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本以為這些被荀子所看不起的老儒生是來這裡大放闕詞的,故而,他即使將韓非叫來,就是想著對方如果敢在自己面前胡說八道,說什麼禮樂井田公田,那韓非肯定會教他們做人,讓他們知道法家為什麼是老大。這些老儒生所說的回覆周禮,可不是簡單的回到分封制時代,或者是恢複天子九鼎之類的東西。
他們原先的訴求,可是要回到周初,就是不允許土地私有制,不允許底層與高層接觸,不給庶民往上爬的通道等等,這是一個嚴重的退步,正是因為如此,荀子也是非常的生氣,認為他們效仿聖人的模樣卻學不了實質,荀子是這麼評價的,「帽子戴得歪斜欲墜,話說得平淡無味,學禹的跛行,學舜的快走……賤儒!」
他們只是模仿聖賢的外表,卻領會不到實質,因為禹走路是瘸腿走路,他們就想讓所有人都瘸著腿走路。
故而,在荀子還在的這些,這些復古派的儒生是不敢跳出來的。他們這次前來咸陽,也是自信滿滿,並以為終於有了一展才華的時日,可是,他們也沒有想到,剛剛來到咸陽外,一個耕作的老農就給他們上了一課,從諸子百家談論到如今的社會狀況,這些學識淵博,享有名譽的老儒,發現自己卻如幼童一樣,在對面面前是那樣的無知。
這直接摧毀了這些老儒們的信心,讓他們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我們該不會真的是如此無能吧?他們隱居了好長一段時間,如今太平了才敢出來,對天下的變化並不是很清楚,就在這樣的茫然狀態下,他們都想要逃離這裡,不想自取其辱,可惜,他們雖然是「賤儒」,可賤儒也是儒,他們也有儒的勇氣。
老者訓斥了他們的膽怯,他們捂著臉來到了王宮。
看到坐在秦王身邊,一臉肅穆的韓非,他們心裡就更加犯怵,當初他們還在齊魯的時候,就曾揚言要幫韓非修改他的過錯,可是這些井底之蛙第一次探出頭看到了翱翔在天空的雄鷹之後,他們就怕了,面對這位聲名遠揚的韓非子,他們表現的格外拘束,只能是勉強的說出仁義之政的說辭。
嬴政有些失望,他看著身邊的韓非,這就好像你聽聞即將有惡狼來進攻,然後找來一頭猛虎來幫你擊退惡狼,結果最後來的是幾隻貓,對著你瘋狂的撒嬌賣萌。在這樣的情況下,老虎是咬死他呢?還是一臉懵逼的看著他們呢?
韓非本能的就想咬死面前的儒生,可是他又忍住了,畢竟,他們說的並不過分,仁政雖然不是法家的主張,可是趙括向來痴迷,韓非不敢在明面上反對,駁老師的面子。所以韓非就只能保持沉默了,而嬴政,在呆愣了片刻之後,也是笑了起來,親切的對面前的儒生說道:「好,寡人受教。」
嬴政對儒家並沒有太大的偏見,如今他們如此識時務,嬴政就更加的開心,秦國的官吏實在不夠用,作為僅次法家的第二大學術集團,嬴政還是比較希望能從儒家人才庫里找些人來幫助自己。儒家的弟子雖然不如法家那樣的嚴謹,可是他們受禮,待人以禮,私人道德是比較傑出的。
法家弟子大概是不敢貪贓枉法的,可是如果法律不禁止的,他們就不會理會,比如秦國律法沒有規定要保障其他國家百姓的安危什麼的,那麼法家弟子在遇到其他國家的流民在其他地方遇到盜賊,他們就不會理會。可是儒家弟子不會袖手旁觀,他們以極高的道德感來要求自己,這些人還是可以用的。
儒家的幾位老儒看到秦王的態度溫和,心裡也就不再那麼的緊張,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秦王甚至還賞賜了他們幾級的爵位,並且邀請他們在將來的大學裡任職,儒家的幾位大儒欣喜若狂,紛紛拜謝,歌頌功德,嬴政在他們口中也瞬間從秦王變成了一代明君,堪比堯舜。
嬴政笑著送走了他們,剛剛送走了他們,韓非就有些生氣地說道:「您這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他們有什麼功?能得到您的賞賜?他們有什麼樣的才能,也配在太學裡教書?」嬴政早就想到韓非會生氣,因為他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嬴政和韓非的脾氣非常的相似,兩人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驚人的一致。
只是,嬴政早已不是原先的嬴政,在接受了諸多教育之後,他變得更加沉穩,秦王看著韓非,就彷彿新的秦王在看著舊的秦王,嬴政冷靜地說道:「寡人知道他們沒有什麼功勞,也知道他們沒有什麼才能,可是他們是代表著天下儒生來拜見寡人的,寡人尊敬的不是他們,賞賜的也不是他們。」
「養著幾個酒囊飯袋,就可以讓數十萬儒生為寡人效力,難道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嘛?」
韓非有些說不出話來,站在法家的立場,嬴政這樣的行為是應該被訓斥的,可是站在君王的立場,似乎並不能說他是錯誤的,因為君王考慮的永遠都是最大的利益,而法家跟君王,並不是同一件事。
接下來的時日里,秦國就是在商談新的制度和禮儀,這一次,再也沒有儒生傻乎乎的來勸說秦王封禪,沒有勸說秦王復周禮,老儒們靜悄悄的,都做好了準備,無論嬴政說什麼,他們都能為嬴政找到法理依據。嬴政拋棄了天子的稱呼,拿出了一個嶄新的頭銜,喚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這是何等的霸氣,是何等的自信。
對於這個稱呼,秦人是無所謂的,愛叫什麼就什麼,他們才不會理會這些事情,而其餘學派的眾人,則是有些震驚,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認為這個稱呼有些太超過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裡,這是何等的張狂啊,不過,隨著嬴政重用儒家諸多大儒,並且在齊魯各地召集儒生來充實地方官吏,為他治理地方的時候,儒家話鋒一轉。
這怎麼會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聖人,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歷史線上的嬴政,是不理會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們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燙不燙?你看我的刀快不快?這樣是很霸氣,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積蓄最厚實的儒家學派,很多人都覺得儒家真正興盛是在漢武帝之後,可這樣說法是不太對的,儒家從孔子之後一直都在全力發展,幾乎在每個時代,他們都能並列顯學。
很多學派都有過輝煌,最後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麼也打不掉,他們能按著不同時代的要求來改變自己,故而他們也是第一個坐上大一統的車沖向了終點的選手。他們的積蓄很大,按著記載,儒家八大學派,弟子數量遠超其他學派,在各國都有很多的儒生,通過有教無類的教書方式,勢力極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變相的與儒家妥協,達成共識,雖說少了幾分始皇帝的霸氣,卻多了些英主的謀略。
很快,就有儒者寫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農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之效也……」這篇文章,就是講明嬴政的功德已經媲美了三皇,達到了五帝的總和,可以說是將嬴政捧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上。在確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後,嬴政的大臣們又提出了一些確定彰顯皇權的禮儀。
例如皇帝要自稱為朕,其餘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詔……其他人要將皇帝叫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駕崩,他們弄出了很多古怪的東西,也奠定了往後數千年的主流,趙括聽著這些,倒是有些熟悉,後世的所有稱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對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趙括卻不願意理會,他還是每天忙著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學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況,跟墨家討論先進農業裝備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個可以播種的機械,他試了很多次,都宣告失敗,趙括聽聞這件事,就前來幫忙,兩個人一同商量該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種機器。每當這個時候,趙括就特別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學理科呢?哪怕是多記下一些後世的農具呢?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對這些簡直是一無所知。
不過,趙括畢竟在這裡耕作了幾十年,加上他比同代人更加開闊的眼界,他能想到很多東西,吾滏的設計里,他準備設計一個類耕犁的東西,在耕犁的底層設計管道,種子直接在破土之後落在地面上,可是不能控制種子的掉落數量,如果耕犁走的太慢或者太快,都會出大問題,而且這也提高不了多少的效率。
因為還有一個人要跟在車的後頭不斷的推土。
在墨家院落內,吾滏看著面前簡陋而龐大的新農具,許久都沒有言語,趙括安靜的坐在一旁,兩人看著面前的大傢伙,都在沉思,他們這樣坐在這裡已經很久了,從最初激動的商談,到如今的沉默著思索。墨者們從他們的周圍走過,卻都不敢打擾他們,只是低著頭,都不敢發出聲來。
「耕犁可能真的不適合播種……」
趙括忽然開口說道,吾滏一愣,長嘆了一聲,說道:「您說的對,那我也就不執著這些了……」兩人正要站起身來,卻看到一個年輕的墨家弟子,正站在不遠處,欲言又止,看著他的模樣,吾滏讓他趕來,問道:「說吧,出了什麼事情?」年輕人沉思了片刻,臉色憋得通紅,哆嗦著