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家國兒女 第642章 迷魂計

翌日,大朝會。

這是自秋闈之亂之後的第一個朝會,似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朝會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內閣六部幾十道衙門,凡主官在五品以上者,皆著朝服,在卯時初以前,就到了午門外等候。

甚至就連一些武勛、宗室,這些以前只知道安享富貴的人,今日也跑來上朝。

賈寶玉自然也來了。

他是踩點來的,所以當那些文武百官、宗室勛貴還沒來得及與他多套交情的時候,三通鼓已響,鴻臚寺傳「唱」,於是百官排列進宮、入殿。

文官從左掖門入,武將及勛貴宗室等,從右掖們入。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今日來上朝的人有些多,便有鴻臚寺的官員在旁排隊。

論尊位,當以賈寶玉為首。

但是那鴻臚寺的官員見忠順王已經一早站在第一列左手的位置,他看了對方兩眼,忠順王似乎沒有留意,他便不知道怎麼辦。

賈寶玉卻不在意,見旁邊的人讓出位置來,便在忠順王右邊站了。

然後忠順王似乎才發現賈寶玉在他旁邊,他笑道:「好侄兒你也來了?來來來,你站九叔這兒……」

此時大家都排好隊要走了,他才這般說,而且肥胖的身軀一點也沒有要移動的樣子。

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的明顯。

「好啊,那就多謝九王叔相讓了。」

賈寶玉笑著,順著他那沒有力道的拉扯,就走到他的前面。

忠順王面色頓時異常精彩。

這小兔崽子怎麼缺心眼似的,不是說他最「講禮」的么,這個時候難道他不應該客氣一下,說一聲「您是長輩,你正該站那兒」這樣的話?

「額,王叔是身體不適么?」

賈寶玉走過去,見忠順王沒讓開,問道。

「咳咳咳,沒,沒有。」

旁邊是鴻臚寺的官員,後面還有一雙雙的濃眉大眼看著,忠順王也不好出爾反爾,只得讓開了。

心頭暗恨又暗道,看來以後面對這小兔崽子,不能太客氣了……

小小的插曲,被後面的人瞧見,心中各有心思。

對賈寶玉和忠順王都不熟的人,只當是看了個小劇場。

那些忠心於或者是已經投靠了賈寶玉的武將和勛貴,自然是心頭暗笑,只覺得忠順王與賈寶玉的心智、境界差的不能以道里計。

至於那些心向忠順王的,額,這裡幾乎沒有,也就幾個混進來看熱鬧的宗室成員而已。

並且這些人,還是近來才被忠順王籠絡的。

靠的什麼方式,賈寶玉知道,而且賈寶玉知道,熙園那邊也知道……

皇帝駕崩,太上皇在熙園根本不可能來上朝。

這場朝會,原本都可以不用舉行的。

只因為內閣放話,所以大家就來了。

沒有皇帝,總得有一個主持的人。

內閣首輔王維仁作為百官之首,便攬下了這個任務。

對此賈寶玉也沒有任何異議。

若非太上皇叫他要多聽取政事,他都不想來的。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大事,不會在會上決斷,在會上決斷的,都不是什麼大事。

比如涉案官員的處置,皇帝的大喪,再比如此次相關人等的論功行賞,都在他的手中攥著。

在太上皇卧床靜養,在新君沒產生之前,沒有人能夠繞過他決定這些事。

因此,一場比較隨意的朝會,賈寶玉也就隨意的聽著。

什麼江左水患治理進展,戶部近來開支太大,入不敷出了等等。

當然也避免不了涉及皇帝的大喪事宜,又有官員為其他官員求情這些……

「首輔,諸位大人,我有一事請大家共議。」

「何事?」

「時值朝廷多事之秋,偏二皇子謀逆,陛下駕崩,朝政大事無人做主,絕非長久之策。

當此之時,我認為朝廷的首要任務,還是得商議推舉新君,至少也要定下儲君之位,代理朝政。」

此議題一出,殿內眾人盡皆聚精會神起來。

連賈寶玉都是眼睛一眯。

內閣大臣兼刑部尚書宗轍道:「關大人此言何意?太上皇不是已經下了旨意,令靖王代理朝政之事?」

「太上皇確實下過令靖王暫理軍政,太師、首輔共同佐之這樣的旨意。

但那是在鐵網山上,無可奈何的暫行之法。

如今太上皇及百官皆回京,自當恢複國法綱紀。

靖王殿下雖然年少有為,屢立功勛,但是畢竟還年輕,疏於國政。

而且靖王也才剛封王,甚至,連「歸宗」典禮都還未舉行。

如此,若是國朝大事始終由靖王決斷,則名不正,言不順……」

好一個名不正、言不順。

一下子說到了最關鍵處。

連宗轍的眼神都變了變。

他看向賈寶玉那邊,賈寶玉卻似根本不在意。

倒是他旁邊的忠順王,眼角露出一抹笑意……

「胡言亂語,靖王殿下乃是太上皇嫡孫,是太上皇的所有血脈中,唯一一位御口親封的親王!

如今你卻在此說什麼『名不正言不順』?豈非藐視聖意,對太上皇大不敬?」

見對方的話鋒有針對賈寶玉之意,衛立琁立馬出列道。

「衛將軍誤會了,本官實無對太上皇,對靖王殿下有任何不敬之意,只是就事論事。

國不可一日無君。

朝廷可以依賴靖王殿下一時,卻不能依賴靖王一世。

群臣聽從君主的號令治理國家,此乃天道正理,衛將軍以為然否?」

衛立琁面目一塞,有些不知如何反駁。

又看見賈寶玉對他搖頭示意,便一哼聲,退了回去。

不管此人說的多麼冠冕堂皇,他都已經看出來了,對方就是針對賈寶玉的。

誰都知道,賈寶玉剛剛封王,正是需要鞏固根基的時候。

他們卻急著立新君,這就是和賈寶玉過不去!

見這位關大人「斥退」了衛立琁,其他很多文官立馬附和他的言論。

宗轍道:「那不知各位大人,欲推舉誰為新君?」

此問一出,剛才還說的火熱的那些人,立馬住了口。

皇帝駕崩,另立新君,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大家都願意附和。

但是要擁立誰,這可就關係到站位,那可是大事,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就有人請示首輔之意。

王維仁道:「先帝駕崩,冊立新君,此乃國之頭等大事。

但是陛下突然駕崩,並沒有冊立儲君,所以此事,便是本輔也實不敢擅專。

正好今日文武百官皆在此,諸位同僚不妨暢所欲言,說出心中的新君人選。

若是能使眾臣心服口服,吾等再請奏太上皇,若是太上皇也能首肯,則為我大玄第五任皇帝!」

王維仁這番話十分中正,言明他們只是推舉,最後還是要交給太上皇決定。

於是大殿內頓時全是低聲細語,交頭接耳。

一名督察院的僉都御史出列道:「陛下駕崩,二皇子謀逆身死,陛下的子嗣中唯剩四皇子景祺,當繼位大統。」

他的話,代表了大多數抱守正統思想,不明就裡的官員的心思。

但是朝廷多聰明姦猾之輩,見沒有大佬附和,再結合一些聽到的流言,也就沒有出言支持。

沒什麼人支持,就只能繼續議論,說什麼的都有。

靖王,忠順王,還有什麼果郡王甚至一些偏遠的宗室王爺,也被提及。

但是終究沒有人敢再輕易出列推舉。

最後,又有人詢問首輔王維仁的意思。

王維仁道推脫兩句不得,忽道:「老夫以為,靖王殿下天資過人,德才兼備,又深得太上皇信重,當舉為新君!」

說著,他走到賈寶玉面前,躬身一拜。

他這一舉,連賈寶玉都意外了。

他瞧了瞧王維仁真誠的面容,又瞧了瞧旁邊的忠順王。

要是他得到的消息不錯,忠順王應該是早就拉攏過王維仁了,但是,看起來忠順王似乎一點也不意外。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道:「首輔此話何意?本王才疏學淺,首輔和其他列位大人還是另舉賢能吧……」

王維仁誠懇道:「靖王殿下不必過謙。

自鐵網山之亂以來,內外大事,幾乎悉從殿下決斷,而殿下處置的都很妥當。

然如關大人所言,殿下若是不能更進一步,處置朝政終究名言不順。

所以,只要殿下能夠到太上皇面前求一道冊立新君或者儲君的聖旨,吾等皆願擁護殿下!」

很多人根本跟不上王維仁的節奏,之前還讓大家各抒己見,現在忽然就代表群臣要擁立靖王?

王維仁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