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菩提出手,顧佐在山河鼎形成的九州大地上連演七重,將其擴展為六十三州,然後一個節氣一個節氣的演化,構築由自己掌控的規則世界。
他這邊定下戰術,豬八戒頓時瞭然於心,九尺釘耙縱橫來去,在虛空中挖出一條條河道,巨浪自不知之處沖了出來,沿著河道進入顧佐演化的七重六十三州世界,一時間水汽滔天、水霧迷漫。
這是豬八戒運轉水元規則,將天河引了過來,加固七重世界。
顧佐以山河鼎定虛空方位、立七重九州世界,以二十四節氣演化時序,與崇恩聖帝爭奪這方虛空的控制權,豬八戒立刻以水元之道,引天河灌之。
天河之水,每一朵浪花都重若星辰,立刻將七重九州世界穩穩固定,不使其受虛空顛倒旋轉的影響。
不單如此,天河漫灌之際,能將此中潛入的綠意生機和紫氣驅離出去,不留絲毫漏洞。
除此之外,豬八戒更以法天象地規則加持於七重九州世界,世界範圍頓時擴展十倍。
哪吒也沒有留手,他在天庭中還有一個差遣,叫做司火正神。顧名思義,他是玩火的行家,對於火元一道,規則吃得透透的,比之魔家四將的地火水風更勝一籌。
魔家四將領悟的火元規則偏重世界構造,哪吒的火元規則偏重於鬥法,火元圍著崇恩聖帝的扶桑樹狂猛燃燒,焰高數千丈,將整個虛空燒得通紅。
雙方各出大道規則,竭力佔據虛空控制權,與此同時也在各使殺招,拚命以道法追殺本體,破壞對方的構建。
豬八戒身高千丈,比扶桑樹還要高大,揮動九齒釘耙,一記一記往下砸,將扶桑樹的樹枝、樹葉耙下來,向著樹根挖去。
他耙下一根樹枝,扶桑樹就長一根樹枝,耙下一叢樹葉,又長一叢葉子,但他毫不氣餒,按照固定的節奏繼續耙著,在這廣袤的虛空之中,好似正在耕作的老農,灑下的汗水流淌成河。
豬八戒在耙樹,哪吒則挺著火尖槍在扶桑樹中追逐崇恩聖帝。扶桑樹樹大參天,獨木成林,崇恩聖帝趺坐於樹枝間、葉片上,不時轉瞬來去,閃避著哪吒。
樹枝如鞭,來回掃蕩阻攔哪吒,還有一朵朵扶桑花盛開或苞合,偶爾將哪吒關在花苞中,轉眼就被火尖槍刺破,化作花瓣滿天飛舞。
哪吒槍尖一招,混天綾構築一條火雲大道,風火輪在混天綾上飛快轉動,在扶桑樹中來回穿行,其速更疾。
崇恩聖帝忽然化出分身,三個、五個,七個、八個,一模一樣的崇恩聖帝出現在各處枝葉間,掌中各有法寶,令旗、如意、琉璃燈、弩箭等等,從四面八方打向哪吒,猶如暴風驟雨!
哪吒轉動三頭六臂,以金磚、陰陽劍、戮魂幡等法寶遮護全身,踩著風火輪飛馳在火雲大道上。這條大道由混天綾所化,極有靈性,認準各處分身,將哪吒送了過去。
每經過一個分身,哪吒便以火尖槍刺出,將這些分身逐一刺死,盡皆化作綠光消散。
崇恩聖帝幻化更多的分身,在扶桑樹間和哪吒相鬥,他號稱億萬分身,哪裡殺得乾淨!
顧佐的洞府世界內,豬八戒的水元規則大行其道,暴雨狂瀉,河流不停上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洪水。
洪水在大地平原上肆虐,沖毀了良田、房舍,造成重大損失。
李十二等九大合道仙人憂心忡忡,各自施展手段攔堵洪水,卻收效甚微。這是豬八戒龐大的水元規則,豈是他們能夠輕易擋下來的?
酆都世界的魔家四將查看了許久後,看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提醒他們:「這是神君在和崇恩聖帝鬥法,洪水湧入,為的是加固世界,這是生死之爭、大道之爭,不可由我等阻攔,此為大局。只能讓洞府世界自行消解,融入世界規則。」
九位仙人只得將精力用在救治百姓上,但洪水勢大,依舊有不少百姓被大水衝去,令他們十分心痛。
酆都世界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感覺,人死之後會進入酆都世界,到時候再射出去投胎就是了,一點損失都沒有。
洪水肆虐中,也摻雜著崇恩聖帝的綠意生機,偶爾也會漏進哪吒的火元大道規則,更別提顧佐全力運轉二十四節氣等諸多手段,恆翊三界處於各種規則交織之下,這些規則激烈的碰撞著、交盪著,引發重重災難,百姓苦不堪言。
一年之後的某個時刻,響起了一聲嬰兒啼哭,這是躲上高山的一戶人家誕下一個嬰兒,這戶人家便是李僾和劉亦非。
啼哭聲頓時驚動了酆都世界二十四位正副宮主,所有目光都凝聚在這個嬰兒身上。魔禮海一陣狂喜,和魔禮青、魔禮紅、魔禮壽兄弟相擁而泣。
洞府世界過去生下的近千新生兒,要麼是故去的道兵輪迴轉世,要麼是酆都世界搜集的魂魄拼湊而成,屬於內循環範疇。
這個孩子則與以往不同,不是酆都世界發射出去的魂魄,是目前為止,恆翊三界誕生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生命。這是眾多規則湧入洞府世界一年後產生的異變,是這次大戰中收穫的最重大成果!
新生兒的誕生,意味著恆翊三界有了新魂魄的注入,或者說有了創造生命的能力,這是洞府世界邁向高級、步入完善的最重要一步,標誌著恆翊三界從此具備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為什麼天地人三界中,人界最重要?原因便在於此,創造生命的能力,是一個世界持續發展的基石。
這是李僾和劉亦非的孩子,雖然都是煉虛道兵,但在這滅世一般的天災中,他們同樣無力反抗,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只能和其他百姓一樣,躲上高山,住在潮濕的山洞中。
篝火邊,劉亦非虛弱的躺在李僾的懷裡,喃喃道:「真希望孩子將來能過上正常的生活,能有一個正常的家……僾,給孩子取個名字吧。」
李僾看了看洞外依舊不停的大雨,想了想,道:「那就叫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