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元末農民起義和元朝的滅亡

元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極端尖銳化,終於導致了元末農民起義。這次起義規模大、時間久,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起義軍沉重打擊了元朝在全國各地的統治,為朱元璋最後推翻元朝創造了條件。

起義的爆發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黃河暴溢,北決白茅堤、金堤(今河南蘭考東北)。沿河州郡先遇水災,又遭旱災、瘟疫,災區人民死者過半。黃河決堤後,沖壞山東鹽場,嚴重影響元朝政府的國庫收入。十一年四月,順帝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名等十三路十五萬民工及廬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兩萬軍隊,開鑿二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黃河東去,合淮河入海。時緊工迫,官吏乘機舞弊,人民痛苦更深。十年底,順帝又決定變更鈔法,濫發紙幣,造成物價飛騰。「開河」和「變鈔」促使元末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賈魯開河後,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決定抓住這一時機,發動武裝起義。他們一面加緊宣傳「彌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又散布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並暗地裡鑿了一個獨眼石人,埋在即將挖掘的黃陵崗附近河道上。獨眼石人挖出後,河工們驚詫不已,消息傳出,大河南北,人心浮動。

至正十一年五月初,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韓咬兒等,聚眾三千人於潁州潁上(今屬安徽),殺黑牛白馬,誓告天地,準備起義。劉福通等宣稱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福通自稱南宋名將劉光世後代,當輔之。山童發布文告,稱:「蘊玉璽于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稱塞北。」又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戰旗,表示推翻元朝,恢複大宋的決心。不幸謀泄,遭到地方官鎮壓,韓山童被捕犧牲,其妻楊氏、子韓林兒逃到武安(今江蘇徐州)。劉福通等倉促起兵,於五月初三一舉攻克潁州(今安徽阜陽)。起義軍頭裹紅巾為標誌,故稱紅巾軍;起義軍多為白蓮教徒,燒香拜佛,故又稱香軍。紅巾軍佔領潁州後,元廷遣樞密院同知赫廝、禿赤率阿速軍及各路漢軍前往鎮壓,被擊敗,接著,紅巾軍佔領亳州(今屬安徽)、項城(今河南項城南)、朱皋(今河南固始北)。九月,克汝寧府,又克息州(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潢川),眾至十萬。江淮各地紛紛起兵響應。

元廷把劉福通領導的主力紅巾軍,視為「心腹大患」。至正十一年九月,順帝令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衛王寬徹哥率諸衛兵十餘萬人前往鎮壓。十月,又派軍增援。十二月,元軍攻陷上蔡,韓咬兒被俘遇害。十二年三月,元軍屯兵汝寧沙河岸,被劉福通擊潰。但畏兀兒人察罕帖木兒、羅山人李思齊糾集地主武裝,號稱「義兵」,與紅巾軍為敵,對劉福通起義軍威脅很大。

劉福通在潁州發動起義成功後,對在江淮一帶從事秘密活動的南方白蓮教僧人彭瑩玉(又名彭翼)及其門徒鼓舞很大。至正十一年夏,彭瑩玉及其徒趙普勝等起兵巢湖,八月,麻城(今湖北麻城)鐵工鄒普勝、羅田布販徐壽輝等在蘄水(今湖北浠水)發動起義,他們宣傳「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攻克蘄水、蘄州(今湖北蘄春南)。十月,以蘄水為都,建立政權,國號天完,改元治平,徐壽輝稱帝,鄒普勝為太師,設中書省(稱蓮台省)及六部。天完政權建立後,分兵四齣,從至正十二年正月開始,先後攻佔湖廣、江西、福建的許多地區,其中由彭瑩玉、項普略(又名項甲、項奴兒)率領的一支東去江州(今江西九江),到安徽,抵浙江,又折回浙西、安徽、江西,轉戰數千里,影響很大。南方紅巾軍提出「摧富益貧」的口號,具有很大號召力。至正十三年十二月,元廷集中兵力攻陷天完的都城蘄水,徐壽輝等被迫遁入黃梅山及沔陽湖中。曾轉戰江浙一帶、擁有百萬之眾的巢湖水師也被迫退守巢湖。江淮的起義軍處於不利境地,起義進入低潮。

其他非紅巾軍系統的起義軍,以方國珍、張士誠兩支最強大,活動範圍最廣。鹽販方國珍,早在至正八年春即起義於台州黃岩(今屬浙江),聚集數千人,劫奪漕運糧,扣留元海運官員。元廷招降,國珍屢降屢反。鹽販張士誠於至正十三年正月,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招集鹽丁,起兵反元,乘勝攻下泰州,連克興化、高郵。十四年正月,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祐。九月,脫脫總制諸王各愛馬(意為封地)、諸省各翼軍馬,出征高郵,號稱百萬。高郵正危在旦夕時,脫脫受到中書平章哈麻等彈劾,被免職流放,元廷另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等代領其兵。由於臨陣易將,元軍不戰自潰,張士誠則乘機出擊,元軍解體。從此元軍喪失了優勢。

起義的發展和失敗

高郵之戰對整個戰局發生了有利於農民起義軍的變化。北方紅巾軍從至正十五年(1355)開始主動出擊。二月,劉福通將韓林兒從碭山夾河迎至亳州,建立北方紅巾軍的政權宋,建元龍鳳。韓林兒為帝,又號「小明王」。中央設有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設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為平章,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杜遵道擅權,為劉福通所殺,福通為丞相,封太保。從十六年起,福通分兵出擊,三路北伐。

至正十六年九月,李武、崔德率領的西路軍猛攻潼關。次年初,李武、崔德佔領商州(今陝西商洛商州區),二月,進逼陝西行省首府奉元(今陝西西安)。元廷令察罕帖木兒、李思齊等解圍,紅巾軍戰敗。閏九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入陝,奪取興元路(今陝西漢中),又克秦(今甘肅天水)、隴(今陝西隴縣),進據鞏昌(今甘肅隴西)。十月,紅巾軍攻鳳翔(今陝西鳳翔),察罕帖木兒往援,紅巾軍失利。十八年,一部分西路紅巾軍在李喜喜等率領下進入四川,稱「青巾」,後投奔陳友諒。李武、崔德等向李思齊投降。

東路軍由毛貴率領。毛貴原是趙君用的部將,至正十七年二月,從海寧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由海道入山東,連克膠州(今屬山東)、萊州(今屬山東)、益都路(治今山東青州)、濱州(今山東濱州西北)、莒州(今山東莒縣)等地。七月,元鎮守黃河義兵萬戶田豐響應毛貴起義。十八年二月,毛貴攻克濟南。至此,山東各地大部分已為毛貴、田豐所佔領。宋政權在山東設益都等處行中書省,以毛貴為平章。毛貴設「賓興院」,選用以前的元官,並派姬宗周等為地方官,又於萊州屯田,以儲備糧食。官民田十收二分。在攻克濟南後,毛貴進軍河北,三月,克薊州(今天津薊縣),至漷州棗林、柳林(均在今北京通州境內),進逼大都。但因孤軍深入,敗於柳林,遂退師濟南。

十九年四月,淮安趙君用奔山東,殺毛貴。七月,轉戰至遼陽的毛貴部將續繼祖折回益都,殺趙君用。山東紅巾軍各部由於自相仇殺,從此一蹶不振。二十一年夏,察罕帖木兒進攻山東,田豐、王士誠等投降。十月,察罕帖木兒進圍益都,毛貴原部將陳猱頭等堅守。次年六月,田豐、王士誠殺察罕帖木兒。察罕帖木兒養子擴廓帖木兒襲父職,繼續圍攻益都。十一月,益都陷。田豐、王士誠被殺,陳猱頭被俘送大都。山東紅巾軍被鎮壓下去。

中路軍由關先生(即關鐸)、破頭潘(即潘誠)、馮長舅、沙劉二等率領。至正十七年九月,越太行山,進入山西。至正十八年二月,毛貴遣其部將王士誠、續繼祖等與中路軍會合。由於元軍在山西、河北的兵力很強,中路軍的主力轉向晉北,原擬由山西入河北,與毛貴軍會合的計畫未能實現。九月,關先生等克完州(今河北順平)。十月,佔領大同、興和(今河北張北)等路。十二月,克上都,破全寧路(今內蒙古翁牛特旗烏丹城)、遼陽路(今遼寧遼陽)。十九年十一月,紅巾軍進入高麗。二十二年正月,關先生、沙劉二等在高麗戰死,餘眾在破頭潘率領下敗退遼陽。四月,破頭潘在遼陽被俘。

在三路北伐的同時,劉福通也開始出擊。至正十八年五月,劉福通攻佔汴梁,定為宋政權都城。這時,北方紅巾軍出現了鼎盛局面。但由於三路北伐相繼失利,形勢逆轉。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率領的兩支元軍,對宋政權的包圍進一步緊縮。十九年八月,汴梁城破,劉福通保護韓林兒衝出重圍,逃奔安豐。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早已佔領了濠州的張士誠,趁安豐空虛之機,遣其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等頑強抵抗,小明王遣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軍救出小明王等,安置在滁州。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部將廖永忠迎歸小明王至應天,途經瓜步,將其沉死。宋亡。

南方紅巾軍在元軍高郵大敗後,乘機吸收了一部分元軍,壯大了自己的隊伍。至正十五年正月,天完將倪文俊率領紅巾軍佔領沔陽。十六年正月,天完政權據漢陽為都,以倪文俊為丞相,改元太平。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殺徐壽輝篡奪帝位沒有成功,自漢陽逃奔黃州,被部將陳友諒殺死。陳友諒奪得軍權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