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府邸雖然簡陋,可是按著您所說的,住所是因為賢人而生輝的。如今您來到我這簡陋的宅院里,使得我這簡陋的府邸也因為您的緣故而變得不平凡啊。」老者的院落需要行走許久,穿過道路,走過一片密林,在山腳下的一處殘破茅屋,就是他的院落了。老人傲然的看著自己的家,臉上沒有半點的不安,就彷彿他住在一處王宮裡那樣。
「好啊,是一座好的宅院啊……我也很想擁有這樣的一套住宅啊。」趙括看到屋子周圍那簡單而粗糙的籬笆牆,院落內有覓食的雞鴨,前後都有菜園,還有一顆魁梧的大樹,與房屋緊緊纏繞在一起,在滴落著的雨水之下,更是顯得鬱鬱蔥蔥的,從窗外就能看到奔流不息的水,在夏日裡,坐在這樹蔭下,看著遠處的河流,定然是別有一番雅趣。
「難,難。」老人搖著頭,他又說道:「您與我不同……您即使在搬進了深山老林,想必也得不到清凈。」老人就帶著趙括走進了院落,他也沒有鎖門,雨水不斷的從屋檐滴落,鬱鬱蔥蔥的樹枝不斷的抖動著,雨水匯聚在紙條的尖端,隨即掉落。站在這裡,遠離了道路,望不到炊煙,的確是會讓人有種莫名的愜意。
「過去幾十年里,我竟不曾見過如此景色……」趙括聽著風吹過周圍那些密林所發出的樂章,感受著安靜與祥和,渾身也都變得輕鬆了很多,呼吸都變得順暢了。
「是因為您一直都在趕路,卻不曾停下來觀望的緣故啊。」老人撫摸著鬍鬚,衣袖飄蕩,傲然的站在院落里,眼神無比的深邃。
「不對,大概是因為從前找不到這樣的景色的緣故吧,您知道的,一王天下之前可找不到如此祥和的地方,處處都是戰爭,哪裡都不能倖免。」趙括認真地說道。
「是這樣的。」老人看了趙括一眼,隨即表示贊同,趙括心裡即刻明白,這位也是認同一王天下理論的人。趙括不認識面前這位老人,老人顯然是認出了自己的,趙括難得遇到一個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他也不希望對方是那種藏在深山老林里,然後堅定的認為古法不可變的迂腐之人,不過,趙括覺得,對方並不是那樣的人。
「死掉的人的確是太多了,如今我能過上這樣安詳的日子,的確還是要感謝您的。」老人帶著趙括和戈走進了屋裡,老人的內室也非常的簡陋,只有床榻,案牘,一些柴火,雖然簡陋,好在並不會漏雨。戈抖了抖身體,然後在老人內室里的簡陋的火炕里生火,讓屋子裡變得暖和一些。趙括卻注意到老人屋子裡那些堆積如山的竹簡,他有些好奇,也想要去翻看,他看向了老人。
「才能不足的人,並非是愚笨的人,而是面對書籍卻想著要生火暖身的人啊。」老人看著戈,搖著頭說著,又請趙括隨意的翻開這些書籍。趙括拿起了竹簡,翻看了起來,這麼一看,趙括就有些入迷了,這些竹簡,趙括都不曾看到過,趙括讀的書也不少,可是卻沒有讀到過,看來,這些都是老人親自所書寫的。
能寫出這麼多的書籍,這位老人也絕非是尋常人,趙括髮現他的書籍包含各個方面,有關於軍事的,從行軍打仗到謀略,從戰略到操練,包含所有,趙括讀的兵法書最多,可是他也得承認,老人在軍事理論方面的知識的確是登峰造極,就是與國內的太尉魏繚相比,大概也不落下風。除卻兵法外,還有不少關於政治領域的手稿。
手稿解釋了很多關於天下混亂的原因,詳細的講述了分封制的弊端,分析生產力與兼并戰爭的關係,除卻政治之外,還有很多關於哲學的內容,包括人生存的意義,詮釋老子的禍福相依,莊子的內聖外王,從自然談論到人,又確定以人為根本的哲學思想。甚至他還有關於日曆天文等方面的著作。
趙括脫掉了外衣,坐在暖和的室內,就這樣安安靜靜的看了整整一天,在這期間,老人也是沉默不語,只是看著趙括讀書,喜歡讀書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毛病,一讀書就喜歡入迷,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最難熬的就是戈了,他在室內,無奈的坐著,出去餵了幾次馬,回來的卻發現趙括還在讀書。
趙括的記憶力還是不錯的,讀書很快,記得也清楚,而且對各類書籍也都能接受,可謂是來者不拒,直到入夜,戈已經躺下來呼呼大睡,趙括放下了手中的竹簡,他卻沒有半點的疲憊,格外精神的看著面前的老人。從一個人所書寫的內容里,基本上能看出他的為人來。
書籍寫的嚴謹,那他平日里定然是個嚴謹古板的人,書籍寫的幽默,那他平日里定然是個有趣的人,而書籍寫的讓人揪心難過,那他平日里大概也不是一個過的很開心的人。而在如今,從一個人的書籍里更是能看到他的核心思想,從而辨別對方是什麼學派的,趙括看著這些書籍,卻有些無法分辨。
他應該是屬於道家,畢竟他的哲學理論通篇都是在鑽研老莊,講究修身養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政治觀點也都是修養生息,無為而治。可是他又非常的精通軍事理論,你能想像一個道家的學者帶著軍隊作戰嘛?儒家可以,法家可以,墨家可以,唯獨道家,想想老子騎著牛帶著軍隊衝鋒,就是有別樣的違和感。
而他的書籍里的目的性非常的強烈,帶著致用的思想,有養生、方技、數術、兵法、謀略等等,具有極強目的性、操作性……他的學說里有著儒家,墨家,乃至法家的影子,趙括忽然有些醒悟,難不成,這人是屬於黃老道家?
「您的書籍,包含萬物,您有著這樣的才華,卻為什麼要居住在野外,不肯來幫助天下的人呢?」趙括皺著眉頭,看起來有些生氣,趙括是真的很生氣,這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其他領域,都有著不錯的成就,而且,他這種修養生息的觀點,也非常的符合戰後的天下,可他為什麼不肯出點力,為什麼如此自私的藏在深山之中呢?
老人搖著頭,感慨道:「並非是不願,而是不能啊……」老人抬起頭來,眼裡滿是無奈,他說道:「先前的亂世,各國互相征戰,不能避免,誰又願意施行這樣的政策來安撫百姓呢?而如今,天下統一,可是秦國的制度苛刻,讓秦國放鬆對地方的管理,讓皇帝無為而治,這可能嘛?」
「當今的皇帝,我雖不曾見過他,可是從他的舉動,我能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他絕對不會願意的……」老人說著,眼裡卻沒有半點的失落,他有著一肚子的才學,只是,是不逢時,在如今的時代,他的知識卻沒有絲毫的用武之地。好在老人也並不生氣,他說道:「不過,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我如今雖然沒有像您那樣為天下而忙碌,可是我過的卻很愜意,每一日自由自在,沒有敵人謀害我,沒有繁雜的事情來煩我,況且,我自己會死掉,可是我所鑽研的東西卻不會消失,總有一天,會有人拿起我的書籍,來治理這個天下,到那個時候,老夫也能為這個天下做些事了,不同的只是比您晚了些而已。」
趙括聽聞,心裡又忽然敬佩起對方的豁達,不愧是鑽研老莊的人,若是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只怕每天都是喝酒消愁,寫出無數不受重用的詩歌之類的,而這位老人卻不這樣,他每天都在山林之中享受著自己的人生,思索哲學,書寫精彩的文章,想要給這個天下留下一些東西,如今不能用,未來未必不能用。
這樣的心態,的確是碾壓了後世的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這位也是一個妙人啊,趙括不在執著與他是否出仕,因為他說的沒錯,讓秦國不要干涉百姓的正常生活,就已經很難了,讓他們放任百姓自由發展,大概是不太可行的,法家在秦國佔據主流,他們可不會允許,再說了,始皇帝的性格,就不是一個能無為而治的人。
嬴政與歷史上的樣子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沒有再殺死各國的王,也沒有羞辱他們,沒有將六國百姓當作被征服者來看待,更沒有歷史上的肆意妄為,對儒家選擇半妥協,沒有燒書,沒有動用各地百姓來做大工程……即使如此,嬴政骨子裡的一些東西還是沒有改變,無為而治?不存在的!
若是在扶蘇登基,這一切反而可能實現。扶蘇的功利心,或者說對成就沒有那麼的著迷,他更加希望看到天下富裕,百姓安樂的場景,在那種情況下,他選擇黃老學說來恢複民力,趙括是完全不奇怪的。趙括就將話題從老人本身延伸到了他的學說上。談起了學說觀點,老人就有些激動了。
老人的學說和趙括的學說既有重合的地方,也有衝突的地方,在談到該讓百姓休息,給與他們足夠的修養時間,減輕稅賦徭役之類的時候時,兩人猶如親兄弟,恨不得握著對方的手,知己難尋,可是當他們談論起了無為而治的時候,兩人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百姓不能自己來管理自己,若是百姓們能管好自己,那還要廟堂有什麼用呢?廟堂服務於百姓,修建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這些組織,管理都是廟堂所擁有的權力,按著您的說法,天下百姓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只管著耕作與紡織,那社會還能發展起來嘛?若是沒有廟堂來執行自己的職能,百姓們又如何能過上好日子?!」
「道家有種學說,我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