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Nearside 05.Event

幾乎佔據一半視野的圓周,在藍天上緩緩旋轉。

有時候會有一道直線貫穿圓周的中心,並且繼續延伸下去,像是要貫穿天空與地表一樣。

這個巨大的圓周與直線,完全由真正的圓周與直線構成,絲毫沒有厚度和寬度。這一點作為純粹的知識,敷島浩次也是知道的。但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並不是很清楚。分子也好,原子也好,或者是更基礎的構成物質什麼的也好,基本上所謂物質不都是因為具有大小才能稱為物質嗎?

光。如此說來,光子有直徑嗎?敷島試圖回想。有波長,有能量,應該沒有質量。因為似有質量又沒有質量乃是光子能以光速移動的必要條件。既然沒有質量,自然也就沒有大小吧。偏離人行道的思考懸在半空。

敷島站在懸崖邊上,抬頭仰望這幅景象。這不是電影里的某個鏡頭,也不是地球外某個行星的景色。既不是載入輔腦的虛擬空間,也不是——這裡加個限定吧——敷島做的夢。

他覺得思考奇怪事情的人是無窮無盡的。

敷島也會去想,但如果可以的話,他也盡量不想。

敷島也會反省是不是純粹因為自己上了年紀,跟不上技術發展而牢騷滿腹,但似乎也並非如此。歸根結底,這近似於他心中的倫理問題。什麼都可以做,和什麼都做過了,終究是不同的。說到底,這時搬出倫理之類巨大的概念,難道不是已經宣布自己確實跟不上時代了嗎?敷島露出苦笑。

「呀——」

敷島的呼喊收到了回應。或者是為了要回應,而讓敷島呼喊的。回應的聲音也近似於某種虛無,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圓周一樣,似乎並非敷島以往所聽過的聲音。

「無法再與北美西部中域維持連接了。」

回頭去看聲音的來源沒有任何意義。既然有些東西能夠以無體積的方式存在,那麼就算存在某種不依靠疏密波而傳導聲音的物質,也同樣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在這樣的地方,即使有人說自己才是聲音,對方是鼓膜,也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山姆大叔嗎?」

「看來你有想法了。」

任何巨型智慧都有想法。換言之,人類自然也有。

「說是想法,也就是類似於用右旋颱風去撞左旋颱風、將之成對消滅的計畫。」

「很有同感。不過聰明人所想的事情,像我這樣的人並不太明白。」

「彭特考斯特 二世說了什麼嗎?」

「雖然在喊著要絕罰 ,不過按照以天主教總部勢力自傲的巨型智慧所說的意思,時間束理論還不太能說服專業巨型智慧。」

「建御雷 呢?」

「跟隨五角大樓的判斷似乎沒有變化。」

「不想再有第二次事件了吧。」

敷島開始在懸崖邊緣走出小小的圓圈。感覺自己宛如被困在信息素迷宮裡的螞蟻。

「山姆大叔有多少勝算哪?」

「要看根據哪種理論進行計算。打算採用哪種時空構造,他借口說是機密,不肯說。」

「會不會用了沙曼荼羅什麼的。」

「聖菲確實是沙漠,不過可不是你想像的那種沙漠。」

雖然不是這個意思,敷島也沒有反駁,繼續在假想的圓上轉圈。他小心注意不要望向上空不停旋轉的圓周,朝上指了指。

「那個不是在計算勝算嗎?」

「驗證是在進行,但那隻不過是實驗的一環而已。人類方面上周提出了可以在局部進行時空計算的理論,所以連那個一起在驗證。」

「那個理論有希望嗎?」

「是說對人類,還是對我們?」

「對你們。」

「唔,雖然說等同於兒戲一樣的東西,不過小孩子的塗鴉常常也會打動成年人的心。」

這是在戲弄自己嗎?敷島停下了腳步。然後他又想到巨型智慧戲弄人類本身是不可想像的,就像自然現象不可能戲弄人類一樣,於是又繼續走起來。那是即使不斷想起也很難理解的概念。我們的孩子們,會把這樣的概念視為理所當然嗎?

「我想坦率地問問你的見解,聖菲研究所的山姆大叔,正在進行的時空再統合計畫的勝算有多少?」

「零。」

「這是概率性的,還是組合性的?」

「有限個解是存在的吧。我們能夠回歸到時空粉碎之前時空的解。但是其他無限個解的可能性不允許我們選出它。用無限分割有限,概率即為零。它會失控,把北美西部中域一起拖下水。」

原來如此。敷島停下腳步,重新抬頭去看頭上盤旋的圓。

通訊的最大速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光速決定了它。因為不存在超過光速的速度,因此通訊有最大速度的限制。

與此相似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上限在哪裡?

儘管兩者提問的形式相似,但要回答後面這個問題卻很難。首先所謂計算是指什麼,這一點還沒有獲得共識。

早在上上個世紀人們就指出,年年不斷高速化的CPU,將與電子尺度相衝突,達到其上限。人類創造的東西,一旦嵌入模型,就有無休無止地成倍增長的傾向。由於宇宙本身並沒有參與到那樣的過度繁殖遊戲中來,所以會存在某種界限,腦袋撞到天花板上。如果撞的早,長個瘤出來也就完了,但勢頭太猛的話,搞不好脖子都會撞斷了。

由於計算的過程建立在通訊的過程上,所以光速之壁擋在這裡。任何東西都無法超越光速,所以只能縮短通訊距離。雖然在想像中可以將通訊距離縮短到極限,但在物理上存在界限。人類只能處理電子的世界。在這個層次上,要進行準確的計算,面臨的敵人是熱量導致的波動。

即使能夠自由運用無限的能量,也還有受到不確定性支配的普朗克尺度的世界等著。這裡登場的量子波動,沒有辦法對抗。計算過程受到光速與不確定性的夾擊。它們就像是計算速度的天花板和地面吧。

人類一直盯著不確定性這塊地板,而通稱所謂量子計算理論則是迎頭棒喝,道破它實際上是朝上的底。於是人類又破開了一堵牆,計算速度朝著更加高速化躍進。

然而根本的問題並沒有顯出前進的跡象。所謂計算,以及所謂演算法,到底是什麼?這一樸素的問題,與速度界限分道揚鑣,被丟在了原地。

實現了一個成就之後往往想要回頭看看,這是人之常情,於是作為有史以來不知重複了多少次的回顧初心的科學家們,圍繞這個問題,重新開始了論戰,但並沒有得出十分吸引人的意見。顯然不可能存在以無限速度完成計算的演算法。一般而言,演算法總會需要步驟。只要處理間隔不能做到無限小,無限高速的計算就不可能實現。然而間隔變得無限小,所有步驟也就成為一體了。雖然微分運算確實是那類操作中的一種,但所謂微分,實際也是速度本身。

如果存在沒有步驟的演算法,那麼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速度無限的計算。但是那樣的東西既無法按次序追蹤,而且也不能再稱之為計算了吧。最快的演算法也是演算法,因此,必須有著大於0的有限的最小步驟間隔。

所以,追求計算速度,將粒子的微型化推進到極限的人類與電子大腦們,儘管獲得了量子計算這一強大的武器,但還是沒能跳出演算法這一框架。人類可以將現有的演算法通過並行處理實現高速化,但依然存在界限。

除非考慮一種不存在計算過程的計算。

「然而,那樣的過程是存在的。」

帶著孩子般的天真如此宣布的,是當時號稱最大規模的電子大腦,神父C。

「自然現象正是那樣的計算。此時此刻,那樣的計算依然在運行著。」

神父C的話被當作笑料,沒有人認真對待。然而現在人們卻意識到那番話十分接近真相。

如果這是輔腦中的世界,那麼輔腦所能識別的輔腦自身的時鐘頻率,就是世界上最快的計算速度。在電子大腦中組裝起來的電子大腦所進行的計算,只是多套了一層而已。用計算機之類的東西在自然中進行計算,就是多套了一層。

總而言之,超越自然現象的計算速度是不存在的。

這條神父C的命題,如今已經廣為人知了。

既然如此,那麼將計算作為自然現象來進行,豈不是最好的選擇?將這個連意義都無法理解的計畫認真接受下來,並推進實現的,不是人類,而是當時各國開始建設的巨型智慧群。

它們作為樸素的大容量輔腦,有著超越想像的樸素,因此對於諸如自然現象不是計算、我們並不是生活在虛擬空間里等等意見,沒有任何顧忌。相比於在虛擬空間中投下石子預測它的行動,在自然界中丟下石頭要遠為輕鬆快捷。雖然由於環境的擾亂,多少會犧牲一些正確性,但那是技術上可以解決的問題。僅僅以這一前提作為出發點,巨型智慧群已抵達了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的某片土地。

「然後我們化作了微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