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相兩張皮 第15節 人性扭勁規律

話說梁啟超先生,宣傳了一輩子君憲思想,臨到老來,卻被楊度斜刺里殺出,搶了風頭,率先搞起帝制來。梁老先生悲憤之餘,卻獲得了一個難得的觀察視角,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俯窺自己的理論體系,是否與現實社會合拍。

這一觀察,梁老先生不無驚恐地發現了個被所有年輕人忽略的規律。

什麼規律呢?

如果一定要有個名稱的話,那就稱之為人性扭勁規律。

啥叫人性扭勁規律呢?就是說,人類是有自我意識的,自我渴望著與外部世界相互認知的融合,渴望著被接納,而這就意味著自我的擴張。一個人的自我擴張,勢必對他人的自我形成客觀上的壓抑,而被壓抑則是不符合人性本能的,於是產生了競爭之心。

每個人都試圖於群體之中脫穎而出,特立獨行就成了人類的本能之一。

既然要特立,要獨行,那就意味著必須打破其他人對自己的控制與定位。你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你讓我去打狗,我偏要去攆雞。你說我是壞人,我非要善行於天下,你以為我是善人,哈哈哈,那你就上當了,騙你沒商量。總而言之,人類社會是一個以博弈與合作為關係結點的奇特組合,你認為大家正在博弈,大家偏合作給你看;你認為大家理應精誠合作,大家非要鉤心鬥角,不氣死你不算完。

一句話,所謂人性的規律,就是與你的判斷相反的規律,讓你永遠也猜不透,所以這世界才呈現出光怪陸離的色彩。

擱梁啟超這裡,他終於發現了這個規律。在帝制時代,大家吵吵鬧鬧地要共和,等到共和了,你以為大家會歇心,可大家又吵吵嚷嚷要求帝制。你拿這個吵吵嚷嚷當了真,去推行帝制,然後發現你又上當了。

發現了這個規律之後,梁啟超先生叫一聲僥倖,幸虧推行帝制的不是我。

發現了這個規律之後,梁啟超立即去找弟子蔡鍔,告訴他自己的發現。

可以確信,當蔡將軍聽到這個規律之時,肯定是淚流滿面。

因為當時的蔡將軍,正被這個規律苦苦地折磨著,折磨得極慘。

現在終於可以說蔡將軍的思想轉變,他在勸進表上簽名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的。這種真心實意,來自於袁世凱對他的賞識與重用。固然,蔡鍔將軍本是中國第一人,真材實料,無人可與之比肩。但能力只是一部分,在袁世凱的北洋之中,人才濟濟,名勛宿將,琳琅滿目,袁世凱用誰都是用。但最終,袁世凱不惜開罪於北洋,用了他蔡鍔,這份恩,這份德,這份情,這份義,如果說還無法感動蔡鍔的話,那實在是不可能的。

人非草木,孰能忘情?

被袁世凱的公義所感動的蔡鍔,終於提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心裡這樣想:如這般只知有公義不知有私情,只知有國不知有家的袁世凱,他當了皇帝的話,中國人應該不會吃太大虧吧?

世事如棋,人生轉寰。這個字一簽,蔡鍔就發現他慘了,因為北洋的人,都不肯在勸進表上簽字。

北洋人拒絕簽字,各有各的逃脫妙法,最令人稱絕的,是龍虎狗三傑之首的龍,王士珍。當時七凶之六的雷震春,拿著勸進表,繞著王士珍的椅子打轉,嘴裡不停地吆喝,簽字嘍,大家快來簽字嘍。一邊嚷,他一邊緊盯著王士珍。

別人也都盯著王士珍,看你簽不簽字。你不簽字就是狼心狗肺,枉袁世凱栽培你了;你簽字了就是拿自己當狗,放著好端端的人不當,非要當奴才。

簽也不對,不簽也不對,王士珍咋個辦呢?

話說那王士珍,就見他端坐椅子上,不耐煩地把手一擺:自己人,不用來這一套。

這句話,能活活噎死雷震春。難道他還能說:正因為是自己人,所以才需要來這一套?可這話一說,臉皮撕破,就不是自己人了。

這正是:王士珍妙計出重圍,蔡松坡重義陷泥潭。人家王士珍是北洋袍澤,勢力龐大,話怎麼說怎麼有理,可蔡鍔孤懸北京城,不簽字就是忘恩負義,簽了字就是帝制走狗。這等於是北洋武人合夥聯手,布局陷害,生生把個蔡將軍推入進退維谷的絕境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