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隊開赴漁陽(治今北京密雲西南)的閭左戍卒九百人,遇雨停留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境),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秦法「失期當斬」,戍卒們面臨著死刑的威脅。於是,在陳勝、吳廣的領導下,在大澤鄉舉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

陳勝,即陳涉,陽城(今地有異說,在河南境內)人,僱農出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農民。他們都是戍卒的屯長。為了發動起義,他們在帛上書寫「陳勝王」三字,置魚腹中,戍卒買魚得書,傳為怪異。吳廣又於夜晚在駐地旁叢祠中燃篝火,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呼聲。接著,陳勝、吳廣率領戍卒,殺押送他們的秦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公子扶蘇和已故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農民反秦。附近農民斬木揭竿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則向西進攻,連下今豫東、皖北的銍、酇、苦、柘、譙(分別在今安徽宿州,河南永城、鹿邑、柘城,安徽亳州境)諸縣。當他們推進到陳(今河南淮陽)的時候,已是一支數萬人的聲勢浩大的隊伍了。

黔首

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戰國時期已經廣泛使用,它的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雷同。《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這是秦統一中國後更定名物制度的內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發布「使黔首自實田」的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按照當時實際佔有的田數,向封建政府呈報,即可取得國家的承認。從此,原秦國的一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國範圍內施行。

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特別是在舊楚國境中,數千人為聚者到處可見。一些潛藏民間的六國舊貴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機來歸,憑藉舊日的地位,在農民軍中發揮影響。游士張耳、陳余甚至勸陳勝派人「立六國後」,被陳勝斷然拒絕。陳勝自立為「張楚王」,分兵三路攻秦:吳廣為「假王」,西擊滎陽;武臣北進趙地;魏人周市攻魏地。吳廣軍在滎陽被阻,陳勝加派周文西擊秦。

周文軍很快發展到車千乘,卒數十萬人,進抵關中的戲(今陝西西安臨潼區境),逼近咸陽。秦二世慌忙發修驪山陵墓的刑徒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應戰,打敗周文軍。

武臣佔領了舊趙都城邯鄲後,在張耳、陳余慫恿下自立為趙王,陳勝勉強予以承認。武臣抗命不救周文,卻派韓廣略取燕地。韓廣在燕地貴族的慫恿下,也自立為燕王。

周市進到舊魏南部和舊齊境內。舊齊貴族田儋自立為齊王,反擊周市。周市在魏地立舊魏貴族魏咎為魏王,自為魏丞相,並派人到陳勝那裡迎接魏咎。

舊貴族的勢力很活躍,渙散了農民起義隊伍。陳勝缺乏經驗,決心不夠,眼看著分裂局面的形成。陳勝周圍也出現了不團結的現象。

秦將章邯軍連敗周文,周文自殺。章邯又東逼滎陽,吳广部將田臧殺吳廣,迎擊章邯,一戰敗死。章邯進到陳,陳勝敗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叛徒庄賈殺死,陳縣失守。陳勝部將呂臣率領一支「蒼頭軍」英勇接戰,收復陳縣,處決了庄賈。陳勝作為反秦的先驅者,領導起義只有半年就失敗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卻被他激起,繼續不斷地衝擊秦的統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