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姐弟戀引發的國際動蕩 第19節 萬夫當關,一夫莫開

到了1894年,袁世凱已經幸福地在朝鮮待了整整十二年。

這也是日本人痛不欲生的十二年。

世凱不除,日難未已啊!

日本人咬牙切齒,要徹底解決掉袁世凱這個麻煩。

時逢東學黨於全羅道大鬧事,派出彈壓的朝兵被打得頭破血流,連武器都被奪走,袁世凱急電朝廷,請求派兵支援,遂有直隸總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清兵三千人,乘招商局的汽船於牙山登陸。

日本人也趁機湊熱鬧,派了八百名士兵跑來起鬨。

等這八百日軍登了陸,袁世凱才發現不對頭,八百日兵人數是不多,但問題是人家這是先頭部隊,另有五個師團的大隊人馬還在後面呢。而且還包括了馬步炮工各個兵種,一進入漢城,一萬多名日本兵就熱火朝天地挖起工事來。

袁世凱大急,急電朝廷,請求增兵。

朝廷回電:已經和日本人說好了,中國不增兵,天朝大國,豈能反悔?

袁世凱急得跳腳,就聯合各國駐朝鮮公使,大家一起去日本兵營,面見五大師團首腦大鳥圭介,以道義相責,迫其退兵。

然而,武力控制朝鮮是日本人制定的國家戰爭策略,大鳥圭介正在全力推行,又豈是口舌之爭能夠解決得了的?

然而日本氣勢甚為兇悍,各國官員一時亦無可奈何。

知道與日本人兵戎相見勢不可免,袁世凱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調葉志超的三千清兵入漢城,將王宮團團保護起來,這樣日本兵哪怕來得再多,也是沒咒可念的。

於是袁世凱立即打電報給朝廷,朝廷回答:老葉這人脾氣不太好,誰也不敢惹他,要不……你自己跟他好好談談?

袁世凱沒得法子,只好致電葉志超,商量如何渡過難關。

葉志超回電:別理我,煩著呢。

大勢已去。袁世凱仰天長嘆。

日本人的工事修好了,九個高高的炮台上,九尊巨炮居高臨下地俯對著袁世凱的使署。

袁世凱無可奈何,只有致電朝廷:

津約日已先違,我應自行,若以牙軍與日軍續來兵相持,釁端一成,即無歸路,乞速裁度……

袁世凱的意思是說:俺要回家……

這封電報讓朝廷大嘩,群情激憤,物議洶洶,這個袁世凱怎麼這麼膽小?於是朝廷拍來電報:要堅貞,勿退怯。

袁世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挺下去,可是使署員工都被大炮嚇壞了,趁夜紛紛翻牆而逃,剩袁世凱老哥一個人,連飯都沒得吃,於是他只好再次致電朝廷:

凱等在漢,日圍月余,視華仇甚。賴有二三員勉力辦公,今均逃去,凱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於國?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義平待輪,乞速示。

朝廷煩透了這個袁世凱,嚇唬誰呀,還日人視華仇甚,有這麼對日本友人說話的嗎?更何況袁世凱一回國,豈不是讓外人說中日不和?讓友邦驚詫嗎?

回電不準。

於是袁世凱不再拍電報,但是朝廷卻收到了海關下崗員工唐紹儀的電報:

現在漢城兩署辦公,只余兩員,今聞南北進兵,均已逃去,無法挽留。儀一人譯電辦公,已難料理。而袁道病又須照拂,勢急情迫,乞速示遵。

——原來袁世凱是真的病了,偌大個漢城,就剩下他和唐紹儀這倆難兄難弟了。到了這一步,朝廷終於動了惻隱之心,發來電報:

本日奉旨,袁世凱著准調回。欽此。希將經手各事,交唐紹儀代辦,即回津。

朝廷是開了恩,允許袁世凱回去了,可是此時袁世凱的使署門外,是擠得密麻麻的日兵、日本浪人、武士及東學黨的刺客,袁世凱又有什麼辦法平安地走出門去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