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起源和發展

商族早在滅夏之前,就有了相當長時期的發展。它最早活動於東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古代土著民族有許多共同之處;有以玄鳥為始祖的神話,還有用獸骨占卜、殺人殉葬、衣著尚白等習慣。《尚書序》記載:「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據王國維稱,契居番,昭明遷砥石又遷於商,相土東遷泰山下又遷商丘,上甲微遷於殷又遷至商丘,成湯滅夏定都亳,是為八遷。後來又有過五次遷徙,所謂「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即仲丁遷於隞,河亶甲遷於相,祖乙遷於邢,南庚遷於奄,到盤庚時最後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是為五遷。從此,「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商人的屢次遷徙,或許由於受異族的壓迫,或許由於水旱之災,或許由於擴張土地到更肥沃的地區,並不一定表示商族早期是游牧民族。遷徙的範圍大概在今河南、河北、山西、山東一帶。

商代自湯開始,至紂滅亡,共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商王世系,據《史記·殷本紀》載,結合甲骨文考察,除去個別有誤,基本可信。在成湯以前,從契至成湯,凡傳十四世。《國語·周語》說:「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即所謂商族的「先公」時期。這在《史記·殷本紀》和甲骨文中也有記載。商族先公世系是:

商自成湯建國、盤庚遷殷,至武丁時期,經過對周圍方國的頻繁戰爭,疆域及勢力影響空前擴大。殷都經科學發掘證實,在今河南安陽西北的小屯村一帶及洹水沿岸周圍的後岡、高樓庄、薛家莊、花園庄、小庄、四盤磨、孝民屯、大司空村、小司空村、武官村、侯家莊、秋口及同樂寨等二十幾個村莊方圓二十四平方千米或更大的範圍內。以王畿為中心的商代統治區域為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即今河南北部及河北南部。但其勢力所及之地,已東起山東半島,西至陝西西部,南及江漢流域,北達河北北部。至於其文化對各地的影響,則大大超越了這一範圍。據考古資料看,東南和華南地區分布於長江下游兩岸的「湖熟文化」、江西北部的「吳城文化」、西南地區四川境內的「巴蜀文化」,以及北方內蒙古、遼寧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商文化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