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X市失蹤案 第四節 老歌劇院 伍思誠出場

2011年10月13日20時30分

待醫生確認小米暫無大礙,文瑾仔細叮囑了一番趙小悟,然後和奇人一起離開了醫院。

八點半,奇人和文瑾準時趕到了市中心的X市老歌劇院。

珊珊和丁鼎已在門口焦急地等著他們。文瑾指指奇人,說他是新找來幫忙的攝像師,「叫他奇總就行。丁鼎,那些需要專訪的人都聯繫好了吧。珊珊,我們在音樂會開場之前,你出鏡做些背景介紹和現場訪問。我們得準備一點能剪到當天新聞里用的東西,還得兼顧專輯要用的,完了以後你仔細觀摩音樂會,為之後的專訪做準備,丁鼎一會要是沒事了,也和珊珊一起看音樂會,除了我們之前準備好的專訪文案,再把今天音樂會的現場情況加一些東西進去。」

大家遵文瑾吩咐各司其職,迅速行動了起來。

2011年10月13日晚上9點,中國主賓國開幕式音樂會在位於X市市中心的老歌劇院里隆重舉行。

奇人擔起了攝像的重責。他雖非專職的攝像師,但卻有著豐富的攝像經驗。且對拍攝甚至比某些專職攝像師有著更靈敏的直覺。

比如某次中央電視台某欄目通過奇人聯繫採訪一位百歲老人。建國前後他參與過很多重要外交談判,在周恩來總理身邊也工作過挺長一段時間。此時的百歲老人神智已不是太清楚,他的家人曾和奇人交流過好幾次,認為此時老人已不可能談得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奇人傳遞消息給中央台時,編導認為在該紀念專題里,如果能出現老人的聲像,哪怕只是拍下老人生活的片斷,再配以當年的影像資料和畫外解說,也會使片子更生動更具有說服力,且能留下極為珍貴的歷史鏡頭。

反覆交流幾次後,終於敲定了拍攝時間。

那天到現場後,家人推著百歲老人來到客廳,平日神情混沌的老人在看到廳中周總理的一幅畫像和題字時,眼中突露精光,嘴裡開始念念有詞。此時該欄目組名享天下的一流攝像師正在指揮安排燈光機位等一幹事宜。奇人二話不說,操起攝像機就將這瞬息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稀有畫面捕捉下來。

事後編導對奇人無限感激。稱他對拍攝的悟性、感覺和敏銳都超一流。

後來在一些國際會議中,奇人除了前期籌備工作,往往還會在現場拿一個DV自由抓拍一些場景,編導以及相關人員看到他的東西都會喜出望外,因為他捕捉到的某幾國要人會前或會中的交頭接耳神色傳遞,或關鍵時候某人慾說未說之態欲舉未舉的手,或在離去的順序上一些人等的刻意或無意,等等,都是一般新聞報道里很少能看得到的。即使不便播出,這樣的素材帶也極具價值。

回到老歌劇院。時間慢慢地在音樂的夢幻中流過。這時候,有一曲特別的歌震撼了全場。

D國某合唱學院少年合唱團的小演員們在用中文演唱一首《書的世界》,這是國內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特別為本屆X市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創作的歌曲。

奇人敏銳地感覺到了場中微妙的心靈悸動。他將機器從三角架上取下來,將鏡頭從台上依序掃向了台下,當他掃到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時,停了下來,將鏡頭拉近,放大,這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大男人眼裡一汪晶亮的淚水正泫然欲滴。文瑾看到這人的特寫鏡頭,迅速做出了一個決定:音樂會後即時採訪他的感受。

這位含淚傾聽的男人叫伍思誠,國內知名學者、作家、攝影家,拍過很多城市和農村古迹建築的經典照片,國慶六十周年盛典他的照片也被國內媒體和外電一致評為角度最獨特最有思想最具創新精神的藝術精品。他的小說則因其深奧艱澀而聞名,而他的雜文卻對諸多社會現象展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犀利果敢,痛陳時弊,引起了國內外的諸多關注,在業界產生過重大影響。

文瑾在元旦時還做過他一輯專題節目。只是那時候的他顯得比現在要略胖和白凈一些。

音樂會結束,奇人看到伍思誠站起身從右側通道出來,迅速與文瑾交換一下眼神,便提了機器走到音樂廳外的走廊等著他。

伍思誠一走出音樂廳,文瑾就上前與他握手問好。令她奇怪的是,伍思誠似乎並沒認出她,只略有些生硬地朝她笑著。因她急於把這個短訪問做完,也沒在意,徑直說明來意。伍思誠正準備說什麼,旁邊一個身材頎長的姑娘擠過來請他簽名,他看了看旁邊等著的像是出版社模樣的兩個人,猶豫了一下,接過姑娘手中的筆和書,翻開扉頁在上面寫下了幾個字。

文瑾正想把話筒遞給伍,又過來一位黑色捲髮的小個子小夥子,從包里掏出一本書和一支簽字筆,請他簽名。

奇人在一旁把這一切都拍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