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宗教和文化

宗教

党項人原崇信鬼神和自然物,巫術流行。西夏建國以後,大力提倡佛教,李德明和西夏景宗都通曉佛學,多次從宋朝請來《大藏經》。此後,以西夏文翻譯了大量佛經。夏國境內廟宇遍布。景宗在興慶府東建高台寺、鳴沙州建大佛寺。西夏毅宗的生母沒藏氏曾出家為尼,在興慶府戒壇寺受戒。她修建了承天寺,前後役使兵民達數萬人。西夏崇宗在天祐民安五年(1094)重修涼州的護國寺感應塔,後又在甘州興建崇慶寺和卧佛寺。在夏國後期官署中設有僧眾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護法功德司,位居次品(即五品中的第二級)。有不少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的大乘高僧來到夏國宣教,他們都有頗高的佛學造詣,權勢甚盛。

約自景宗時起,喇嘛教在夏國已見流行,朝中達官有的便是喇嘛教徒,後期影響更加擴大。天盛十一年(1159),吐蕃迦馬迦舉系教派初祖都松欽巴建立粗布寺,西夏仁宗遣使入藏奉迎。都松欽巴派他的大弟子格西藏瑣布帶著經像隨使者來到夏國,仁宗尊禮他為上師,大規模翻譯佛經。

夏國也流行道教。景宗的太子寧明從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學辟穀法,喪命。大安七年(1081)宋軍對夏大舉進攻,夏人散逃,西平府城裡留下僧道數百人。據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述,夏國地區除偶像教徒外,還有景教(基督教聶思脫里派)及伊斯蘭教教徒。

西夏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的西夏文譯刻本。始刻時間不詳。元大德六年(1302)刻成,共三千六百二十餘卷。西夏文《大藏經》的翻譯底本,可能是《開寶藏》的天禧修訂本。北宋景祐元年(1034),《開寶藏》印本傳到西夏,西夏開國君主景宗李元昊於興慶府建造高台寺予以收藏,同時召集回鶻僧人將其譯為新創造的西夏文字。據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所附的發願文載,自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起,由國師白法信和以後的智光等三十二人參與翻譯,到天祐民安元年(1090)譯完,共譯出三百六十二帙,八百一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九卷。此後,從大慶元年(1140)到乾祐二十四年(1193),又據「南北經」重校一次。南經可能指《開寶藏》;北經可能指《契丹藏》。

夏人篤信巫術,稱巫師為「廝乩」,或音譯為「廝也」。出兵作戰時,總要求巫師卜問吉凶。

學術文化

李繼遷、李德明兩代是夏國學術文化的發軔時期。西夏景宗建國,經毅宗、惠宗兩代,文物漸趨興盛;及至崇宗、仁宗之世,漢文化影響日益深廣。夏國統治者多喜愛漢文化,大量翻譯漢文典籍,或依據漢籍編譯書籍。夏國湧現出一批對漢文化頗有造詣的學者、文士,如儒學學者斡道沖,詩人濮王仁忠,撰修夏國《實錄》的焦景顏、王僉,編纂《番漢合時掌中珠》 的骨勒茂才,寫作《夏國譜》的羅世昌等。

文學藝術

夏國的文士多有詩詞之作。一些通俗的勸世行善作品,也常採用詩體形式。宋詞人柳永的作品在夏國廣泛流行。大德五年(1139),夏國攻佔府州(今陝西府谷)時,崇宗親作《靈芝歌》,與濮王仁忠相唱和。詩篇的石刻曾保存在興慶府的孔廟裡。佛教藝術在夏國有較突出的發展。現存的夏文物中,佛畫以佛、菩薩的畫像為多,畫風精緻巧麗,與敦煌藝術有著某些共同點;在姿態容貌的表現手法上,則與吐蕃畫風相似。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等處都保存有夏國時期的藝術作品。榆林窟第一窟內的夏國「水月觀音」壁畫,是造型藝術中的傑作。榆林窟內還有一些反映夏國人民生活狀況的壁畫,如《打鐵圖》《釀酒圖》《農耕圖》等。党項人早期使用的樂器有琵琶、簫、笛等,以擊缶為節。羌笛悠揚清越,最為流行。党項人也十分喜愛漢族歌曲。宋沈括有「萬里羌人盡漢歌」句。唐僖宗曾賞給拓跋思恭一部鼓吹樂(即軍樂),這是夏人有完整樂隊的開始。景宗時,漢族音樂在夏國仍有相當的影響。人慶五年(1148),夏國樂官李元儒曾參酌漢人樂書(歌譜集)更定音律。黑水城遺址曾出土《劉知遠諸宮調》殘本,說明金朝漢人的說唱藝術也傳到夏國。

建築雕塑

党項人多住氈帳。定居的屋室,只有有官爵者才得覆瓦。建國前後,大批漢人工匠來到夏國與党項工匠一起,修建了宮殿寺廟。皇帝陵墓也具有很大的規模。1972年清理的夏王陵八號陵(它被推斷是夏神宗遵頊的陵墓)由闕、碑亭、月城、內城、獻殿、靈台、內神牆、外神牆、角台等建築組成。它們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展開,嚴格地遵從了唐、宋建築的格式,但也顯示了党項的某些民族特點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響。現存天祐垂聖元年(1050)建造的承天寺塔(在今寧夏銀川)和天祐民安五年(1094)重修的涼州護國寺感應塔(在今甘肅武威),雖經後世重修,仍現當時建築的宏偉。

甘州卧佛寺的大卧佛,體形魁梧,儀態莊嚴,是雕像中的傑作。夏王陵區出土的石馬,通體圓雕,神態生動。王陵碑亭遺址發現的石雕人像的造型奇特,線條粗壯,面部和肢體都突出地表現出強力感。在同一地區發現的已殘損的竹雕上,有庭院、松樹、假山、花卉和人物,布置適宜,形態優美。

曆法和醫藥

党項人中,沿襲古代北方民族的習慣,以十二生肖紀年;藏曆對他們有著明顯的影響。宋朝每年要向夏國頒發新曆,在夏國行用。西夏建國前,党項人患病,便延請巫師驅鬼,或把患者遷避到另一間房內,以圖躲避災禍,叫作「閃病」。西夏建國以後,《千金方》《神農本草》等漢人醫書傳入夏國。夏國統治者還多次向金朝請求醫藥。1971年在甘肅武威發現的西夏文藥方殘頁里,有治療傷寒病的藥方,藥物有牛膝、椒、𦬸米等,明顯地反映了漢族醫藥的影響。

婚姻喪葬

党項人從隋唐以來,盛行收繼婚制,允許娶庶母、伯叔母、兄嫂、子弟婦,只是不娶同姓。富有家庭的男性家長可以收養眾多的婦女,實行多妻制。党項人舊俗,死則焚屍,名為火葬。西夏建國以後,皇室、貴族多改行土葬,並仿漢人制度修建豪侈的陵墓。

(吳天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