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期 春秋戰國前期的古史傳說

春秋到戰國前期的主要文獻《國語》《左傳》中,敘古帝古神名增多,古史傳說繁備。最要者開始說虞、夏、商、周四代相承,其始祖神是虞幕、夏禹、商契、周棄,以及每代必祭的幾名宗祖神;齊、楚、秦的宗祖神亦提出;排出黃帝、炎帝、共工、太皞(昊)、少皞、顓頊前後相承的古帝名次,以及他們的一些遺墟所在;又有與堯、舜族相聯合的高陽氏、高辛氏後裔十六族,以及與堯、舜族作鬥爭的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縉雲氏後裔四個族。其中高辛為商、唐二族的共祖,顓頊為舜及楚的共祖。而禹的事績亦增多,他除敷土地治洪水外,還劃分九州,成為社神。

此期古史傳說中的始祖、宗神系統更加繁備。商、周、姜、嬴、羋、苗等實有其族者,祖先全出自本族始祖系統;而傳說中的虞代,除奉東方諸宗神外,又以西方黃帝為始祖,然後組合成其祖先體系。夏代雖自始至終以西方宗神為祖先體系,但因東進建立王朝後與東方部族融合,遂將東方的宗神顓頊迎入自己的祖先體系中,作為本族始祖黃帝的後代。此外在東方另出現了幾個顯族的世系。又此時的東方的堯的地位比《天問》時已有提高,但仍不突出,尚未成為宗神。

黃帝

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古帝。原為一個古族的名祖、華夏集團的代表人物,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相傳黃帝姬姓,名軒轅,因居軒轅之丘或謂作軒冕之服而得名,又以為號,所以漢以後文獻中多留下「黃帝軒轅氏」的稱謂。相傳軒轅修德振兵,發展農業,改革軍隊,團結周圍古族氏,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征戰,建立了新秩序,結束了「無制令而民從」(《淮南子·氾論訓》)的神農氏時代。《周易·繫辭》《世本·作篇》等不少文獻都盛稱黃帝時代有許多發明創造,這些創造發明加速了邁向文明的進程,所以後世將黃帝尊為「人文初祖」。一般認為黃帝時代為距今五千多年前,所以又有中國「五千年文明」之說。黃帝和炎帝兩個古氏族世代互通婚姻,雖曾有過爭雄的戰爭,但最終結為聯盟,共同構成華夏集團的核心。到戰國時期,形成了以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部族集團中的一些古族為核心的華夏族。隨著古族的融合,《世本》及《大戴禮記》的《帝系》將各族的宗神和祖先合併成黃帝一系的分支,構成大一統的譜系,為黃帝成為中華民族共祖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的一部神話故事全集《山海經》,把流傳到當時的古代神話全都彙集在書里,在書的後半部出現了許多神的世系。該書分《山經》《海經》兩部分。《山經》當寫成於戰國前期,《海經》當寫定於秦或秦漢之際。書中敘神話人物世系在《海經》,《山經》則只零星舉到一些神名和他們一些活動,可知諸神世系的排成在秦漢之際,只是神話的內容沿自古代傳說。在《山海經》中,不僅包括其他典籍中的大部分古史神話人物,而且新的神也多至不可勝數,如各地、各山皆有司守之神或居住之神,有名的西王母也首見於此書。但帝堯仍未入諸神世系,其地位較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