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 後周的改革與分裂局面的結束

華北地區的混亂殘破局面在後晉、後漢之際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廣順元年(951)郭威建立後周以後,開始出現了新的轉機。

政治經濟改革

郭威出身貧窮,頗知民間疾苦。他執政以後,虛心納諫,任用賢能;停止各地貢獻珍貴食物和土特產;免除正稅之外的一些苛斂;廢免後梁以來長期存在的「牛租」 ,並將民間牛皮一律官收的辦法改變為按田畝多少分攤;停廢營田,將田地、耕牛、農具、廬舍等分還給佃戶為其永業,鼓勵農民耕墾荒地,留心農田水利。民眾的負擔有所減輕,因而比較樂於附籍。至廣順三年,後周直接控制的人口增加了三萬多戶。

顯德元年(954),後周世宗柴榮即位。他廣泛收羅人才,繼續推進改革。政治上,他澄清吏治,賞罰嚴明,大臣犯罪,同樣法辦;又提倡節儉,力戒奢華。經濟上,他鼓勵逃戶回鄉定居,減免各種無名科斂。對來自西川、淮西和河東等處的流民,一律分給荒閑田地作為永業。頒布逃戶田地處理辦法,鼓勵農民墾殖逃戶田。規定田主在三年內回鄉的,歸還其一半耕地;五年內回歸的,給還三分之一。均不包括佃戶所蓋的屋舍和種植的樹木、園圃;五年以外回歸的,除墳塋地外,一律不歸還。至於從契丹統治下回歸的人,對他們在外的年限和獲得土地的數量等的限定,都相對放寬。周世宗受唐元稹《均田表》的啟發,編製《均田圖》頒發州鎮長官,還派遣使臣三十四人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出不少隱匿耕地,使之均攤正稅。當時徵收正稅多不在農作畢功之後,顯德三年,後周下令三司:夏稅於六月一日、秋稅於十月一日開始徵收,以便人戶交納。官府一再動員民眾修理黃河中下游的堤岸,堵塞黃河決口;疏浚汴水,北入五丈河,以通齊、濟運路;又浚汴口,引河水達淮,使漕運暢通。當時,各地寺院林立,隱匿編戶甚多。顯德二年,詔廢閉寺院三萬餘所,除了皇帝批准的僧尼數額以外,其餘一律括還為編戶,銷毀銅佛像和民間銅器鑄錢,使唐末以來長期缺錢的局面有所改變,有利於商貿流通的發展。

修訂刑法

五代十國時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編敕,但因歷朝又都有新頒的敕條,彙編附益,使得格敕前後重複矛盾;因仍唐舊的律令,有的已難解釋。顯德四年,世宗令大臣們進行整理,唐代律令條文難解的,加上注釋,格敕繁雜的,加以刪除,彙編為《大周刑統》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編的《宋刑統》即就此書略加增刪而成。

整軍與統一戰爭

唐亡前夕,朱溫誅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領的神策軍。以後,朱溫以宣武軍(汴州軍號)節度使稱帝,即以宣武鎮兵為禁軍,設置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唐改為侍衛親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是為侍衛司。後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又置殿前都點檢,位在都指揮使之上,而侍衛司分置馬軍和步軍兩指揮使,不置都指揮使。

顯德元年,周世宗初即位,北漢興兵攻潞州,世宗率領大軍親征,戰於高平。這次戰役雖然擊退了北漢、遼聯軍,但也暴露了禁軍不守軍紀、戰鬥不力之弊。侍衛司的馬軍和步軍兩個指揮使樊愛能、何徽臨陣潰退並劫掠輜重,還揚言周軍已敗。世宗處決了這兩個指揮使和中級將校七十餘人,整肅了軍紀。高平之役前,世宗已令諸道招募包括山林亡命之徒的驍勇者充兵,班師後,世宗便命令檢閱諸軍,淘汰老弱,選拔精銳為殿前諸班。從此,朝廷擁有一支強大的勁旅,為進行統一戰爭創造了條件。

顯德二年,周世宗命一些臣僚各撰寫一篇《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其中王朴的《平邊策》提出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建議先取南唐江北諸州,繼取江南、巴蜀、嶺南,最後才攻取太原。這一建議成為後周和以後北宋統一全國的指導方針。就在這一年,周世宗出兵後蜀,收回秦、鳳、成、階四州。次年發兵攻南唐,經過三年苦戰,得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縣。從此,加強了對江南的軍事優勢,充實了國家的人力、財力。顯德六年四月,乘遼內部紛爭之機,世宗統率水陸大軍北伐,不到兩個月便攻取瀛、莫、易三州十七縣。五月,正當周軍勝利向幽州推進時,世宗突患重病,被迫回師。六月世宗卒,子宗訓即位,年僅七歲。顯德七年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製造遼兵南下的假情報,統兵出征,在陳橋(今河南封丘陳橋鎮)發動兵變,率軍返京,廢后周恭帝自立,改國號為宋。

宋建國後,先集中兵力平定統治領域內的反抗力量,隨後,採納趙普建議,先削平南方的荊南、南漢、南唐、吳越等國,統一了南中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出兵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被迫歸降。至此,唐末以來近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終告結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