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唐朝的歷史地位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種歷史地位可以從幾方面給予肯定。

首先,中國歷史自春秋、戰國之交進入封建社會以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沿著迂迴曲折的道路前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高潮產生於西漢,第三次高潮產生於明清,第二次高潮就產生於唐代。在第二次鼎盛中,尤其是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車水馬龍,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在政治上先後有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呈現出一派昇平景象,其成就都超邁了西漢的「文景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廷帝國,但就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而言,它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西歐的封建城市尚未出現。東羅馬帝國除查士丁尼時期的短暫強盛外,社會發展進程很快就為阿拉伯國家的入侵所打斷。西方繼起的強國是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國家,但其遲至8世紀時才逐漸形成封建制。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始確立了封建制。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割據局面一直延續到12世紀末。日本的「大化改新」雖然盡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卻只具有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性質。在世界範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其次,唐朝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發生明顯變化的關鍵階段,是由前期向後期發展的轉折時期。從這一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當時社會變化的中心是: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基礎上,土地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即均田制斷斷續續推行兩百餘年以後,終於失去生命力,走向崩潰,地主土地所有制從8世紀中葉開始得到空前的發展。經濟基礎中的這一變革引起了上層建築領域中的一系列變化,農民起義也隨著提出了新的綱領性口號。唐朝後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對此後千餘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新事物主要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迅猛膨脹造成了空前嚴重的貧富不均,針對這種社會現實,農民起義提出了平均財富的要求。王仙芝「天補平均大將軍」的頭銜不僅是一個稱號,而且是一個戰鬥口號。它也是宋代農民起義「均貧富」口號、明代李自成起義「均田」口號及清代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土地綱領的先聲。從租庸調製到兩稅法的變化,不僅是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而且是從漢代以來課役重丁口、輕田產轉變到此後輕丁口、重田產的分水嶺。宋代的「二稅」、明代的「一條鞭法」及清代的「攤丁入地」,都是楊炎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為宋代「古文運動」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寫古文之風一直持續到「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前夕。由此可見,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緩慢變化,而一系列新事物都產生於唐代後期。在這個歷史轉折階段,既有舊時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時代即將來臨的曙光。

再次,唐朝在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中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秦漢是多民族國家形成的第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但魏晉以後陷於民族大混戰,這個過程暫時緩慢下來。隋朝歷時較短,還沒有來得及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唐朝歷時較久,前期統一,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於是國內各民族間的接觸和交往空前發展,民族關係進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多民族國家壯大、發展的第二個歷史階段。

唐帝國卓越的國際地位和優異的經濟、文化成就使亞洲各國以至部分歐、非國家對之產生了欽羨之情,爭相與唐朝交往,遂使中國成為亞洲諸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和中心,在中西交往中也起著顯著的作用。在當時的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中國,這三個中心,又以中國的地位最為突出。唐代是繼漢代之後,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二個高潮時期。

唐朝在發展經濟、文化,密切民族關係和加強國際交往中,都取得了光彩奪目的成就,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鼎盛局面;唐朝後期的歷史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端倪。唐代確實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

(胡如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