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東漢後期的階級鬥爭和黃巾大起義

東漢後期的階級鬥爭

和帝、安帝以後,東漢統治集團腐朽,豪強勢力擴張,輪流當政的宦官外戚競相壓榨農民,農民境況日益惡劣。長期戰爭加重了農民的苦難。水旱蟲蝗風雹和牛疫連年不斷,地震有時成為一種嚴重災害。沉重的賦役和癘疫、饑饉嚴重地破壞了農村經濟,逼使農民到處流亡。東漢王朝屢頒詔令,用賜爵的辦法鼓勵流民向郡縣著籍,但這不過是畫餅充饑,對流民毫無作用。流民數量越來越多,桓帝永興元年(153)竟達數十萬戶。地方官吏為了考績的需要,常常隱瞞災情,虛報戶口和墾田數字,這又大大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促使更多的農民逃亡異鄉。

靈帝時,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敗達於極點。光和元年(178),靈帝開西邸公開賣官,二千石官兩千萬,四百石官四百萬,縣令長按縣土豐瘠各有定價,富者先入錢,貧者到官後加倍繳納。靈帝又私賣公卿等官,公千萬,卿五百萬。州郡地方也多是豺狼當道。

流亡的農民到處暴動。早在安帝永初三年(109),就有張伯路領導流民幾千人,活動於沿海九郡。順帝陽嘉元年(132),章河領導流民在揚州六郡暴動,縱橫四十九縣。漢安元年(142),廣陵人張嬰領導流民,在徐、揚一帶舉行暴動,時起時伏,前後達十餘年之久。桓帝、靈帝時,從幽燕到嶺南,從涼州到東海,到處都有流民暴動發生,關東和濱海地區最為突出。流民暴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幾百人、幾千人擴展到幾萬人、十幾萬人。一些流民隊伍,還與羌人、蠻人反對東漢王朝的鬥爭相呼應。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餘年中,見於記載的農民暴動,大小合計將近百次,至於散在各處的所謂「春飢草竊之寇」、「窮厄寒凍之寇」,活動於大田莊的周圍,更是不可勝數。那時,農民中流傳著一首豪邁的歌謠:「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這首歌謠,生動地表現了農民前赴後繼地進行鬥爭的英雄氣概。

東漢時期,起義農民首領或稱將軍、皇帝,或稱「黃帝」、「黑帝」、「真人」。前者表示他們無須假託當權集團人物來發號施令,後者表示他們懂得利用宗教組織農民。桓、靈之間流傳的「漢行氣盡,黃家當興」的讖語,是起義農民政治要求的一種表達形式。

分散的農民暴動,雖然在東漢軍隊和豪強武裝的鎮壓下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但是繼起的暴動規模越來越大,終於形成了全國性的黃巾起義。

黃巾大起義

順帝以後,以至於桓、靈時期,道教的一支——太平道,在流民中廣泛地傳布開來。巨鹿人張角是太平道的首領。張角稱大賢良師,為徒眾畫符治病,並派遣弟子分赴四方傳道,得到農民的信任,歸附的人絡繹於途。張角還和洛陽的一部分宦官聯繫,利用他們作為內應。據說張角自己還曾潛伏京師,觀察朝政。

張角的活動,引起了東漢統治集團的注意。東漢王朝企圖以赦令瓦解流民群。但是流民群在張角影響下,仍然日益壯大。東漢王朝又準備用州郡武力大肆「捕討」。司徒楊賜深恐單純的鎮壓會加速農民起義的發動,因此主張責令郡國守相甄別流民,送歸本郡,以削弱流民群的力量,然後誅殺流民領袖。稍後,侍御史劉陶等人建言,要求漢朝下詔重募張角等人,賞以國土。東漢統治者所有這些策劃,都沒有達到破壞農民起義的目的。

張角的道徒,迅速發展到幾十萬,遍布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張角部署道徒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由他統一指揮;並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向人民宣告東漢崩潰在即,新的朝代將要代起。太平道徒廣為散布「黃天泰平」的口號,並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經過這些醞釀和部署以後,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在城鄉各地完全成熟了。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大方馬元義調發荊、揚等地徒眾數萬人向鄴城集中,又與洛陽的道徒相約,在三月初五日同時發動起義。但是,起義計畫由於叛徒告密而完全泄露,東漢王朝逮捕馬元義,誅殺洛陽信道的宮廷禁衛和百姓千餘人,並令冀州逐捕張角。張角得知計畫泄露,立即通知三十六方提前起義。中平元年二月,以黃巾為標誌的農民起義軍,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時俱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組織、準備比較嚴密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勢力強大的黃巾軍,有如下幾個部分:波才領導的潁川黃巾,張曼成、趙弘、韓忠、孫夏等人相繼領導的南陽黃巾,彭脫等人領導的汝南、陳國黃巾,卜已領導的東郡黃巾,張角、張寶、張梁兄弟領導的巨鹿黃巾,戴風等人領導的揚州黃巾,今北京地區的廣陽黃巾,等等。黃巾人眾極多,聲勢浩大,東漢統治者誣稱為「蟻賊」。南陽黃巾殺太守褚貢,汝南黃巾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勛和太守劉衛。巨鹿附近的農民也俘虜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響應黃巾。黃巾軍攻佔城邑,焚燒官府,趕走官吏,震動京師。同年七月,漢中爆發了五斗米道首領巴郡人張修領導的起義,被統治者誣稱為「米賊」。此外,湟中義從胡(小月氏)和羌人,也在隴西、金城諸郡起兵,反對東漢統治。

東漢外戚何進受命為大將軍,將兵屯駐洛陽都亭,部署守備。洛陽附近增設了八關都尉。為了統一力量,東漢王朝宣布赦免黨人,解除禁錮。東漢還詔敕州郡修理守備,簡練器械,並調集大軍,包括羌胡兵在內,對各部黃巾陸續發動進攻。

皇甫嵩、朱儁率軍四萬,進攻潁川波才的黃巾。波才打敗了朱儁軍,並在長社(今河南長葛境)把皇甫嵩軍圍住。波才缺乏戰鬥經驗,依草結營,在漢軍火攻下受挫,又被皇甫嵩、朱儁軍與曹操的援軍追擊,陷於失敗。漢軍接著向東進攻。擊敗了汝南、陳國黃巾。皇甫嵩又北上東郡,東郡黃巾領袖卜已不幸被俘。

南陽黃巾領袖張曼成戰死後,趙弘率十餘萬眾繼起,據守宛城。朱儁軍轉擊南陽,圍宛城三月,戰鬥非常激烈,趙弘戰死。十一月宛城陷落,這支義軍也失敗了。

巨鹿黃巾領袖張角稱天公將軍,弟張寶、張梁分別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號召力很大,是黃巾的主力。東漢先後以涿郡大姓盧植和率領羌胡軍隊的董卓進擊張角。張角堅守廣宗(今河北威縣)。八月,東漢以皇甫嵩代董卓進攻巨鹿黃巾。那時張角病死,義軍由張梁統率應戰。十月,漢軍偷襲張梁軍營,張梁陣亡;又攻張寶於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張寶敗死。東漢統治者對農民進行血腥的報復,對張角剖棺戮屍,又大量屠殺農民,在下曲陽積屍封土,築為京觀。

黃巾起義爆發以後,黃河以北的農民紛紛保據山谷,自立名號,反對東漢統治。他們是博陵張牛角(青牛角)、常山褚飛燕(張燕)以及黃龍、左校、郭大賢、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部,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張燕聯絡太行山東西各郡農民軍,眾至百萬,號黑山軍,勢力最為強大。中平五年,各地農民又相繼以黃巾為號,起兵於西河、汝南、青州、徐州、益州和江南等地區。

黃巾起義發動之廣泛,計畫之周密,階級對立之鮮明,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但是黃巾起義發生在封建割據傾向迅速發展,豪強地主擁有強大武裝的年代,這種地主武裝同官軍聯合,處處阻截和鎮壓農民軍,迫使農民軍不能集中力量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起義高潮過去以後,黃巾余部和黑山軍各部人數雖然很多,但是缺乏攻擊力量,在四面八方的敵人夾攻中相繼失敗。

黃巾起義取得了瓦解東漢王朝的偉大成果。極端黑暗的宦官、外戚集團失去了東漢王朝的憑藉,經過短暫反覆以後也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