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夏代王權的變革

據文獻記載與傳說,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由於禹治水有功和發展農業生產,夏部族勢力增強,博得了各部族首領的支持,從而順利地得到了部族聯盟首領的地位。禹對三苗的戰爭又取得勝利,將其驅趕到今湖北西北與河南交界處的丹江與漢水流域,進一步鞏固了王權。夷、夏諸族首領完全臣服於夏王朝的統治,成為維護王權的世襲貴族。所謂「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正是後人追述夏王朝建立統治地位的情景。

夏禹死,其子啟繼王位。這種廢「禪讓」而實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引起了夏朝爭奪王位的激烈鬥爭。東方偃姓集團首領伯益,首先起而反對夏啟占居王位,結果伯益被殺。西方的同姓邦國有扈氏(傳說在今陝西戶縣一帶)也曾起兵,啟親率大軍進行討伐。啟與有扈氏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而被「剿絕」。夏啟經過鞏固王位的激烈鬥爭,確立了王位世襲制。於是眾多邦國首領都到陽翟朝會,啟在鈞台(今河南禹州境內)舉行宴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鈞台之享」。但啟居王位後,對本部族和邦國進行階級壓迫與剝削,過著奢侈腐化生活。《墨子》稱啟「好酒耽樂」,《楚辭·離騷》也說啟「娛以自縱」。

夏啟死後,子太康繼立。太康更加追求奢侈淫樂的生活,於是在夏王朝的統治集團內部,先發生太康兄弟五人爭奪王位的鬥爭,後出現武觀叛亂,雖被平息,但夏王朝統治力量已經削弱。

太康死後,子仲康立。仲康死後,子相立。這時東夷族中勢力比較強大的有窮氏首領后羿,趁夏王朝內部的王權之爭,攻入夏都,「因夏民以代夏政」,奪取了王位。但善射的后羿恃其武力而不修民事,終日以田獵為樂。不久后羿被他的親信東夷族伯明氏成員寒浞所殺。寒浞又命其子澆滅夏的同姓斟灌與斟鄩,殺掉了夏後相。夏後相妻逃回母家有仍氏(今山東金鄉境),生下遺腹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做了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庖正。有虞君主虞思以二女為少康妻,並封之以綸。當時少康「有田一成,眾一旅」,積極爭取夏眾與夏民,志在復國。他在斟灌與斟餘眾的協助下,滅掉了寒浞及其子澆。少康又命其子杼滅掉了,從而結束了后羿與寒浞四十年左右的統治,恢複了夏王朝的政權。

少康死後,子杼立。他重視發展武裝和製造兵甲。杼執政後曾「征於東海」,東夷諸族都臣服於夏,受其爵命。夏代中興局面得以形成。夏人對杼十分尊崇,他死後,曾舉行隆重的「報祭」。

夏王朝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中興穩定局面,到十四王孔甲時,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史記·夏本紀》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國語·周語》也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所以從孔甲經皋與發,直到履癸(即夏桀)內亂不止。夏桀是一個暴君,不用賢良,不憂恤於民,「百姓弗堪」。後商湯在伐桀誓詞中,提到當時人民咒罵夏桀的話為「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表明人民對夏桀之痛恨。故湯起兵伐桀時,桀眾叛親離,身死而國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