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與珂賽特的心靈溝通,喬安立刻將自身一絲意識投射到對方身上,借用珂賽特的眼睛觀察當地環境。
昏暗的岩窟中,果然如同珂賽特所說,四周石壁開鑿出許多大窟窿,刺耳的刮擦聲由窟窿深處傳來,在空曠閉塞的地下空間回蕩,令人心神不寧。
伊芙琳撐開「隱形法球」,掩護同伴躲在岩窟一角,背後就是來時的隧道,顯然已經做好見勢不妙立刻原路撤退的準備。
喬安環顧岩窟,略一思索,從口袋裡掏出裝有火甲蟲的玻璃瓶,擰開瓶塞,將火甲蟲倒在掌心,運用融合蟲師血脈過後由「蟲類親和」進化而成的「蟲類啟蒙」,為掌中這隻火甲蟲賦予媲美人類的智能。
……
偵查目標:變異火甲蟲(蟲類亞種,啟蒙亞種)
屬性:蟲類亞種,啟蒙亞種)
屬性:力量2,敏捷15,體質6,智力10,感知14,魅力10
特殊能力:60尺心靈感應,熒光
……
在「高等內視術」的觀測下,火甲蟲的變化很明顯。「啟蒙」不僅意味著智力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擺脫蒙昧,在短短一分鐘內獲得了與其智力相稱的知識儲備,如同神話傳說中的先知:原本只是目不識丁的牧羊人,某天突然獲得神啟,智慧開悟,提筆寫出讚美神祇的詩篇。
被喬安啟蒙的火甲蟲,就好比昆蟲當中獲得神啟的「先知」,雖然還是昆蟲的身體,見識與思想卻大大超出了昆蟲的水平,能夠通過心靈感應與更高等的智慧生物進行交流,就好比先知與其崇拜的神祇通話。
「吾主,是您在我心中點亮了智慧之光,身為一隻渺小卑微的甲蟲,我誠惶誠恐,不知該如何回報您的恩典。」
每一隻被喬安啟蒙的蟲類,都會自發的對他產生好感乃至崇拜之情,但是不同的個體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多數啟蒙蟲類會把喬安當成自己的「母親」,親情多過崇拜,還有一部分就是像「變異火甲蟲」這樣,把他奉為自己的宗教偶像,虔誠信仰,頂禮膜拜。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是隨機現象,還是另有緣故?
喬安曾就這個問題進行過一番研究,啟蒙了上百隻不同類型的昆蟲進行實驗對比,最後總結出一條規律。
啟蒙蟲類對他持有怎樣的態度,把他當成親人還是神祇,主要取決於該昆蟲被啟蒙之前的「感知屬性」。
如果被啟蒙之前昆蟲的感知屬性很低,那麼被啟蒙後感知屬性最多也就提升到10點,這類昆蟲大多把喬安視為親人,通常不太會自發產生宗教方面的意識。
至於那些被啟蒙之前感知屬性就超過10的昆蟲,本身就很敏感,啟蒙過後智力也提上來了,配合高感知,更容易產生信仰,所以它們更傾向於與喬安建立一種自認為比血脈親情更崇高、更普世、更神聖的情感紐帶,亦即信徒對造物主的狂熱崇拜,一種典型的宗教情感。
拿這隻變異火甲蟲來說,啟蒙之前就擁有高達14點感知屬性,啟蒙過後被灌注大量知識,意識到這個世界遠比自己從前以為的更複雜,心靈受到強烈衝擊,感到惶恐之餘渴望尋求精神寄託,進而將授予自己智慧與知識的那個人當做神明來崇拜,可謂順理成章。
喬安並不認為自己真有那麼偉大,值得變異火甲蟲將自己視為神明來崇拜,但是他必須承認,信仰紐帶往往比親情紐帶更牢固。
如果他傷害一隻將他視為親人的啟蒙甲蟲,對方有可能心生怨恨,反目成仇,世間何曾少過不孝子?
但是,如果他對一隻將自己奉為神明的啟蒙甲蟲說,「亞伯,你應當殺死摯愛的獨子,向我獻祭,以此證明你的虔誠」,虔誠的甲蟲非但不會因此怨恨神明,反而將之視為一場光榮的試煉,心甘情願的殺子獻祭。
拋開道德倫理不談,「狂信徒」甚至比「親兒子」更值得信賴,喬安現在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對自己唯命是從的狂信徒。
「我要派給你一件任務。」喬安指尖觸摸變異火甲蟲,與它建立起「神話鏈接」,為了方便交流,順帶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從此刻起,你的名字就叫……『罩子』。」
罩子?
變異火甲蟲眼中浮現一抹困惑。
它明白「罩子」這個詞在人類語言中的含義,一種倒扣在物體上的容器,卻不懂喬安為何用這個詞給它命名,更不敢質疑,只能認為神明自有深意,不需要向自己解釋。
喬安將「罩子」重新裝回玻璃瓶,擰上蓋子,而後念誦咒文,將「青冰密藏箱」從靈界呼喚過來。
「可能有點冷,你忍一下,很快就會有人把你從箱子里取出來。」
叮囑了變異火甲蟲一句,喬安將它連瓶塞進青冰密藏箱,送回靈界。
緊接著,喬安向珂賽特發出心靈感應,讓她開箱收貨。
蛾伶少女連忙默念咒文,喚來密藏箱,打開箱蓋,發現裡面裝著一隻玻璃小瓶,瓶子里還有一隻發光的甲蟲,愣了一下才回過神來,連忙將玻璃瓶取出來。
「維達博士,我已經取出您通過密藏箱送來的東西,接下來要怎麼做?」
「走到岩窟中央,找一塊平坦的地面,放下瓶裝甲蟲。」
珂賽特遵循喬安的提示,捧著玻璃瓶向岩窟中央走去。當伊芙琳等人發覺她一聲不吭脫離「隱形法球」,暴露在暗中潛伏的恐爪怪目光下,已經來不及阻止。
事實上,恐爪怪常年生活在不見光照的地底世界,視力嚴重退化,同時演化出更適應幽暗環境的發達聽覺和嗅覺,早在看清珂賽特之前,就聽到蛾伶少女的足音,嗅到她身上散發出的淡淡體香,立刻群起騷動,紛紛由洞穴中攀爬出來。
喬安借用珂賽特的眼睛觀察恐爪怪,發覺它們的模樣比書上描繪的插圖更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