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林公司大鬥法 第15節 天下人的死仇大敵

吳樾謀刺鐵良,與其說是替王漢復仇,莫不如說是替袁世凱那廝掃平道路。

概因鐵良這個傢伙是皇室成員,對漢人警惕性極高,防賊一樣地防著袁世凱,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並不在袁世凱之下,於是他任由袁世凱訓練他自己的新軍,而鐵良卻自去訓練旗兵,也好打消袁世凱的「不臣之心」。

為了訓練旗兵,鐵良這廝幾乎將東南財稅搜刮一空,他從上海製造局弄走了八十萬,從江海關提去了七十八萬,又從其他各地斂得百數十萬不等,搞得袁世凱這邊捉襟見肘,卻硬是不敢吭一聲。

這個時候袁世凱府中出了一樁怪事。

有刺客潛入袁府。

袁署護衛兵夜間拿獲一革命黨,並搜出手槍炸彈,袁屏退從人,與之座談良久,予以百金善遣之,戒左右人勿聲張,恐駭人聽聞雲。

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袁世凱這廝已經和革命黨人走在了一起,不唯是他,兵部侍郎徐世昌經略東北,有革命黨找上門去,要求老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與清朝劃清界限,反戈一擊。徐世昌請來人大吃了一頓,贈送兩千金,讓黨人足足地賺了一票。

相比於徐世昌的大手筆,湖北立憲派頭子湯化龍就吝嗇到了家,這老兄一再急切催清政府速速立憲,否則他「將欲起事」,於是就有黨人聞訊趕來,要與湯化龍「共襄義舉」,湯化龍卻只給了黨人二十元錢,連買身像樣的行頭都不夠,這叫人家還怎麼革命?

再看駐法公使孫寶琦向孫文買好示媚,可知這大清天下,早已是離心離德,而此時鐵良則成為了大清的中流砥柱,不唯黨人想做了他,最希望鐵良死的人,袁世凱當排在首位。

所以袁世凱家中出現的刺客,以及他處理的方式,這就耐人尋味了。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吳樾的刺殺行動與袁世凱有關係,但是此後,吳樾就頗繁地出沒於鐵良府邸,尋找機會。

這機會卻是不好找,此時鐵良已經成為了全體漢人的死仇大敵,他自己心裡清清楚楚,當然會更加嚴密地保護自己了。

吳樾在北京街頭逛來逛去,見不到鐵良,倒是看到全國各地的立憲派組成商團,紛紛進京上訪,遊行示威,靜坐鬧事。

按說立憲派鬧事跟吳樾沒關係,你鬧你的事,我殺我的人,大家各干各的,誰也礙不著誰……可是鬧著鬧著,就鬧出事來了,最終把吳樾給卷了進去。

叫立憲派不停地這麼催促,慈禧太后就坐不住了,於是就決定順應民意,加快憲改步伐。

五大臣出洋考察!

五大臣者:

鎮國公載澤,此人系皇族中優秀分子,可知在朝廷中的分量。

戶部右侍郎戴鴻慈,大清國唯一由軍機處入相者,沉穩之風,可窺一斑。

兵部侍郎徐世昌,袁世凱幼年好友,未來民國時代的大總統之一。

戶部署理右侍郎紹英,此人名氣不大,但卻是立憲的積極推動者。

湖南巡撫端方,大清國與袁世凱、張之洞齊名的能臣,後因潛入皇宮偷拍小寡婦隆裕太后,引發了共和革命。

……

聞知這五大臣意欲出國考察,吳樾心急如焚。

倘若清廷快上一步,先行立憲,必可贏得國人之心,到時候你再號召「驅逐韃虜」,那誰還樂意跟著你干?

朝廷立憲之舉,將使革命失其依據,如之奈何?

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興高采烈地告別朋友家人,出國考察。

早已吞服了啞葯的吳樾,帶著另一名志士張榕,也登上了火車。

他要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狙擊清廷的立憲。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對清廷立憲的狙擊,早已在大中國全方位地展開。

刀鋒所向,矛頭所指——袁世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