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珂池是一個人工湖,也是此行的終點。
此湖是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鎮守成都時,修築城池宮殿取土挖出的一個大坑,蓄雨成湖。
有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說了句——「摩訶宮毗羅」。
梵語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於是這湖便得名「摩訶池」。
唐德宗時節度使韋皋開解玉溪,並與摩訶池下游連通;唐宣宗時節度使白敏中開金水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匯入湖中,從此摩珂池的死水便成了活水。
到了前後蜀,摩訶池納入宮苑,改名龍躍池。環池修築宮殿水榭、亭台樓閣,一擴再擴,其範圍廣達十里。
不過此湖出名,還是因為蜀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
相傳孟昶最是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定,難於就枕,於是在摩河池上,建築水晶宮殿,作為避暑的地方。
其中三間大殿都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牆壁,不用磚石,盡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內外通明,毫無隔閡。
再將後宮中的明月珠移來,夜間也光明透澈。
四周更是青翠飄揚,紅橋隱隱。
從此,盛夏夜晚水晶宮裡備鮫綃帳、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孟昶與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遙。
蘇東坡後來回憶起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
一日,大熱,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調者,獨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
乃為足之雲。」
蘇東坡也只記得開頭兩句了,於是大文豪乾脆自己動手將之續上,這就是著名的《洞仙歌·玉骨冰肌,自清涼無汗。》
如今的摩珂池,比前蜀最鼎盛的時期有所衰落,水晶宮殿也不再存在,但是周邊庭園,還保持著規模,湖面佔地尚有近千畝,幾乎與杭州西湖大小相當,是一處絕佳的遊覽勝地。
唐代李白杜甫都遊歷過的湖邊散花樓,亦也不在,只留下了一處台基。
如今檯子裝點出來,就是今天宴遊之所。
宴遊都要有個主題,今日的主題,便是文會。
此次來成都,蘇家贈送了張方平大批的眉山特產,其中包括了新出的神器——摺扇。
五月扇市,日子差的也不算太遠,這算是一份好禮物。
摺扇一邊是景物花草,一邊是空白。
因此今日宴遊,又得了個雅名——題扇雅集。
學士說了,各自將各自手中的畫意為題,寫詩詞於摺扇另一面之上,以書法文字定等,優者另有永春露賞賜,下者劣酒一大鐘為罰。
士大夫們轟然叫好,有自負才華者,認為這是露臉的好時機,也有那種欺世盜名的,便臉色蒼白幾欲先走。
摺扇都是蘇油送給張太守的,卻沒想到張太守行此雅事,一下子把自己給套了進去。
憂心忡忡地打開摺扇,自己摺扇上的圖案是湖景,近處亭台樓閣,遠處碧山綠野,圍著一片煙波,倒與這摩珂池的風景有幾分相似。
想了想,隨手題寫幾句,想來別人也不會與小孩子計較高下。
沒一會兒,各自題寫完畢,書辦幫閑將摺扇重新收上去,由張學士,通判,學宮祭酒,蜀都名士共同評判。
品評很快就出來了,蘇油興緻勃勃地和薇兒坐在一起,坐等熱鬧。
穿越小說看得多,一般到現在都是裝逼打臉的好時節,蘇油是純打醬油的心態,看熱鬧不怕事大。
然而並沒有,最好一首毫無爭議,是一幅春閨圖。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
鞦韆院落夜沉沉。
祭酒捋著白鬍子:「清新可喜,樂而不淫,哪位高才所作?」
蘇油知道,看打臉沒機會了。
因為這首乃是蘇軾的,如今提前出世了而已。
果然就見蘇軾站起來:「此乃學生所作。」
張方平笑道:「子瞻新婚一載,果然是別有體會,上來領賞。」
與會眾人都是大笑,張學士說隱晦黃段子,當真親民。
蘇軾滿臉通紅地接過永春露,非常尷尬——不是尷尬被人說新婚,而是尷尬永春露這玩意兒家裡多得不要不要的,下來肯定要被蘇油笑話。
祭酒又打開一柄摺扇:「這是秋濱送客圖,詩作老成,不過意蘊有些清寒了。張學士說我蜀中士子,自有才氣逼人而不得申發者,萬不可沉淪自棄,因此識拔|出|來,置之二等。是誰的大作?」
眾人看那詩,寫的是:
系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
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餘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這詩還有求進的馬屁意味,不過一個憐字非常精妙,讓人難生反感。
蘇油心中,此詩情景交融,實在是不差,不過遇到了子瞻「花有清香月有陰」此等神來之筆,只能算是運氣不好。
就見蘇洵站了起來:「多謝明公抬舉,正是拙作。」
蘇油嚇了一跳,暗自心驚不已,只知道嘴炮堂哥行文犀利,不知道竟然還有如此詩力!自己以前小看他了。
張學士笑道:「列位,此乃剛剛頭名子瞻的父親,蘇洵蘇明允。」
蜀中眾人便開始竊竊私語,連拿一二名,這對父子不一般啊。
通判打開第三柄摺扇,是一副竹下蘭石圖。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通判說道:「說實話,此詩列第三,有些勉強。一味求穩,就失卻了靈性。尾聯更是化用得過於直白,短了韻味。」
「本來我是想推另外一首的,無奈那首……罷了,這首誰人所作?」
同一桌的蘇轍站起身來:「學生慚愧,詩才孱弱,未敢與父兄比肩。」
眾人大嘩……一門三傑!眉山文氣,竟然如此興盛了?!
不少人就滿懷嫉妒之心,憑什麼?!肯定是炒作刷票!不然怎會如此之巧?!
蘇轍看著灼灼眾目,感覺芒刺在背,這樣不行,必須轉移一下大家的焦點,立即拱手道:「別駕,未知你所推崇的那首詩是什麼?可否讓大家一觀?」
張學士嘆了口氣,打開一柄摺扇:「這個。」
眾人傳觀,然後你看我我看你,詩是不錯,可這人……有些膽大,可也未免有些掃興啊。
晶殿瓊樓圮百秋,
徒將片紙記風流。
綏民畫政安如扇,
曲指山河任展收。
這詩的意思是:孟昶的水晶暑殿,已經消失了百年。如今只有從片紙扇面上,方知道這位前朝皇帝的風流事迹。
國家的治理,需要勞心費力,孜孜兀兀。真實的江山,不是如摺扇上所畫的這般,勾勾手指就能隨心展布。
孟昶,就是生生的教訓。
通判說道:「此詩乃是由扇上圖畫,融入了眼前之景,進而引發史論,勸諫當政。好是好,就是有些話不當時。」
張方平不以為意:「《詩經·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正是說的為政之艱要。」
「前蜀孟昶,耽於逸豫,將江山視作玩物一般,結果自然是——晶殿瓊樓圮百秋,徒將片紙記風流了。」
「此詩眼界開闊雄渾,切意規諫,因景詠史,因物詠政,結合得非常完美,本當置之一等。」
「奈何評判眾高賢均以為與節日和樂氣氛不合,因而去之。可惜,可惜……」
「然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虛懷納諫,遑論時節?這是哪位高士所作?方平受教,懇請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