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 宗教與文化

契丹在建國前只有對自然界的原始崇拜和原始文化。遼朝建立後,佛教逐漸在契丹貴族中傳播。漢人、渤海人居住地區,仍繼承唐代的文化傳統。遼聖宗以後,漢族的封建文明為契丹貴族所接受,在遼朝得到發展。

契丹族在原始時代,以白馬與青牛作為互通婚姻的兩個部落的象徵。天地、白青、馬牛、男女等概念形成對立統一的兩極。遼朝建國後,皇帝稱天皇帝,皇后稱地皇后。相信天地都有神祇。出兵作戰前用白馬、青牛祭祀天地。用白羊骨炙卜。巫和太巫執行占卜和各種原始的宗教儀式。遼朝皇帝舉行祭山儀、歲除儀、瑟瑟儀(射柳祈雨)仍由巫師贊祝行禮。契丹崇拜太陽,故以東向為尚。

遼太祖、太宗時,佛教從渤海和燕雲兩個地區傳入遼國的中心。阿保機建國前,俘獲漢人,據說已在潢河上游的龍化州建開教寺。天顯元年(926)滅渤海國後,渤海僧人崇文等五十人到上京,建天雄寺傳教。遼太宗得燕雲後,河北漢人僧尼也陸續來到上京。遼聖宗以後,佛教更為發展。各地區建造佛寺甚多,並通過貴族信徒的施捨,佔有大量的土地和民戶。頭下戶被施給寺院後,將原來交納給領主的賦稅轉交給寺院。同時仍向國家交租,稱為寺院二稅戶。遼代佛教以華嚴宗為最盛。佛教聖地五台山在遼朝境內,由西京管轄,是華嚴宗的教學中心。上京開龍寺僧也專攻華嚴。遼道宗曾親撰《華嚴經隨品贊》十卷。密宗也在遼朝傳播。五台山和南京都有究習密宗的高僧,並翻譯密典多部。密宗的經咒也在契丹社會中流行。

《契丹藏》

《漢文大藏經》之一,約在遼興宗(1031~1054)時開雕。又名遼藏。它在《開寶藏》天禧修訂本的基礎上增收了《華嚴經隨品贊》、《一切佛菩薩名集》《隨願往生集》《釋摩訶衍論》《大日經義釋》《大日經義釋演秘鈔》《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等當時流傳於北方的特有經論譯本,先後歷時三十餘年刻成。據遼咸雍四年(1068)燕京天王寺志延所撰《陽台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載稱,這部藏經共五百七十九帙,千字文編次天字到滅字。以前並未發現有流傳的印本,直到1978年修理山西應縣木塔時,才在塔中發現五十軸殘卷;圖捲軸本版式為每版二十四行,每行十五至十八字不等(也有每行字數較為一致的經卷,如《大法炬陀羅尼經》卷十三,「靡」字型大小,每行均為十七字)。

遼聖宗以後,對佛教典籍的刊校,作出兩大業績。一是石經的刊刻,一是雕印大藏。隋代僧人靜琬在涿州大房山(今屬北京),開鑿石室,用石板刊刻佛經收藏。唐代建雲居寺,繼續刊刻石經。後經戰亂中斷,雲居寺被毀。遼聖宗時重修雲居寺,發現石室。遼聖宗命僧人可玄繼續刊刻經板。經遼興宗、道宗兩朝,刻完《大般若經》《大寶積經》等經石六百塊。合原存《涅槃經》《華嚴經》石共有二千七百三十塊,合稱四大部經。石經的刊刻也是對佛經的一次校勘整理。興宗時開始校印佛經的總集《大藏經》。佛經以木版雕印,全用漢文,並經僧人詳為校勘。完成五百九十七帙。遼道宗時繼續收羅刊印。在此以前,971年宋太宗曾在成都雕印《大藏經》,號稱「宋藏」。遼代印本通稱「丹藏」。

遼朝僧人的著述,主要有《續一切經音義》和《龍龕手鏡》兩書流傳,都完成於遼聖宗時代。南京崇仁寺僧人希麟(漢人)依仿唐慧琳《一切經音義》體例,對唐開元以後的佛經,續作音注,成《續一切經音義》十卷。此書廣泛參閱了有關訓詁和音韻文字的古代著述,詳徵博引,是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僧人行均(漢人,俗姓於)在五台山金河寺著《龍龕手鏡》,是一部通俗的漢字字書,依平、上、去、入四聲分編四卷,共收二萬六千四百多字,注釋十六萬三千多字。行均收錄當時實際讀音和通用字體,並多收民間通行的俗字,是一部有獨創性的字書。此書曾傳入宋朝,在浙西雕版,因避諱改名《龍龕手鑒》。

遼朝的佛教建築,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現存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建於遼聖宗統和二年(984),是三層重疊的木構建築,繼承了唐代建築的框架法。遼代的佛塔遍佈於五京地區。現存北京天寧寺磚塔、寧城(遼中京)磚塔和山西應縣的木塔,都是實體,八角層檐,為前代所未有。這種新形製為金代所繼承,形成獨特風格的遼金塔。內蒙古赤峰市林西(上京路)的白磚塔,八角七層,但內部中空可以直登,近似唐塔。

遼朝創造了契丹文字,但由於漢文化的傳布,見於記載的遼代文學作品,仍多用漢文。最早的詩篇是遼太祖皇子耶律倍的五言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遼聖宗以後,契丹貴族多學作漢詩。遼聖宗時曾以契丹字譯白居易諷諫集。流傳的聖宗佚詩有「樂天詩集是吾師」句。傳說聖宗喜吟詩,曾作曲百餘首,但並未流傳。北宋蘇軾詩曾傳到遼朝,在南京書肆刻印,很有影響。遼道宗和宣懿後,遼天祚帝的文妃(渤海人)都能作漢詩。道宗所作詩賦曾編為《清寧集》,已失傳。遼朝貴族文人也有一些詩集,都未能傳留後世,可能也都是漢詩。近年不斷有契丹文物出土,但由於契丹語文尚不能通解,契丹語寫成的文學作品,還有待於研究發掘。

遼太祖皇子耶律倍醉心於漢文明,不但能詩,也能作畫。宋朝藏有耶律倍的繪畫十五幅。有「獵騎圖」一幅,到元代仍受到珍視。遼興宗曾畫鹿贈給宋仁宗趙禎。遼朝的慶陵和近年在吉林庫倫旗發現的遼墓,都有大幅壁畫,當是受到唐壁畫墓的影響。

遼聖宗時,依仿漢人的修史傳統,撰修遼朝的歷史。室昉、邢抱朴等曾撰實錄二十卷。遼興宗時,又編錄遙輦可汗以來的事迹共二十卷。遼道宗時,撰修太祖以下七帝實錄。遼天祚帝時,耶律儼(漢人)修成《皇朝實錄》七十卷,是元人所修《遼史》的主要依據。遼道宗時,漢人王鼎撰《焚椒錄》一書,記述宣懿皇后被誣案始末,是遼朝僅存的一部私人的歷史著述。

(蔡美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