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周二。
漢東大學古代漢語碩士生宿舍。
幾名學生正在敲擊著鍵盤,在各自的筆記本電腦上輸入內容,並時不時地停下來,到網路上查找各種資料。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是在寫論文。
但實際上,他們是「有用APP」的第一批創作者,此時正在完成導師交代下來的任務。
這些碩士生每人都負責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詩、詞、曲、古文等等,將基礎內容上傳到「有用APP」的詞條之後,這些人會負責總結、整理現有的研究成果和知識,並對詞條進行完善。
「有用APP」有專門的後台模板,這些創作者只要根據模板進行填充就可以了。填寫的內容會由更高層級的創作者進行審核,一般是博士生或者青年講師,審核完畢之後就會按照模板顯示出來。
這些碩士生們平時也會登錄百科網站或者知網,但是「有用APP」跟這兩個網站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結構規劃更加科學。
「有用APP」的架構雖然跟百科網站有些類似,但除了內容上的不同之外,在使用的細節體驗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簡單來說,「有用APP」是在努力做減法、做分層的。
一般的百科網站會把同一個詞條的大部分信息都在同一個頁面上展示出來,一方面是顯得過於雜亂,另一方面是內容沒有層次,無法適應個性化的需要。
比如,某些人只想要最基礎的信息,而某些人則是需要關於某個詞語、某一句子的詳細解析,這兩種極端需求,百科網站都是很難照顧到的。
「有用APP」實際上是一種多層的結構,第一層是某一詞條的最核心、最精華解析;第二層是這個詞條一些分類解析;第三層是具體到某個詞語的解析和研究;第四層則是這些內容的出處、引用論文等等;第五層是這個詞條所衍生的各類問題。
層級之間用各種翻頁或彈窗的方式來表現,充分照顧用戶的使用習慣。
對於用戶來說,可以準確、快捷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那部分內容,而無需再翻看各種不需要的信息。
目前「有用APP」用於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版塊,基礎功能早就已經開發完畢,目前的工作除了修復各種Bug之外,主要就是靠創作者們不斷地往上面更新內容。
這是一個相對枯燥的工作,不過對於這些學生們來說倒不覺得辛苦。
一方面,這是他們的專業,整理這些內容的時候相當於也在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這也算是一份工作,能夠很好地補貼這些窮學生的日常開銷。
一名碩士生剛剛完成了今天的工作,靠在椅背上伸了個懶腰。
「老李,今天任務完成了嗎?」
「差不多了。」
「什麼叫差不多,可別糊弄啊,上次你引用錯了一篇論文,連帶著我們也被導師警告。這個事情可是孔哲敏教授牽頭負責的,敢鬧出幺蛾子怕是別想著順利畢業了!」
「放心,我上次是一時疏忽,現在每次寫內容我都檢查好幾遍,不會再犯那種低級錯誤了。」
「不過我就納悶啊,騰達給我們出錢做這種東西,到底圖什麼呢?雖然說是要收費,但多半是賺不到錢的吧?」
「誰知道呢,也許是打算賣給一些教育集團?至少以後中小學生用這個『有用APP』查詩詞是挺好用的。」
「可問題是,用千度也能查,而且是免費的;課本和教輔書上面,也都有這些詩詞的解釋。」
「話不能這麼說。千度查出來的內容太亂了,很難甄別。至於課本和輔導書上的內容,顯然沒我們這個全面。我覺得吧,有用APP初期恐怕是純燒錢,沒幾個人會付費。但是等上面的內容越來越多,付費的人肯定就多起來了。」
「照我們現在這個速度,我高度懷疑十年後能盈利嗎……」
這些學生們對於「有用APP」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它能成功,只是因為騰達給補貼,所以才利用課餘時間不停創作、豐富上面的內容。
甚至很多人做好了騰達隨時可能放棄這個項目的準備,有一種「能賺多久就賺多久」的心態。
有一名學生疑惑道:「哎,我一直有個問題。『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等等功能,好像並沒有在『有用APP』上面顯示出來,那做這一項到底有什麼用?」
所謂的「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其實就是在一些意思相近、意思相反、韻律相似的詩句或者詩詞之間,建立聯繫。
每錄入一首詩的時候,都可以自由添加它的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等內容,在不同的詩詞或詩句之間建立聯繫。
這些內容也是會計入工作量中的,而且權重不低。整理完一首詩之後,可以到網上去搜一下、甄別一番,然後把相關詩句填入後台。
只不過奇怪的是,這種聯繫卻並不會在「有用APP」中顯示出來,這讓大家稍顯疑惑。
「搞不懂,明明做了這個功能,卻不展示出來,這不是浪費嗎?」
「誰知道呢,也許是這個功能的前台顯示還在開發中?先在後台做好,等前台功能完成後直接顯示就可以了?」
「也許吧。」
學生們也都沒太在意,繼續埋頭在後台上創作。
……
鷗圖科技。
余平安剛到,就被常友給請到了會客室裡面。
「稍等啊。」
常友離開片刻之後,拿著一台OTTO手機過來了。
「正好今天你來對接有用APP資料庫的一些工作,來都來了,順便感受一下AEEIS智能助手第一個版本的功能如何。」
「我們的研究人員這段時間做它做得有點上頭,這時候需要一個完全的局外人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給點意見。」
常友說著,把手機遞給余平安。
余平安今天本來是要跟常友這邊對接工作的,因為有用APP的數據會直接跟AEEIS的智能資料庫掛鉤,這裡面有很多設計細節需要他們兩個負責人碰一下做出決定。
結果來了之後,被常友抓著當小白鼠體驗AEEIS的最初版本了。
雖然余平安對這些不是很感興趣,不過還是伸手接過手機,認真體驗起來。
騰達集團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各部門在遇到其他部門有互相配合的需求時,必須無條件、無保留地進行配合,所有的部門負責人都習慣性地遵守並踐行這一規則。
至於這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大部分人都說不太清楚。
不過這一潛規則的來源大概可以追溯到裴總身上:一方面,裴總對各部門的聯動配合非常重視;另一方面,所有部門負責人之間並無KPI競爭的壓力,大家都是為裴總做事的,大家的薪酬都差不太多,獎金也不取決於盈利而是取決於口碑,所以不會像一些大公司一樣各部門之間存在著門戶之見。
余平安注意到,這台OTTO E1手機似乎跟市面上在售的手機有了一些變化,最直觀的就是手機的操作系統。
原本OTTO手機的操作系統更偏向於原生艾卓,界面簡潔、乾淨,但也會給人一種過於簡陋的感覺。
但這一版本的操作系統則是內容更加豐富了,各種系統的UI動畫變得更加流暢、自然,多了很多細節;系統設置中也增加許多選項,可以更好地深挖艾卓系統的一些新功能;相機系統的圖標換了,點進去之後會發現裡面多了一些新功能,比如拍照的優化演算法、新的濾鏡等等。
除此之外,這個系統中也集成了AEEIS智能助手的功能,長按電源鍵或者直接對著手機說AEEIS都可以呼出語音助手。
對於AEEIS智能助手,余平安知道的細節並不多。
他只知道這個智能助手也是直接用了訊科科技最新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跟其他廠商推出的智能助手、智能音箱等產品在底層技術上是差不多的,唯一有區別的可能只在於一些細節上的調校。
此外,常友說過這是一個「儒雅隨和的智能系統」,會加入一些毒舌屬性,還有對詩功能。
但余平安也沒太當真,既然底層技術全都是用的訊科科技的,那這個語音助手跟其他語音助手的區別應該不會很大,更何況這才是第一個版本。
余平安對著手機說道:「AEEIS。」
「嘀」的一聲清脆的提示音過後,手機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深灰色蒙版,把原本畫面的內容覆蓋住了,屏幕偏上方的位置出現了帶有一些科幻色彩的波浪符。
這個波浪符下面的主體部分是一塊信息的顯示區域,而則最下方的位置有另一個較小的波浪符。
屏幕偏上方的那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大|波浪符是AEEIS的本體,只有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