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 教育與文化

為了獲得統治者需要的人才,加強與固有封建勢力的合作,有些少數族統治者還設置學校。前趙劉曜設置太學、小學,選拔百姓二十五歲以下、十三歲以上資質可教的一千五百人為學生,太學生後來通過考試,授予官職。所謂「百姓」實際上應是士族豪門子弟。後趙設置太學、四門學、郡國學,學生是將佐和豪右的子弟,將佐可能也包括部分少數族人。前燕慕容皝設置「官學」,入學的是大臣子弟,稱為「高門生」,達千餘人,他還自著開蒙讀物《太上章》和《典誡》十五篇作為教材。南燕慕容德南渡稱帝,坐席未暖,就設置太學,選公卿、士族子弟二百人為太學生。後秦姚興時,來自各地的一些老儒生在長安開館授徒,聚集生徒一萬幾千人。姚興經常接見這些老儒,還鼓勵諸生遊學洛陽。特別是他設置律學,召集地方上沒有專職的「散吏」入學,其中學得好的便派回原來郡縣主管刑獄。律學的設置開唐代的先聲。那時甚至在不太安定的南涼,禿髮利鹿孤當政時也曾設立學校,置博士祭酒,教導貴族大臣子弟。設學授經,固然為了統治者的需要,但客觀上有利於遭到嚴重破壞的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播,而且促使部落上層分子加快接受漢文化,對於民族融合具有積極意義。前燕王慕容皝能夠著書作教材,前秦苻堅弟苻融、從子苻朗都讀書能文,通曉佛學、玄談。苻朗的著作《苻子》,至今還有片斷流傳。姚興能講佛教經典,又通曉佛學。他們接受傳統文化,表明少數族上層分子漢化的深度。

前涼政權抗拒了劉曜、石虎的入侵,涼州(今甘肅武威)是北方最安定的地區,傳統的漢魏制度和文化在那裡受到尊重。前涼政權建立前,張軌任涼州刺史,到任後建立學校,徵集管內九郡士族官僚子弟五百人入學。西涼李暠也曾立學,增置高門生至五百人。根據吐魯番出土文書和石刻,西涼和北涼都曾在境內策試秀才。由於涼州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保留漢魏舊籍較多。314年,晉愍帝定都長安時,前涼張寔曾進獻經史圖籍。437年北涼沮渠牧犍向南朝劉宋進獻各類書籍一百五十四卷,其中多數是涼州人的著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