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折 初見 龍地唐史

「來使試想,火藥火藥,為何稱之為葯?」

對嘲風的疑問,崔代孟避而不答,反問道。

嘲風從來沒有想過,老實回答道:「嘲風不知曉。」

「我也只是大膽猜測而已,要說這其中的硝石和硫黃從漢代開始就分別被列為上品、中品葯,能治二十多種病。爾後,煉丹方士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而煉丹,煉丹多需伏火,燃燒藥物以去掉猛毒,伏硫黃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黃,而後偶然煉成火藥,除了激烈的反應,還能殺蟲、治瘡癬,辟濕氣和瘟疫。」崔代孟細細道來,他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愛考據典籍,還常常教晚輩讀書。

「火藥竟然曾經是葯,這還真是頭回聽說。」嘲風聽得入迷,心裡略有吃驚,眼前這位崔特進懂得的可真不少,「這想必就是煉丹家的偶然所得,這門學科現在叫化學,外夷的叫法。」

嘲風有所不知,崔代孟對煉丹這麼了解並非偶然。唐朝至少有五位皇帝是因為服用丹藥中毒而喪命的,此外還有四位迷戀過丹藥。當唐人來到龍地,夾雜在醫術之中的煉丹活動也從未停止過。

崔特進如此關心兵器,莫非此地也有軍事威脅?嘲風想到此處,覺得這個問題倒是與自己切身相關,於是大膽問道:「特進,請恕嘲風冒昧,這蠻荒之地,除卻香囊城,可還有別的城池或他國?」

崔代孟聞言,臉色微變,雙眉緊蹙。得悉千年國運,崔代孟的心隱隱絞痛,但是否將唐人在龍地的千年際遇告知眼前這陌生青年,又是另一回事。在見嘲風之前,崔代孟有些猶豫,但清晨這一席詳談,他感覺眼前這位來使雖然年少,行事略帶衝動幼稚,但機智靈敏,且防民之口已無可能,不妨將這中原之局和盤托出。

「正所謂,朋友相交貴乎誠。」崔代孟緩緩道來。

「吾城居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光化三年,迄今有一千年,安西都護府派出戍邊的一支大軍,由於路途遙遠、時間漫長,軍人都攜帶著家眷,甚至還有中原的果蔬種子,各式匠人也同往,這支浩蕩的隊伍在蘇魯木哈克遭遇了時空飛梭,陰錯陽差地來到這巨龍時代,該事件也就是後人口中的千年疊像。」

「恰好是一千年整?」嘲風心裡咯噔一下,隱約懷著期盼急問道,「可有人回得去光化三年的唐朝?」

崔代孟聞言,慘淡一笑:「據我所知,並無人成功過,唐人至龍地不久,排除萬難回到關內,可關內同樣是鬱鬱蔥蔥,毫無人氣,不得已,便在想像中的長安地區就地建城,繁衍生息。其間與當地的突厥部落攻殺,互有勝負,最終在左監門大將軍的力戰之下將突厥拆得四散,從此再無威脅。多年後,唐人在南部林莽中突然遭遇兩千年前便至此的漢人,漢人率兵而來,唐人力戰,但寡不敵眾,唐城破,其中一支逃往東北部白山黑水處,建落羽城,另一支逃往中北部沙漠的綠洲之地,建骨篤城。吾輩祖先這支則落腳古祁連山脈,再修唐城。唐城後毀於大地震,成為斷城。剩下的唐人則建造了如今的香囊城……」

這後半段話,嘲風根本聽不進去,他心中滿是難以言喻的絕望,思忖:唐人是一千年前至此,漢人是兩千年前至此,也就是說這時空飛梭多半為千年一開閉,原本想探清時空閉合的要義回我大清,如今這周期卻是千年一回。本想開口再細問,忽又轉念,如果此前沒有猜錯,貓瓦,或者她背後的人物,可能才是解開這個秘密的關鍵。

崔代孟瞥得嘲風反應,停了片刻,又道:「至此,唐人分割三地,雖有來往,但始終限於民間,高層互相猜疑,未取得一致意見。漢人則用兩千年之光陰,在中原建立起大型的城市與軍隊,向西南用兵,擊潰了更早來到此地的商朝人,並開始不斷派兵侵擾唐人。」

嘲風聽得瞠目結舌,敢情這世上還有三千年前來到此地的商朝人,這剛剛離開了兵荒馬亂的大清國,卻又來到了並不太平的巨龍之地。他心裡甚至有些悲哀,大清走到今日,已夠窩囊了,為何到這龍地還是遇到孱弱的一方,教人如何「仗勢欺人」啊!轉念間又覺得自己的想法荒誕。

想起與唐人騎兵的幾次遭遇,嘲風甚是讚歎,向崔代孟問道:「我看唐軍軍容齊整,香囊城的武備可否一戰?」

崔代孟微微一笑,捋須點頭。達奚會意,沉著聲說:「我城武備從未懈怠,李將軍麾下有一神飆軍,共萬餘人,軍下領折衝府,府設折衝都尉。每府下轄團、旅、隊、火。軍中又分步兵、輕重騎兵、輜重兵。」

嘲風聽完微微一愣,暗道這兵力可真不弱!想大清國的悍旅湘軍,一營約五百人,好傢夥,神飆軍整整有二十營之眾!

「昨日前去捉拿來使的獨光庭,為翊衛校尉,也就是領兩百人。」達奚看嘲風沒有反應,料想是自己說得太模糊了,又舉了個例子。

實際上,香囊城並沒有這麼多兵馬。如果真的要召集全軍滿員出擊,幾乎要舉傾城之力。所以平日常備的軍力也就是四個折衝府,不足五千人。

「對某而言,來使等人來自後世,所提之建議,無論文武之事對此城都大有裨益。」想起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崔代孟注視著嘲風的雙眼,語氣極為誠懇地說道,「某懇請來使,官拜香囊城,共保這一城六萬餘口人之平安!」

聽畢,青年心念一動,彷彿從這位老者的雙眼間看到了大唐千百年來沉澱下的古韻光輝。本來是讀甲骨、逗歌女的遊戲人生,或言之為「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卻從來沒想過,他將過上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接下來的兩句——「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的人生。在這龍地亂世中,在不知如何回到大清之前,這或許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嘲風表情微愕,卻並不惺惺作態,以一種極為真誠的語氣道:「常言道,知恩圖報,特進對我如此信任,禮遇有加,我且應下來,待特進觀察,再定實務。」

崔代孟並沒有想到,眼前這個略顯文人氣質的年輕人,竟然如此乾脆地應承下來,而不提回大清之事。此前準備良久的勸說和威逼利誘,此時毫無用處。但嘲風等人的到來,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心裡也是琢磨了千百次,依舊沒有頭緒。

總之,見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崔代孟滿意地點頭笑道:「官服與官印下午便送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