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招人

貨架卸完裝完,老宋兩口子想要請客,眾人紛紛婉拒,各回各的地,呂冬和喬衛國也得去市場準備晚上的買賣。

李文越在麻辣燙攤子上待了會,問呂冬:「冬子,你記不記得袁靜?」

呂冬仔細回憶:「名字有印象,具體是誰記不清楚了。」

「她也在省大。」李文越簡單說道:「中午我在食堂遇到她,她說想在大學城聯繫下咱們一中出來的人,成立個一中同學會。」

呂冬說道:「她學生會的?挺有想法。」

李文越不好意思的撓頭:「我沒問。」

「也行。」呂冬簡單說道:「都一中的老同學,將來有啥事,力所能及的,能互相幫助。」

李文越說道:「回頭我跟她商量商量。」

呂冬建議:「文越,你最好也當個組織者。」

「我先問問咱們同學。」跟呂冬不同,李文越在一中同學中認識的人多,人緣也好。

田大榜那事,就是李文越聯繫同學散播出去的,避免更多人跑去南方走上歧途。

李文越走後沒多大會,呂冬接到個電話,有人看到喬衛國貼在縣城的招聘啟事,打來電話詢問。

呂冬跟人約好時間,明天上午讓對方直接來店裡。

先招固定員工,學校那邊的臨時工,等確定開業時間之後,會讓幾個朋友幫忙貼海報和散播消息。

像黑蛋那樣,家庭條件一般,想要利用課餘時間掙錢的人,各個學校都有,甚至數量不少。

但大學城這地,沒幾個能打工的地方。

附近最多的就是建築工地,工地上可不招只能課餘時間當小工的臨時工。

……

商鋪稍微靠北一點的地方,溫馨貨棧裡面,黃娟沒有走,在幫宋娜理貨。

黃娟解開老宋剛剛送下來的袋子,取出毛衣鏈,遞給宋娜,說道:「別人讀書花錢,你讀書卻賺錢,羨慕死我了。」

宋娜接過毛衣鏈,掛在貨架掛鉤上:「壓力很大,最近我天天晚上做噩夢,夢見生意不好,連商鋪都叫銀行收走了。」

「你也大膽。」黃娟還是有點佩服的:「幾萬塊錢貸款,說貸就貸。」

宋娜笑:「所以壓力大。」

黃娟問道:「哪天正式開業?我拉幫朋友給你壯聲勢。」

宋娜想了想,說道:「還要再等幾天,明天過來安掃碼機和收銀機,文具的貨大後天才能到,大概這個周末開業。」

黃娟又問:「聽說社會上有點亂,會不會有人找麻煩?比如收保護費。」

宋娜笑了:「不會的。」

大學城這地,估計沒人跑來收她的保護費。

黃娟繼續給宋娜遞毛衣鏈:「你這店開起來,畢業也不用愁找工作。」

倆人忙到天色發黑,跟老宋夫婦說一聲,一起回學校,準備晚上的課。

她們都報了收費的塑形健身操課程。

這兩年,已經有地方和大學不再包分配,現在有很多傳言,說是最近兩年內,國家就會喊停大學分配,以後畢業要自個解決就業問題,多學點東西,未來就多一條可供選擇的路。

總不能畢業以後當無業游民。

……

上個學期,高明高三讀到一半,從青照一中退學,這書說什麼都讀不下去了。

從早晨六點熬到晚上十點還好說,但沉悶壓抑的環境,叫他精神高度緊張,晚上稍微有點動靜就會醒。

偏偏集體宿舍都是些破舊的雙層鐵架子床,晚上一個人翻身,那動靜能把周圍好幾個人吵醒。

真正讓高明下定決心退學的是一次月考,當時班級岔開單人單桌考試,他前面坐的是一個復讀的人,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人考語文的時候突然扔下筆瘋叫著跑了出去。

那撕心裂肺的吼叫和精神分裂的傳言,擊潰了高明最後的心理防線。

月考結束,他就收拾東西回家,哪怕他爹用馬鞭抽,也不肯再回學校。

他爹說家裡不養沒用的人,高明退學後只能跟著他爹跑拖拉機幹活,直到昨天下午在縣城看到一份招工啟事。

高明已經滿十八歲,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通了上面的電話。

今天一早,他騎著自行車來到大學城,按照對方所說,在最大的十字路口附近,找到了那家掛著紅底白字招牌的呂氏麻辣燙!

進到店裡,一樓還在裝修,幾名工人在安裝吧台,還有幾名工人往牆上吊裝29寸的大電視。

高明四處看,門口看到一個碩大的鏡框,上面有呂氏麻辣燙和滷肉燒餅的介紹,上面所說的呂家村,他還算熟悉,同一個鎮上的,不算遠。

「呂總在二樓。」有個工人指路:「你上去吧。」

高明點點頭,往前走上樓梯,踩著明亮的瓷磚上到二樓,二樓的牆上也掛著一台大電視,似乎裝修完了,各種與麻辣燙和火鍋有關的裝飾品,明亮的鋁合金窗戶,全新的米色桌椅,顯得特別上檔次。

有倆人,坐在靠窗的一張桌子邊。

一個個頭很高,穿著身耐克運動服,滿臉陽光燦爛。

另一個高大壯實,可能長期風吹日晒,面龐顯得有些黑。

「他?」高明非常意外:「他咋在這?」

大名鼎鼎的呂魁勝在這幹嘛?

聯想到店名,高明有所猜測,難道店是他開的?

呂冬看到人上樓有點發愣,主動問道:「你過來應聘的?」

高明趕緊回神:「是,我是。」

呂冬指了下對面的椅子:「這邊坐。」

高明快步過去,拉開椅子,說道:「冬哥好。」

呂冬意外:「你認識我?」

「我在青照一中讀到高三。」高明坐下,說道:「去年剛退學。」

呂冬明白了,以他之前在學校的名聲,青照一中的人認識他不奇怪,不過這影響不了他,直接進正題,以帶有青照口音的普通話問道:「你哪個鎮哪個村的?以前做過啥……什麼工作?」

高明說道:「我寧秀鎮大高村的,去年下學,跟著我爹到處打散工,主要和我爹給拖拉機裝車,有時候也會開一段。」

呂冬問道:「會不會做飯?」

「會。」對面是大名鼎鼎的呂魁勝,高明不敢亂說:「以前家裡上坡幹活,都是我放學回家做飯,炒菜、煮粥和做湯都會不少。」

呂冬點點頭:「能不能接受在廚房工作?」

這活比給拖拉機裝車輕鬆多了,高明連忙說道:「能!」

呂冬乾脆直接:「說下待遇,廚房工試用期每天十塊錢,試用期結束十二,上班時間早十點到晚九點,每個月休息兩天,具體哪天休息,根據情況協調,臨時有事請假,最少提前一天說。每個月保持全勤,還有30塊錢獎金。」

這工資跟後面工地上的小工差不多,比大工差遠了。

呂冬開的數目,與縣裡公家單位效益最好的化肥廠類似,今年剛進化肥廠的人,女性月工資330左右,男性360左右,不過要交1萬左右的集資款。

看著不起眼,福利卻很好,因為能進去的,可以混上編製,還給繳納養老保險。

不過,想要進這種廠子,不託上靠譜的關係,再花個萬把塊錢,根本沒希望。

高明問了幾句具體做啥,呂冬用不著忽悠人,大致說了一下。

這活比給拖拉機裝車輕鬆多了,高明應下來:「行,啥時候開始上班?」

呂冬說道:「如果你方便,明天就過來。」他指了下窗外:「店鋪要過段時間開業,目前我在市場上擺攤,你可以趁這段時間,過來熟悉熟悉。」

高明順著呂冬所指看外面,見到了一個打著呂氏麻辣燙招牌的攤位。

呂冬又說道:「有幾點,我說在前面。第一,我們做的是餐飲行業,必須非常重視個人衛生;第二,我們的客戶以來自各方的大學生為主,在店裡儘可能說普通話……」

聽到普通話,一直靜坐不言的杜小兵差點笑出來,貌似呂冬平時就不會說普通話。

呂冬非常清楚,以後肯定要走出青照走出泉南,所以最近也在鍛煉著說普通話,但身處家鄉,想改鄉音不容易。

高明說道:「行。」

呂冬轉頭看杜小兵:「杜總,你還有要說的沒?」

杜小兵忍住笑,搖搖頭:「沒有。」

呂冬又對高明說道:「這樣,明天早上十點前來這,帶一份身份證複印件過來。」

高明一口應下來,見沒有別的事,下樓出店,走之前特意到臨時市場看了看。

這份工作不說多好,起碼能臨時干著,比跟著老爹裝拖拉機強,那個重體力活累死人不說,賺的錢根本落不到口袋裡。

二樓,杜小兵問道:「還有人過來?」

呂冬看眼牆上石英鐘:「還有倆,約的十點和十點半。」他簡單地說道:「這邊店開業,咱們還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