原因嘛?很簡單,只要李雲成了武官,還不是被樞密院隨便揉搓?

「李雲,本官預祝你旗開得勝。」

看著對方面笑心不笑,熱情中帶著冷淡,甚至威脅之意,李雲冷哼道:「走著瞧!」

他不在乎得罪一個樞密院的小官,得罪誰,能比得罪李逵更糟心和絕望?他連李逵都得罪過,有這碗酒墊底,他根本就不懼官場的這些小動作。

反倒是解氏兄弟緊張的跟在李雲身後,進入了考場。

沒有太嚴密的搜查,甚至連考試都是開放式的院子里,不像是省試那樣,每人一個考棚,深怕有人作弊。

《論語》、《孟子》,這兩部書都是讀書人的基礎中的基礎,尤其是武舉考的還簡單,還不記錄成績,李雲等人一個個化身成才子,下筆如有神的才子模樣。

隨後兵法也是如此。

第一天,筆試內容的重頭戲還是策論:困兵於邊患,為將者,操之何?

隨便寫,對省試殿試來說,極其重要的策論,在武舉之中,還是不計入成績。

李雲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試卷上胡說八道了一番。這種文章,除非是狀元,主考官也好,最後點武狀元的皇帝也好,都不會看。即便是狀元,只要立場正確,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武舉的考試,給李雲一種神奇的感覺。

早知道如此舒坦,為何還要傻乎乎的跟著李逵那廝去考省試?

直到如今,李雲才有種自己名門弟子的感覺,下筆一瀉千里,免不了有飄飄然之感。

第一日,順利考完。

第二日的考場移步北校場,這也是大宋拱衛京城的四大禁軍的訓練場,演武場,最大可容納上萬人的軍陣演武。校場規模很大,還有兵營,糧倉,庫房,一應俱全。點將台上,韓德勤出現在了眾舉子面前。朗聲道:「今日考核,武器,騎射。」

「各舉子自行選擇,考官錄入,錄入無錯,進行考核!」

「鑌鐵斬金刀。」

「你個瓜娃,朴刀就朴刀,還說啥個鑌鐵斬金刀,考核用制式朴刀,重15斤,自己的武器不能用。下一個。」

「點睛亮銀槍。」

「鐵槍一桿,去領。考核用的分兩種,演武招式的有槍頭,比試用的沒有槍頭,別選錯了。」

「紫金八面錘。」

「鎚子一對,自己選合意的,別選大的。雖然大的鎚子很有氣勢,但不見得適合你。下一個。」

……

能參加武舉的考生,多半家裡不缺錢。不少都是將門之後,都有一件讓他們很得意的武器,失去了自己擅用的武器,感覺武力值立馬下降了一半。這樣的舉子還算是好的,更多的是連鎧甲,戰馬,弓箭都配備齊全的舉子,聽聞這個噩耗,臉上的傲氣頓時垮了下來。

其他還好,騎術沒有馬的配合,真的讓人很絕望。

唯一可以使用自己帶來武器的是弓。

但必須要比制式的半石弓以上的拉力,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要求。

其實弓箭已經快被宋人給玩壞了,朝廷有意將弓箭作為全民訓練來推廣。就連讀書人,士子,都需要練習弓箭,書院里也有課程需要學習。各地的弓社,幾乎遍布整個大宋的縣一級的行政區。私有弓的數量非常龐大。

唯獨弩是民間禁止的武器,不能流入民間。

在場的舉子哀鴻一片,但武備主考韓德勤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舉子的反應。大宋缺將嗎?

不缺。

既然不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武舉對大宋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象徵上的意義,給予出身普通的武人,有晉陞的機會,僅此而已。

弓箭比試第一個進行。

這也是按照往年的順序而來。

「十箭上靶,過關。」

「九箭上靶,待定。」

「八箭上靶,淘汰。」

「大人,給學生一個機會,給學生一個機會!」

「拉出去!」

……

三十米靶,對於李雲來說非常簡單,而且還都是固定靶,連移動靶都沒有。他射完半壺箭之後,獲得了晉級。解千解萬也是如此。

只是到騎術的時候,有點麻煩。

李雲選的馬很不安份,好在他從懷裡摸出個水嫩的蘿蔔,饞嘴的戰馬瞪著萌萌的眼睛,似乎要笑出聲來了。之後的上馬,縱馬狂奔,都極為順利。有些舉子看到李雲竟然還有如此小動作,頓時懊悔不已,早知道,自己也準備些吃的好賄賂一下戰馬。

兩輪過後,第二天最後一輪是招式。

李雲選的是朴刀,解千是鐵槍,解千對錘。

這時候,考場中已經有陸續被淘汰的舉子,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考場。最終進入比武環節的舉子,一般都是在一百多人。

雖說武舉並非好出路,這是相對於省試殿試來說的。誰都想要中個文進士,自然看不上武進士。但問題是,要是能考中文進士,誰來武舉的考場?連武舉都被殘酷淘汰,給他們的選擇就不多了。

要麼做個鄉下地主,要麼成為商人。

李雲掂量著手中的鐵木刀,重量要比自己善用的朴刀輕了一半左右。但對他來說,輕有輕便的招數,重有勢大力沉的氣場。

「京東東路沂州沂水縣舉子李雲,出場。」

李雲抱拳對點將台上的韓德勤道:「大人。」

韓德勤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開始。」

長刀在手的那一刻,李雲彷彿整個人的氣勢都收斂了起來,彷彿一座石雕,周圍都凝固了起來。起手的招式很慢,慢到像是個初學者。

一板一眼的極其認真。

嘿嘿——

有人笑了,覺得李雲的水平能混到這裡,也就該打道回府了。

可韓德勤讓不這麼看,他微微蹙眉起來,覺得李雲周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