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相兩張皮 第14節 這個理論有點兒扯

卻說劉雲峰與張敬堯之間達成的密約,由於陷阱密布,鉤心鬥角,原本不具絲毫可行性。可有了第五條,雙方的合作前景,霎時間豁然開朗。可正如陳宦所判斷,蔡鍔拿到密約,一看第二條,登時就火了:劉雲峰你搞什麼搞?這是密約嗎?我看你純粹是瞎扯淡……來人,把劉雲峰和他的密約一塊扔出去!

劉雲峰被推出門外,手拿密約,呆若木雞,手腳冰冷地站在那裡,滿臉的茫然,不明白蔡鍔為什麼不肯體諒他。

對呀,到底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恰恰是史學界的一個死扣,也是護國戰爭爆發的症因。截至目前,尚未見哪個史學家有膽子問一句:帝制活動推行期間,蔡鍔為啥要第一個在勸進表上簽字呢?當時蔡鍔的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史學家不敢追問,是因為他們害怕此舉會誤入道德陷阱。

如果說蔡鍔當時是真誠地簽字,後者的起兵就成為了反覆無常。如果說蔡鍔簽字是假意的,那蔡鍔豈不成了卑劣小人?

無論哪個答案,都無異於往蔡將軍身上抹黑。這種事誰敢做?所以史學家們都能躲多遠就躲多遠,若有誰追問他們,史學家們就會翻著老臉皮,破口大罵你卑鄙無恥,你心理陰暗,你居心叵測,你用心不良……總之,目前史學家們的智商還不足以讓他們直面歷史,罵娘罵祖宗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絕好法子。

但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提出,並無意於評價蔡鍔將軍的個人品質。相反,只有在這個問題的公正解讀下,才能夠讓我們了解受人性所主導的、民國初年大時代的風雲變幻。

首先我們可以確信的一點是:蔡將軍絕非卑鄙無恥的小人。一個人要想達到卑鄙無恥的境界,那需要超低的智商與情商為資本,蔡將軍不具備最基本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蔡將軍在勸進表上簽字的時候,是真誠的。

在當時,蔡將軍是真心實意地擁護袁世凱登基稱帝。

為什麼呢?

因為蔡將軍,是君憲派梁啟超的關門弟子。

說起梁啟超這廝,雖然他學究天人,但活了一輩子,大半時間都在宣傳帝制思想,為了提升宣傳效果,他不停地弄出些連自己都看不大明白的思想理論體系。當梁啟超弄他的思想體系時,蔡將軍正埋頭苦研西洋兵書,研究到了兩眼發黑的程度,抬頭一看:哇,老師的思想體系好好深邃,我看不懂呀……

體系弄得太複雜,連蔡將軍都看不明白了。

說到梁啟超的帝制思想體系,好有一比,比哪個呢?比之於國學大師章太炎老先生的醫學思想理論體系。

史載,章太炎老先生,最最喜歡的就是醫學,他通博醫理,能述各種醫書之精要,是民國時代的醫學思想大家。雖然大家,但章太炎老先生,終其一生,也沒有給任何人看過病。

為何章老先生不給人看病?難道他缺乏救死扶傷的醫者父母之心嗎?

非也,章太炎老先生不肯給人治病,只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談醫理他絕對是獨步天下,但給人治病,卻絕對是藥到命除,治一個死一個。

怎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就在於控制節點的數量。

章太炎老先生的醫學理論也好,梁啟超的君憲思想也罷,都是由幾個變數相互作用,架構成一個渾然天成、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如果理論體系涉及的變數多了,那就成了大雜燴,過多的變數突破了人類大腦的思維極限,就無法思考了,更無法用以指導實踐。

而現實世界的變數,卻是以無窮數量來衡量的。

這就導致了任何思想理論體系,都有其局限性。一個理論用在你身上,讓你獲得成功,威風八面,可用在鄰居身上就顯得很扯。所以單以思想理論而言,只有兩種理論才是正確的:一是完全建構於人性根基之上的哲學,二是完全過濾掉不穩定人性因素的實證科學。

也就是說,梁啟超先生的君憲思想,與章太炎老先生的醫學思想,二者都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但是,章太炎老先生知道自己理論的不確定性,因為按照他的理論,他需要服下自己開出來的葯。這葯他不敢吃,於是他就知道自己的理論有點兒扯。

但梁啟超先生卻不知道自己的理論也很扯。為什麼呢?因為他開出來的藥方,是餵給別人吃,不吃死一堆人,他是不會承認自己的理論是有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